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丫
你說的,不是我想聽的;你理解的,并不是我的本意……美國語言學博士德博拉認為,男女溝通產(chǎn)生困擾的關鍵在于,相信這世上只有一種正確的說話方式——事實上,男女存在對話形態(tài)上的性別差異,而且,這種差異非常大。
男人需要獨立,女人追求親密
在追求人際關系的世界里,親密是一個關鍵字眼。在這樣的世界里,人們建立復雜的友誼網(wǎng)絡聯(lián)系,減少彼此的差異,試著達成和諧一致。然而在追求地位的世界里,獨立是很關鍵的,因為建立地位的基本方法便是發(fā)布命令,而接受命令者便被貼上了地位低的標簽。
靜的未婚夫向來遵從男女平等的信念,但是有一天竟然對她耳語:“把你的聲音放低點兒,我的朋友正在樓下呢,我不希望他們認為你對我發(fā)號施令。”靜說她當時非常不滿,而當她知道了男女之間的這種差異后,她釋然了。
相比而言,女人傾向于追求親密,男人則傾向于追求獨立。在男人眼里,女人總是被塑造成嘮叨的形象,其實這是因為在兩性交往過程中,大多數(shù)女人傾向于聽命行事,而大多數(shù)男人拒絕命令,甚至拒絕暗示,尤其當提出要求的是女人時,他們更是無法忍受。而女人滿心以為,只要他明白她要他做的事,那么他一定會去做,于是總是一再地重復要求。然而他總是極力避免接受命令的感覺,不會馬上回應她的要求,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行為是出于自愿為止。所謂女人的嘮叨就是這么來的:每當她重復要求一回,他便拖延一回。
男人追求自由,女人重視人際情感
前不久,曉曉宣布,她跟相處5年的男友在一場談話之后分手了,原因是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同意彼此保有自由,但是不能做出傷害對方的事,然而她的男友卻和其他女人發(fā)生了關系,她感到深受傷害,因此決定分手。
她:“你怎么能夠這樣傷害我?”
他:“你怎么能夠限制我的自由?”
她:“但是這件事讓我覺得很難過?!?/p>
他:“你這么說是為了控制我?!?/p>
外人看來,這件事只是雙方意愿的沖突:他所要的和她想要的相違背。但基本上,這件事所反映的卻是男女之間更深層的差異。在爭執(zhí)中,曉曉的男友關心的是他的獨立性,以及他行動的自主權。而對曉曉而言,關鍵卻在于兩人之間的互相依存——他所做的事如何傷害她的感情。
其實女人并非不尊重自由,男人也并非漠視人際情感。只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男人較重視獨立與自由的追求,而女人較重視相互依賴與彼此的感情罷了。男女之間的差異,在于焦點與程度的不同。于是,兩性間的對話就像是跨文化的溝通,其曲折與誤解源于兩者間表達風格的沖突。這樣理解也就能夠解釋為什么在沒有任何人有失誤的情況下,男女之間的不滿和爭執(zhí)仍可能發(fā)生。
男人尋找方法,女人期待安慰
張敏前不久做了乳房內(nèi)腫瘤的切除手術。手術后,她向姐姐訴苦,說她感覺很不安,因為傷口的縫線留下了很明顯的疤痕,乳房的形狀也變了,這讓她很沮喪。但是當張敏向丈夫傾訴時,丈夫的反應是:“你可以再去動個手術彌平傷口,恢復原來的形狀?!睆埫袈牶蟾硬话?,因為她非但沒聽到想要的安慰,他竟然還建議她再去開一刀。在她看來,丈夫不喜歡她乳房動過手術后變形的樣子。但丈夫很困惑并反駁說:“我并不在乎這件事啊,只是因為你說你因為外形的改變而憂慮啊?!?/p>
如果說女人是因為男人沒有表現(xiàn)出相當?shù)睦_來回應她們的困擾而失望,那么男人正好相反。當對方也提出自己的困擾來呼應時,許多男人并不因此感到安慰,甚至還會感到憤怒。楊帆說,當她的伴侶說個人的一些煩惱時,她善解人意地回應道:“我知道你的感受,我也是這么覺得?!绷钏@訝的是,他竟然生氣了,認為她試圖否定他的獨特性。
女人和男人都因?qū)Ψ綄ψ约旱睦_的反應感到失望,接著他們又因?qū)Ψ降氖軅?。當女人怨恨男人那種“提供問題解答”的傾向時,男人更是抱怨為什么女人對自己的抱怨遲遲未采取行動去解決。男人這種解決問題的傾向,使他們將注意的焦點擺在談話本身的訊息層次上。
