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子靜 譚維玉
(1.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21;2.廣西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
固爾蘇(豬肺磷脂注射液)是一種天然表面活性物質(PS),將其注入氣管下部,能有效地治療、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是早產(chǎn)兒常規(guī)用藥,其價格昂貴(規(guī)格為120mg/1.5ml,的固爾蘇,價格為3 884.07元,規(guī)格為240mg/3ml的固爾蘇,價格為6 570.11元)。國外常使用Y型氣管導管,即一個接口持續(xù)給氧,另一接口向氣管內推注藥物,治療效果好,但Y型氣管導管價格昂貴,國內醫(yī)院尚未廣泛應用。目前,臨床常規(guī)使用的是普通的氣管導管,注藥時必須將氣管導管與加壓給氧的復蘇囊分離,將藥液分次、快速注入,操作不當即可造成藥物反流、外漏,使藥液浪費及造成患兒缺氧。探討實用、有效的固爾蘇注入方法,既是臨床護理亟待解決的難題,亦是挽救患兒生命、提高早產(chǎn)兒生存質量的關鍵。為此,我們對固爾蘇的注入方法進行了實驗研究,取得較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2月~2011年4月在廣西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住院的早產(chǎn)兒90例,男58例,女40例,胎齡28~32周,出生時間1/2~2h,體重1.00~1.49kg。將90例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原則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早產(chǎn)兒胎齡及出生情況差異無顯著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兩組患兒均放在開放式復溫臺上,吸凈口、鼻腔分泌物,選擇合適的氣管導管,在無菌操作下將氣管導管插至支氣管分叉處,此位置利于PS在肺內均勻分布,增強療效。接復蘇囊加壓給氧,使患兒經(jīng)皮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左右。將固爾蘇預熱(固爾蘇藥瓶升溫到37℃),輕輕上下轉動藥瓶,使藥液均勻,勿振搖,避免產(chǎn)生氣泡,用無菌注射器采用正確方法吸取藥液。
1.2.2 對照組 按傳統(tǒng)操作方法,將抽吸好藥液的注射器,連接剪去針頭的一次性5號頭皮針,將復蘇囊與氣管導管分開,將頭皮針膠管送入氣管導管內(操作中插到不能插入時,再往上提0.5cm即可),分仰臥、左側臥、右側臥3個體位,每個體位快速(<1min)注入1/3劑量,最后一次注藥后注入少量空氣。反折、拔出頭皮針膠管,接復蘇囊加壓給氧2~3min(每個臥位)。
1.2.3 實驗組 不用將復蘇囊與氣管導管分開,持續(xù)給患兒加壓給氧,護士將抽吸好藥液的注射器連接5頭皮針,消毒氣管導管外壁(距患兒唇緣
2cm處),左手固定氣管導管,右手持頭皮針以45°角進針,將針梗全部插入氣管導管內,分仰臥、左側臥、右側臥3個體位,一邊加壓給氧,一邊緩慢勻速地注入藥液,(如能看到藥液,說明推注速度過快,要減慢推注速度或暫停推注藥液)每個體位注入1/3劑量藥液,最后注入少量空氣。
1.2.4 兩組患兒用藥后均拔除氣管導管,接鼻塞CPAP正壓給氧,使固爾蘇在肺內均勻分布,充分吸收,達到最佳效果。用藥后6h內,應持續(xù)仰臥位,盡量避免翻身、吸痰(痰液堵塞者除外),以免造成PS在肺內分布不均或直接將注入的PS從肺內吸
出[1]。用藥前后進行血氣檢測及拍胸片進行觀察及護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表1)
表1 不同方式在氣管內注入固爾蘇的效果比較 例(%)
3.1 NRDS發(fā)病情況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MD),是由于肺發(fā)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PS),呼氣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現(xiàn)進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死亡率較高,多見于早產(chǎn)兒,常在出生6h內發(fā)病,出生2~3d最嚴重。發(fā)病與胎齡、體重、性別密切相關,胎齡越小,體重越輕,發(fā)生率越高;男嬰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女嬰,可能與男性體內睪丸酮可使卵磷脂合成減少、延緩PS合成分泌有關[2]。
