邱彩萍
摘要:口語交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建立情感的一種最經常、最直接的言語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交際內容,巧妙創(chuàng)設與現(xiàn)實生活相似的交際情境。在此情境中,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為中心,讓口語交際真正回歸兒童的生活。
關鍵詞:兒童生活;和諧氛圍;自主交際;民主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9-0091-02口語交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建立情感的一種最經常、最直接的言語活動。課程標準已經將口語交際列為語文教學的內容之一。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的需求,文明禮貌地購物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素質,二年級《買文具》一課正是利用貼近兒童生活的話題,來提高兒童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語言習慣,從而更好的和別人進行溝通,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生活。下面就以《買文具》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如何讓口語交際回歸兒童的生活。
一、創(chuàng)設虛擬交際情境,再現(xiàn)生活
口語交際需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中選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見話題進行現(xiàn)場操作,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具有特殊意義。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有限的空間,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與生活實際相近的、虛擬的情境,帶領兒童走進生活情境。
1.“蹲下身子”平等交流,營造和諧氛圍。在一次口語交際教學研討活動中,于永正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太像一個老師!”回想課堂上,執(zhí)教教師一本正經,一臉嚴肅;學生表現(xiàn)拘束,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擔心會當場出丑不敢說。課堂氣氛沉悶?!安灰褚粋€老師”這句話正是告訴我們,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交流。只有在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中,學生才會無拘無束,才敢于表達,樂于表達。
【教學片段】
出示一幅圖(新華書店),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看,這是在哪兒?
生:在商店里。
師:你是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要表楊。再仔細瞧一瞧,在什么店里呢?
生:新華書店。
師:你從哪兒看出的?
生:圖上寫了“新華書店”。
生:一個小朋友買了一本圖畫書。
師:觀察得很仔細,發(fā)言聲音也很響亮。
師:你們買過東西嗎?
生:買過。
師:你們單獨買過什么?
生:我單獨買過鹽。
生:我替媽媽買過醬油。
生:我還買過油畫棒和彩紙。
……
師:看來咱們班的不少同學都單獨買過東西,能幫爸爸媽媽不少忙。別看這買東西,其實可有學問了。學問在哪兒呢?讓我們走進商店,一起體驗買東西好不好?
上課一開始,教師以輕松的談話導入,語言和藹親切。交流中,學生回答不正確,教師鼓勵他們仔細觀察,大膽交流。交際氛圍和諧、自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自然而然引出了本節(jié)口語交際課的話題——買文具。
2.“多管齊下”精彩呈現(xiàn) ,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要讓學生自主交流,需要教師要挖掘課堂資源,多渠道創(chuàng)設各種與生活實際相似的情境。通過各種虛擬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
(1)場景布置。課前,教師模擬商店來布置教室如:準備好一個文具架,上面擺一些學習用品——鉛筆、橡皮、卷筆刀等。這樣學生就能把教室想象成商店,很快進入購物的情境當中。
(2)活動組織?!顿I文具》這課的教學難點是: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如質量差、價格貴等)能及時應對。為了突破這個難點,課堂上學生掌握了買文具的基本要求后,教師可以設計“買文具帶的錢不夠”的環(huán)節(jié)。這其實是教師有意識地設置障礙。通過這樣的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的水平。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并不能順利地買到自己需要的文具。
生(小雨)敘述:有一天,我到商店買鉛筆,身上只帶了五毛錢,可是我選中的鉛筆要一塊錢,下午就要考試了,要用到鉛筆,我該怎樣才能順利地從售貨員阿姨手里買到鉛筆呢?
師:如果小雨此時碰到了這個情況,他該怎么辦呢?誰能為小雨想想辦法?
生:我就問阿姨能不能賒一下,明天再還你!
師:但是,如果阿姨說商店從不賒賬怎么辦?
生:我會說,阿姨,可不可以便宜一點。
師:阿姨如果說我們店明碼標價,不打折的,那怎么辦呢?
生:如果我是小雨,我就換一種鉛筆的種類。
……
交流后,學生上臺表演。
當然,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不止這一點,教師可以提示一下,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遇到質量差、價格貴等其他情況,要能及時應對。
(3)媒體營造。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時可以借助一些現(xiàn)代教學媒體來營造氛圍。例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去商店購物的片段,營造商店購物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買文具”這一話題不覺陌生。
二、開掘現(xiàn)實交際源泉,回歸生活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我們要用心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讓口語交際回歸生活。指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參與,從而豐富交際語言,發(fā)展交際能力。
1.利用課堂資源,自主交際。
(1)合作交際。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資源,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顿I文具》一課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文具與同桌進行買賣文具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適時指點、鼓勵。學生在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同時,也在學習傾聽。實踐證明同桌合作的交際方式不僅使同學之間關系更融洽,而且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2)參與評價。評價具有激勵作用。低年級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還不高,他們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以老師的評價為依據。因此,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盡量用激勵性的語言,善于捕捉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甚至放大化,使學生更自信。當然口語交際過程中,有時會有一些問題或者出現(xiàn)一些語病,教師要及時指出并進行矯正。相信在教師的鼓勵下,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交際,口語交際能力能有所發(fā)展和提高。
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也應適當地讓學生參與評價。在他們自主評價中,進一步明確口語交際的目標要求。
【教學片段】
師:你們覺得這位小朋友怎么樣?
生:他跟售貨員阿姨說話的時候態(tài)度很好!
師:態(tài)度自然!
生:這位小朋友進門跟售貨員阿姨說了“你好!”
師:他說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生:禮貌!
師:是的,進門跟阿姨打招呼,買完東西后跟阿姨說再見,這位小朋友真有禮貌。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苯虒W中,教師把評價權交給學生。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相互評價,潛移默化地促進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練習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生也漸漸養(yǎng)成專心傾聽他人的習慣,可真是一舉多得!
2.開發(fā)課外資源,拓展交際。在本課結束之前,教師把“買文具”的過程以及要求編成一首兒歌——《我是文明小顧客》。
進商店,有禮貌,
買東西,說清楚,
別人話,聽明白。
媽媽夸我好幫手!
通過誦讀兒歌,深化了此次口語交際課的主題。課外可布置實踐題:《今天我當家》——學習買菜。從課本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回歸了生活,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真正實現(xiàn)了口語交際的目的。
從課堂到生活,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用心為學生創(chuàng)造口語交際的場所,使得口語交際回歸兒童的生活。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敢說是基礎,樂說是根本,會說是核心,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是訓練的歸宿。只要我們在口語交際訓練中重視基礎,抓住根本,圍繞核心,并采用豐富多樣的訓練形式,就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