而表面的訊息對女人來說并非重點所在,她們訴說困擾,只是表達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方式以及“我們是相同的,你并不孤獨”的意念,并借此增進彼此親密的感覺。所以,當女人面對男人的強勢建議而不是共鳴時,她們感到失望、受挫。
原因歸結于:聽者總是以自己的思維系統(tǒng)為基礎,去推敲對方話語的含義。男人的取向是直搗問題根源以平息不舒服的感受,然而女人卻期望自己的感受能夠獲得支持,兩相交錯的結果,導致女人覺得自己受到了男人的攻擊。
談話方式大不同
男人比較喜歡公共性的談話;女人則比較喜歡私人性的談話。對大多數(shù)女人而言,溝通的語言基本上是情感性的,其重點是展示彼此的相似性以及相仿的經(jīng)驗。
對大多數(shù)男人而言,言語對話就像一場江山爭奪戰(zhàn),他們借著語言來維系個人的獨立性,并且掌握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他們在展示自己高人一等的知識與才能,借著說故事、說笑話以及提供資訊等方式,將自己推向舞臺的中心。這很好地解釋了很多女性都有的相同抱怨:“對別人,他有說不完的話;對我,他則一言不發(fā)。”
璐璐最受不了的就是,每天吃早飯時對面看到的總是報紙。用她丈夫蘇雷的話說,他每天早上看報紙就像女人早上出門化妝一樣。而璐璐反對他看報紙,這影響了他的行動自由。但在璐璐看來,丈夫的行為是對二人親密關系的傷害,他正遠離她,對她失去了興趣。
貝麗說她的婚姻還比較幸福,唯一嚴重不滿的是丈夫的沉默,她把這叫作精神上的匱乏。她會隨時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他則沉默地聽著。當她問他想些什么時,他會延遲良久才說“不知道”。
這讓貝麗懊惱不已:“難道你的心里真的空空如也嗎?”因為貝麗習慣表達那些浮現(xiàn)心頭的思想和感受,因此沒說出什么就表示沒想到什么。但許多男人會認為那些一閃而過的想法根本不值一提。
互相調(diào)適
類似兩性間的僵局,恐怕很難達到令雙方都滿意的情形,但是了解對方和自己的差異,能夠挽救彼此的關系免于惡化,并且進一步地互相調(diào)適。一旦了解到談話在男女心目中有著不同的地位,那么女人們就不會再將男人看報視為對自己的排斥,更不會因而感到親密感的失落。而男人們也不會再將女人談話的愿望視為一種非理性的要求,或者是想阻止他去做某件事的操縱性企圖。
洪虹在了解到男女間的這種差異后,她和男友的一場不悅終于冰釋。當他們開始打算深入交往的時候,男友提出某天一起吃早餐。她為這個早餐的約會精心準備了好幾天,期待著一幅美麗的畫面:他們面對面坐在小餐桌的兩端,彼此深情地凝視著對方……然而事實上,當那天來臨時,男友的確坐在她的對面,只不過他打開了一份報紙并埋首其中。如果洪虹不了解男女間的差異,她可能因此受傷離他而去。幸運的是,她知道對方并不像自己,他并不覺得有必要以談話來增進彼此的親密,他所需要的只是有她為伴,沒有談話并不代表他不珍惜她。同樣,如果她的男友明白談話在女人對親密的定義中扮演的角色,那么他會推開報紙。
男女對話形態(tài)有如此的差異,人們能夠改變自己的言談形態(tài)嗎?如果他們愿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可以的。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并不愿意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有個很不錯的方法可以試試:學著理解對方的言行,而且,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摘自《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