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穿城而過的邕江,一頭銜接云貴高原,一頭流入珠江,南寧因依山近水而得靈氣?!扒嗌奖趟@城走,半城綠樹半城樓?!痹谶@座綠城之中,有一抹綠色格外特別,那就是“未名柳”。來自北大燕園的“未名柳”,被學校爭相裝點在校園,勾勒成最亮眼的景致。它蘊含著南寧人對教育的一番摯情和難得的心意。如今,“未名柳”已在南寧學子的悉心呵護下堅強生長,它生發(fā)出的不僅僅是希望,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是一份教育情懷。
把書讀薄,把人做厚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心靈的成長,不可能有個體精神的完整發(fā)育?!?0年來,衡陽路小學秉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理念,堅持開展誦讀中華經(jīng)典活動,讓國學融入課堂、融入校園、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揚起了“文化立校”的大旗。在被稱為“書香王國”的開架書廊旁,在“長滿書的大樹”下,孩子們相聚在一起,一首首雅韻古詩、一篇篇夢幻童話、一本本名人巨著,都像明亮的陽光一樣灑滿校園,照耀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所有進入衡陽路小學的孩子都愛上了閱讀,愛上了書香。成長日記、自編童話、手抄報……孩子們尋到了各自的方式“修行”,去戰(zhàn)勝、膽怯和孤獨,去追尋他們的夢想、歡樂、信心和力量。
學校還先后舉辦了以“喜吟中華經(jīng)典,笑看少年風采”“讀中華經(jīng)典,做少年君子”“經(jīng)典誦讀——我們一起走來”等主題讀書節(jié)活動,在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千人齊誦千古名篇的恢宏,體會到了諸子百家思想的深邃、唐詩的浪漫、漢賦的瀟灑和宋詞的凝重,從而有信心、有恒心走上“書香人生,詩意童年”之路。記者來校采訪的當天,剛好是每周二下午的大閱讀課。教室里,草坪上,綠蔭下,文化長廊旁,伴隨著柔和舒緩的樂曲,同學們選取各自喜愛的書籍,三兩人圍坐在一起,享受著與書籍為友、與經(jīng)典同行的愜意。在這個快餐時代,一所校園散發(fā)出的靜謐與涵韻讓人感到格外美好。
許必豐校長向記者介紹,學校還定期舉辦“月月經(jīng)典沙龍論壇”,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把自己每月閱讀的書籍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伴隨著思想的碰撞,也將書中的諄諄教誨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之河?!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校每年會舉辦一次“校園硬筆書法比賽”和“校園新詩創(chuàng)編比賽”,孩子們用稚嫩的文字寫下自己的夢想,在人生之初盡情享受著“與書為伴”的快樂時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只有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最高境界。”的確如此,在書中,孩子們讀到了“天下為公”的理念,讀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讀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情操,讀到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雅量……閱讀能夠讓人慢下來、沉淀下來,而經(jīng)典誦讀賦予了孩子們更加寬闊的精神世界,也為美好的童年增添了寶貴的書香之氣。
“一班一品”,一撇一捺
要想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創(chuàng)造一方教育生態(tài)沃土,讓每個生命都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就要探尋適宜生命成長的活動形式,既要有鮮明的育人特色,也要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nèi)容。
“一班一品”繪成長,一撇一捺寫人生。南寧市第十中學的“一班一品”工程建設,以自主探索、班校結(jié)合的研究方式為主,充分發(fā)揮全體成員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自主構建正確的道德觀,最終轉(zhuǎn)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所謂“一班一品”,就是結(jié)合學生思想實際,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特點去創(chuàng)設本班的德育品牌。
初十(2)班的班級品牌是“讓優(yōu)秀影片走進學生的心靈”,在介紹到班級品牌提出的緣由時,梁家樂老師說:“我不僅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位德育教師,我肩負著塑造學生良好品性的重任。如今,學生面對的是紛繁復雜的世界,他們接受新事物快、思維活躍,雖然表現(xiàn)得很成熟,但內(nèi)心卻仍然稚嫩,因此采取什么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過去我們的教育多半是說教,這種水過鴨背的形式,并沒有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睅е@份思考與責任,梁家樂老師與學生一起開始了愉快的探索之路。他們確定了以優(yōu)秀影視資源為載體的班級品牌,用生動形象的教育形式替代傳統(tǒng)說教,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2011年5月8日,這一天是母親節(jié)。同學們觀看了一段有關孝順的視頻《天堂午餐》。“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此。這段火爆網(wǎng)絡的視頻短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悲傷故事:兒子小翼為天堂里的母親精心準備著午餐,這是他第一次下廚,切菜、洗菜、做飯,他始終面帶微笑,一邊做飯一邊回憶起和母親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媽媽曾笑著問:“媽什么時候能吃上兒子給我做的飯?”做完飯,小翼把親手做的小菜一一擺上桌子,為母親盛上滿滿一碗飯,讓媽媽坐下,示意媽媽多吃菜。當他回過頭時,淚水卻一滴滴掉了下來。旁邊的椅子上,根本沒有人。前幾天,媽媽像往常一樣提著菜正準備上樓,卻突然昏倒在地,再也沒起來?!皨?,你還沒吃上我做的飯呢!媽……你怎么就走了呢!”兒子看著椅子上媽媽的遺像,痛哭流涕。
