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戈》這部影片好像是一部戲中戲,感情上失意的馬里奧,在創(chuàng)作新劇本的時候與年輕的舞者埃琳娜相愛。探戈這種阿根廷國寶級的歌舞,就像是社會矛盾的一個縮影。影片的兩大焦點,一個是馬里奧的愛情,另一個是對歷史傷痛的更深層次的審視,但實際上兩者有著相近內(nèi)涵的主題。
[關鍵詞] 《探戈》 阿根廷 舞臺劇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26
電影《探戈》曾入圍1999年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榮獲1998年坎城影展最佳攝影獎,榮獲1999年西班牙哥雅獎最佳音效獎,榮獲1999年圣地牙哥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在眾多榮譽的背后,如此一部劇情簡單、臺詞少之甚少的電影,是如何打動人心的呢?
《探戈》的劇情十分簡單老套,講述了知名導演馬里奧的妻子勞拉尋到新歡并離開了他,為了暫時忘卻悲傷,馬里奧專心負責編導了一部舞劇,在創(chuàng)作中受到方方面面的壓力,但他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想法,在創(chuàng)作新劇本的一個很偶然機會,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埃琳娜闖入了整個劇組和馬里奧的生活中,這個女孩是投資者安杰羅推薦的,且是安杰羅的情婦。馬里奧和埃琳娜在排演過程中日久生情,卷進了一場大膽激情的愛情游戲,在一個凌晨三點鐘,女主角來到排練場,深情地用歌聲對馬里奧訴說衷腸。馬里奧愛情好像復蘇了,事業(yè)好像也重新開始成功了。
“我們聽到一個女人在唱一首探戈的前幾句”,伴隨著這句臺詞影片開始了。合上劇本,戲中的劇本是一部關于阿根廷歷史的沉重過去的。馬里奧上床獨自在歌聲中慢慢地陷入沉思。畫面轉(zhuǎn)到如同黑白剪影的鏡頭前,男女兩個舞者從兩個方向越走越近,女舞者正是勞拉,而馬里奧很夸張的大身影在倆舞者中間冷冷地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此時兩名舞者仿佛絲毫無視一旁馬里奧的存在,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味,此時探戈音樂自我而又任性,內(nèi)斂而又張揚,極具矛盾個性化,勾魂攝魄般的音樂旋律,熏陶和渲染著舞者。探戈的節(jié)奏帶著一種特有的黏性,附點與切分被熔化攪合在一起,時而從容時而急切,一張一弛,亦步亦趨。舞臺上三個人的角度位置已經(jīng)非常清晰地映射出他們?nèi)咧g的關系:情敵、新歡和舊情。畫面中充斥著紅黑兩種顏色,不協(xié)和的音響出現(xiàn),矛盾越來越突出,男女舞者熱辣辣地對視、步步緊逼地張揚,充滿了情欲誘惑。在幻想中馬里奧最終受逼迫掏出了匕首,猛地刺向妻子。一切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中,勞拉來到他們曾經(jīng)一起居住的臥室取東西,馬里奧乞求她能回到自己身邊,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在早期的探戈中就經(jīng)常表現(xiàn)男子為爭奪女子而決斗,在阿根廷人眼中,探戈就是愛的定義,是男人與女人之間永恒的戰(zhàn)場。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和探戈本身的特征非常相似,男性主宰著錯綜復雜的探戈舞步,女性是被馴服的生靈,躲閃進退的舞步就像是一把匕首在對方身上插進插出,這分明是情場的較量和廝殺。
這部影片好像是一部戲中戲,在感情上失意的馬里奧,身心疲憊的他又剛剛出了車禍,下肢受傷需要拄著拐棍。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搬出了自己與愛人曾經(jīng)熟悉的公寓。他來到在排練場上,鋼琴手在古老的鋼琴上彈出了探戈悠揚的曲調(diào),周圍的人自然而然地跳起了熟悉的探戈。人聲和諧,舞者間配合默契,時間一下子凝固了,仿佛委婉地敘述著他們曾經(jīng)走過的路。
