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雙濤
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 有一種愛,叫無私,有一種愛,叫關(guān)懷,有一種愛,刻畫著偉大的靈魂,有一種愛,歌詠著崇高的品質(zhì)。
——題記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p>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币虼?,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學校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guān)愛學生,才會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guān)愛,就等于抽掉了教學的靈魂。
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fā)的語言,不僅能激活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的理性,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chǎn)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對待學生要溫和、微笑、多贊揚,微笑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熱忱、關(guān)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xiàn)。實踐也證明,教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yīng),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凡是教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師冷落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適得其反。要以情動心,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立足于本質(zhì),對學生不僅要獻出一片愛心,對工作也必須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
教師要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勵學生。俗話說:情通才能達理,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教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干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他弦一起振動,發(fā)生共鳴,協(xié)奏出美妙的音樂。如果教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共鳴,教學定能收獲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聯(lián)系理論講實際,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親切,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信任他們。當學生有不足時,要寬容他們的過失,多給予激勵和贊美。精心呵護學生的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
愛,是從教之基。希望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彼此勉勵,在今后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不斷落實,力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