視頻播完,梁家樂老師說道:“‘百善孝為先’,這個故事背后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彪m然只是6分鐘的短片,卻已讓很多同學眼含熱淚,沉思良久。
唐詩、宋詞、元曲、新詩,中國的詩歌作品光彩奪目。詩歌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文化已經(jīng)浸透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鑒賞詩歌,能陶冶情操、純潔心靈、提高文學素養(yǎng)。為了感受詩歌的魅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豐富班級文化生活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高一(12)班讓詩歌走進生活、走進班級、走進學生,“我們徜徉在詩?!笔撬麄兊陌嗉壠放啤?/p>
詩歌教育不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教育方式,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領悟程度、學習態(tài)度有關系。班主任石冬菲老師將詩歌教育細化為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品悟詩歌三個階段,通過營造一個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熱愛詩歌的班級氛圍,引導學生在詩歌的朗誦和學習中完成品德的塑造。
令石冬菲老師感到欣慰的是,詩歌文化真正地在高一(12)班“復興”了。“擁抱文學的驕子”詩歌朗誦比賽讓同學們真正感受到了詩歌朗誦的魅力。龐文鳳同學在描述周斌同學朗誦的《沁園春?長沙》時這樣說:“他那抑揚頓挫、感情充沛的朗誦,似乎把我們帶到了橘子洲,帶到了那個激情歲月,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英姿勃發(fā)的毛澤東就站在我們的面前?!备上驳氖牵瑢W們開始把學習詩歌的熱情運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劉朝建同學的英語底子很差,英語課基本上是不聽的,考試成績都是在幾十分左右徘徊。一次,老師在介紹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劉朝建被這充滿真摯和力量的言辭深深吸引了,在同學們的注目下,他在課上用中文把原文慷慨激昂地朗誦了出來。意猶未盡的他,看到文后有一段英文原文,突然產(chǎn)生了想用英文朗誦的念頭。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他不停地查閱資料、詢問老師,一次英語課上,他竟然真的用流利的英文朗誦了原文。從此,劉朝建同學學習英語的信心大增,被班里的同學冠以“單詞王”的稱號。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痹姼枋且环N教育,它使我們永遠保持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和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永遠保持不斷提升和凈化自我心靈的姿態(tài)。
這些僅僅是南寧十中“一班一品”大廈中的一角,卻已可見一斑。
實踐作伴 ,體驗擔當
南寧市興寧區(qū)政府負責人:
您好!我們是南寧市華強路小學五(3)班的學生。我們正在開展關于“交易市場商圈經(jīng)濟狀況”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通過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采訪、座談、實踐體驗等方式,對交易市場商圈的經(jīng)濟狀況進行了調(diào)查。我們看到了商圈繁華的背后存在著危機,問題主要集中在交通、購物環(huán)境、商場規(guī)劃上。為了交易市場商圈能夠更好地發(fā)展,我們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希望政府能給予關注。
……
這是南寧市華強路小學的同學們在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后寫給政府的建議書。
華強路小學位于交易市場商圈內(nèi),80%以上的學生家長都在交易市場商圈做生意。孩子們跟交易市場的關系非常密切,對于父母的經(jīng)商情況和工作環(huán)境,孩子們很感興趣,如果能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加以利用、引導,不僅對孩子們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而且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于是,學校確立了以“商貿(mào)”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
為了能更好地進入交易市場商圈開展實踐活動,學生必須掌握環(huán)境、交通、經(jīng)濟等方面的知識。經(jīng)過老師和同學們的精心設計,學校出版了《走進身邊的商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材,以“文明篇、環(huán)境篇、交通篇、經(jīng)濟篇”為主線,貫穿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內(nèi)容由易到難,呈螺旋式上升。
有了校本課程打基礎,老師就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走進南寧市交易市場商圈”實踐活動。不同年級選取不同的主題作為研究方向?;顒又?,孩子們要做大量的工作,查找資料、制訂計劃、咨詢父母、演練活動過程等,全部自己動手。孩子們要詳細了解商圈形成的歷史、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還要親自到街頭跟交通協(xié)管員學習指揮交通,發(fā)倡議書,用拍照、文字記錄等方式來保存資料,最后形成實踐報告,或以建議書的形式向政府提出建議。在活動結(jié)束后的座談會上,老師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同學們的變化,從不知所措到侃侃而談,還有同學拍著胸脯說:“從今以后,我算是見過大場面的人了!”
