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愛心、耐心、明心、狠心、信心、賞心和容心,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差生的培養(yǎng)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便形成了教育的七巧心。
關(guān)鍵詞:愛心;耐心;明心;狠心;信心;賞心;容心
七巧之心指愛心、耐心、明心、狠心、信心、賞心、容心,概括起來講就是熱情和策略。
愛心是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質(zhì)。如果無愛事業(yè)、愛學生之心,何談干好工作,尤其是差生,若缺乏愛心,只是簡單粗暴地橫加斥責甚至放棄不管,必然會將學生推向自己的對立面或毀掉學生的一生。眾所周知,人是感情動物,即使再不懂事的學生,只要你付出真情真愛,他心中不會不有所感有所動。所以,以愛生如子的情懷,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地幫助學生排除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迷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感化、引導學生激發(fā)積極進取之心。
當然,對于學生真誠的關(guān)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教育學生不是三言兩語的簡單命令或一次兩次地集中教育所能奏效的,而是需要耐心細致地交流、引導,在多次的反復中循序漸進的過程。差生往往會在同一個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犯錯誤。對此,切不可急躁。如果你仔細分析,學生每次犯錯誤的情況不盡相同,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厭其煩,耐心地一次次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找出其錯誤的癥結(jié),因勢利導,使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幫助其改正。
所謂明心,即能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只有掌握學生心理,話才能說到學生心坎里,才能真正的打動學生,學生也才能感覺到你和他有共同語言,心靈的大門才能向你敞開。與學生一旦能進入心靈的對話,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因此,教師在了解共性心理的同時,結(jié)合個性特點綜合分析,從而準確掌握學生心理,因人制宜,循序漸進。
生活豐富多彩才有情趣,教育形式多樣才有效果,一味的用愛心溫暖,耐心勸導的溺愛,客觀上往往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所以教育學生還應有“狠心”。治水有疏有堵,視情形而異,教育學生也應有愛有罰,看情況而定。應該清楚,懲罰絕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本著善意的強制促使差生轉(zhuǎn)化的一種手段。
信心也是差生轉(zhuǎn)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與誤會,如學生的抵制,家長的不合作以及社會上的各種非議,但只要本著對學生、對家長負責的態(tài)度,以心換心,一切的不理解都會煙消云散。信心是樂觀處世的動力,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力量與源泉。
賞心,就是欣賞之心。絕大多數(shù)“差生”思想活躍、行為不羈,不愿受條條框框的束縛,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耐心勸導,可對他來說如耳旁風;有的對老師的批評不服氣,據(jù)理力爭,難以說服,總之批評過后又我行我素。如此三番,必然導致雙方關(guān)系的不和諧以致對立,對學生不但沒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其仇恨心理,助長了不良風氣。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教育,首先應帶著欣賞的心理,心平氣和地認真聽取學生的陳述。其次對其能獨立思考問題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擇其見解或行為給予積極的評價。最后聯(lián)系實際,委婉指出(甚至是辯論)其見解或行為不當或應完善改進之處。這樣學生才能心悅誠服,教育也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容心,即寬容之心,這是做好差生轉(zhuǎn)化工作的重要前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由于這些學生的思想行為不合要求,不如人意,如果因此而使老師心煩意亂,苦不堪言,那么,所謂的愛心、耐心、明心、信心、賞心就無從談起,剩下的就只有狠心(當然這絕不是指文中所說的狠心),只是簡單粗暴地懲罰處理。這樣做,勢必會將學生推向自己的對立面,學生的自尊心,進取心將因此受挫,自然起不到轉(zhuǎn)化的效果。因此在對待差生方面,教師應有一顆平常心。尚處于成長時期的學生犯錯誤是不足為怪的,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惱火,要有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氣量,有寬容之心。只有這樣,教育學生才能心平氣和,以上提到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貫徹實施。
總之,做好差生的轉(zhuǎn)化工作,不僅要有滿腔的熱情和敬業(yè)精神。而且還要講求策略,講究技巧。只要教育工作者胸懷七巧心,勇于探索實踐,差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將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局面。
[責任編輯: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