NRDS患兒表現(xiàn)為呼吸急速,60次/min以上,不規(guī)則,吸氣時出現(xiàn)肋下凹陷,鼻翼扇動,呼氣時有呻吟聲,是本病最先表現(xiàn)的重要征兆。嚴重病例因血氧不足或呼吸衰竭可引起發(fā)紺、呼吸暫停及休克,病死率高。此病易并發(fā)感染、肺出血、顱內出血,慢性肺部疾病(CLD)、早產(chǎn)兒視網(wǎng)膜?。≧OP)等,嚴重影響患兒生存質量。
3.2 固爾蘇(豬肺磷脂注射液) 由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生產(chǎn),固爾蘇是從豬肺勻漿中提取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質(PS),含有41%~48%的卵磷脂,51%~58%的其他磷脂和1%疏水蛋白。PS內襯于肺泡表面并降低肺泡表面張力,使肺泡在呼氣末保持擴張而不致塌陷,并且在整個呼吸周期維持充分的氣體交換,快速和極其顯著地改善氧合作用。早產(chǎn)兒生后應用PS,可彌補PS的不足,PS的使用越早效果越好,生后2h內用藥最佳[3]。
3.3 注入方法比較
3.3.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注藥方法的缺陷 (1)給藥過程中,氣管導管與復蘇囊分開,部分自主呼吸較強的早產(chǎn)兒,推注藥液后可引起咳嗽反射,容易出現(xiàn)藥液反流,甚至噴出氣管導管外,造成藥液浪費及劑量不足,影響治療效果;(2)氣管導管與復蘇囊分開,極易造成患兒缺氧狀態(tài),雖然操作過程中盡可能縮短推藥時間,但由于早產(chǎn)兒機體各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對缺氧十分敏感,容易發(fā)生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3)由于要求動作快,而且頭皮針膠管內徑較大,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各個部位給藥量不均勻,影響治療效果;(4)增加藥液污染的機會;(5)由于操作技術要求較高,低年資的護士難以獨立、準確完成。
3.3.2 實驗組采用改良方法的優(yōu)點 (1)在氣管導管外壁直接插入頭皮針,不間斷氣囊加壓給氧,可大大減緩患兒缺氧狀況。同時,利于藥物被氧氣氣流吹入肺內,使PS更易在肺內均勻彌散,提高療效;(2)5號頭皮針其針梗長度約2cm,粗細適宜,在距唇緣2cm處插入頭皮針,可清楚地看到藥液是否順利進入,能配合患兒呼吸的節(jié)律,保證緩慢勻速的推注速度;(3)由于氣管導管口密閉,能有效防止藥液反流及藥液外漏現(xiàn)象,大大減少因藥液一時進入過多,患兒嗆咳噴出藥液及藥液粘在氣管導管內壁所造成的藥液浪費;(4)符合無菌操作原則,減少藥液污染的機會;(5)操作簡單,即使是低年資的護士也容易撐握。
3.4 實驗組使用的氣管導管與Y型氣管導管的比較 實驗組使用普通氣管導管,經(jīng)濟實惠,能達到Y型氣管導管的作用,滿足勻速注入PS、持續(xù)復蘇囊加壓給氧的治療要求。
[1]姜惠勤,鼻塞氣道正壓通氣聯(lián)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chǎn)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8):748.
[2]蔡麗杰,張軍.早產(chǎn)的危險因素與早產(chǎn)兒肺透明膜發(fā)病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2):1666-1667.
[3]陳超.肺表面活性物質在新生兒肺部疾病中的運用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11):652.
[4]張家驤,魏克倫,薛辛東.新生兒急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418.
[5]郟琴,孫建華,楊慶南,等.新生兒重度透明膜病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1,16(2):85-86.
[6]金漢珍,黃德珉,宮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5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