“南寧是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何使這些資源為我們的教育所用,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陶君儀書記對記者這樣說道?!昂⒆觽冊趯嵺`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商圈中有許多東盟國家的商品,它們是通過什么渠道進來的?商圈是如何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平臺發(fā)展的?慢慢地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于是,學校決定將綜合實踐活動繼續(xù)延伸,‘走進東盟’計劃便應運而生了?!?/p>
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來到廣西錢幣博物館,了解東盟貨幣的知識和貨幣兌換的方法;到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參觀、采訪,了解東盟各國與我國的貿(mào)易情況;到越南駐南寧領事館采訪,了解、感受越南的風土人情;親自到中越邊境貿(mào)易繁華的城市——東興市、憑祥市近距離體驗中越商品貿(mào)易……
“獨一代”們一點一滴的變化讓家長和老師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用陶君儀書記的話說,就是“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綜合能力和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融合你我,賦之未來
走進南寧市第十七中學,優(yōu)雅的校園環(huán)境和濃厚的文化氣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里,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75%以上的農(nóng)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一樣,同享藍天,快樂成長。這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瀟灑的“書法長河”、古樸優(yōu)雅的“怡墨亭”以及典雅厚重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文化墻,讓人看到了一個悠遠而廣闊的文化世界。這是一所充滿愛與溫暖的學校。學校大力推行“關愛與感恩”教育,愛生如子的老師們用博大的愛心賞識著每一個學生,在愛的沃土中搭建學生發(fā)展的平臺。
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幾位年輕教師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切與疼愛讓人動容。
鄭振慧老師是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她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她是一個了解學生喜怒哀樂、個性、興趣和愛好的知心姐姐”。玲玲是一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自從進入初一下半學期后,她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鄭老師從其他同學那里了解到,玲玲的父母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父母一味偏袒哥哥,但凡兄妹間發(fā)生點小矛盾,父母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她身上,言語里盡是責備,這讓她感到很受傷。于是,鄭老師嘗試與玲玲談心,給她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分享自己與父母的相處之道,幫助她擺脫心靈的陰影,樹立信心。“如果我是你,就把主要精力轉(zhuǎn)移到學習上來,將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拿給爸爸媽媽看,讓他們?yōu)樽约旱呐畠焊械津湴梁妥院?!”鄭老師利用每一個契機鼓勵著玲玲。另一方面,鄭老師也想到去玲玲家進行家訪,“玲玲每次提到你們,總是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你們是如何地寵她、愛她??吹胶⒆右荒樞腋5臉幼?,我這個做老師的也感到由衷的欣慰。”鄭老師意味深長地笑了笑。看到家長略微低下的頭,鄭老師知道他們已經(jīng)讀懂了這句話。漸漸地,玲玲父母的態(tài)度有了改變,不僅懂得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了,而且無論工作有多忙,每周一早上都會親自送玲玲上學,孩子的臉上又恢復了燦爛的笑容。
肖川教授曾說:“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毕襦嵗蠋熯@樣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知心姐姐”的年輕教師不勝枚舉,發(fā)生在她們身上的精彩故事還有很多……
談到南寧德育的特色,市教育局的章副局長給了我們最貼切的答案:和諧。無論是入耳入心的經(jīng)典誦讀,探尋生命成長過程的“一班一品”,融入學生生活的綜合實踐活動,還是讓孩子們共享藍天的融合教育,無不緊扣一個“和”字。試想,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給予孩子做人的根基,給予家庭和睦的根基,給予社會和諧的根基,那么,我們的校園將會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著四面八方渴求知識的孩子們,并且始終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閆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