阿根廷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熱情洋溢的探戈歌舞,深受本國男女老幼的喜愛。探戈的起源也有著不同的說法,有西班牙、古巴、非洲三種起源之說,不管怎樣都有一定依據(jù)。探戈音樂中搖曳的節(jié)奏起初和2∕4拍子的哈巴涅拉舞曲十分相似,這是一種受到非洲音樂影響的古巴舞曲,可能是來來往往的水手將這種舞曲從加勒比海地區(qū)傳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1915年后有些探戈采用了4∕4或4∕8拍,1955年后發(fā)展為更復雜的節(jié)拍。探戈原來是屬于港灣下層勞動者的歌舞,逐漸往音樂方面發(fā)展,添加了精煉優(yōu)雅的風格,通常由兩個段落構(gòu)成,第二段采用的常為主調(diào)的關系小調(diào)或?qū)僬{(diào)。在探戈音樂中,經(jīng)常是傷感與歡樂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探戈音樂悠揚深沉、節(jié)奏強烈,結(jié)束時常從屬和弦到主和弦。
在一次盛大聚會中,一對舞者嫻熟的舞姿使在座觀眾為之癡迷,好像男女舞者在共同講述著一個故事,將觀眾帶入美妙的意境。舞者輕盈地滑行拖拽和突兀地停頓讓觀眾眼花繚亂。舞臺上四個班多鈕手風琴淋漓盡致地訴說著探戈的百年歷史,班多鈕手風琴是探戈的靈魂,是一種按鈕式小六角手風琴,約在1860年,由德國人班德發(fā)明,有著憂郁及戲劇性的音色,它那暗啞的音色很適合探戈哀傷的情調(diào),銳利的音響與挺拔的舞步相對應,令人心醉。班多鈕手風琴上71個奇特排列的鍵鈕在風箱開合的狀態(tài)下,每個都能發(fā)出兩個不同的音高,這便要求演奏者掌握四種音位的指法。探戈舞曲中快速的節(jié)奏與悠揚的旋律,始終是無法調(diào)和的對比,而這也象征了男性與女性之間、外來者與本地者之間強烈而永恒的對立。
追溯探戈的起源和發(fā)展,回到20世紀初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現(xiàn)了一個由意大利人、西班牙人、非洲人和南美白人組成的舞蹈團,創(chuàng)造了這種有著憂郁和色情情調(diào)的探戈。它融合了加勒比海地區(qū)和美國黑人音樂的節(jié)奏、安達盧西亞音樂、意大利的曲調(diào)以及阿根廷高喬人的帕亞達歌曲,探戈一般是男女對舞,早年也有男子對舞的。舞步包括交叉、跳躍、蹬腿、踏步、跨欄、貓步等。回到在影片的合練中,老師帶領大家練習雙16拍的桑塔達舞步,在里面出現(xiàn)了:鉤步、雙鉤步、16拍的帕達拉、8拍的威里奧,在這次大排練中馬里奧第一次見到了埃琳娜,影片中出現(xiàn)了阿根廷老歌手的身影,還有1932年的同名老影片《探戈》中的四人組合:蒂達·馬瑞羅、雷博特·拉馬克、阿瑟拉和西莫。突然在夢境中馬里奧的前情人又與她的新歡出現(xiàn)了,此時此刻旋律沒了,只剩下急促的、反復出現(xiàn)的枯燥的節(jié)奏,忽強忽弱的出現(xiàn),曖昧的玫瑰色與絕望的黑色充斥著整個畫面?,F(xiàn)實中馬里奧與妻子勞拉尷尬地見面了,馬里奧為上次的粗暴而道歉,以“你做的很出色”而結(jié)束兩人關系,仿佛預示著即將開始的新戀情。
在排練場馬里奧第二次見到了埃琳娜,風琴和鋼琴二重奏襯托出她的舞姿,整個場景是多年流亡的難民。幾個老藝人在鋼琴、吉他、手風琴、提琴等樂器上默契地演奏著,此大段音樂為沒有舞蹈的純探戈音樂。音樂中意外的和聲進行、不協(xié)和和弦、半音化和聲、不解決的終止、變幻莫測的節(jié)奏重音,都使得觀眾屏住了呼吸。最初的探戈樂隊由吉他、小提琴、曼陀林等樂器組成,后來逐漸確立了以鋼琴、班多鈕手風琴和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為主的形式,而班多鈕手風琴以其獨特沉著的音色以及略帶鄉(xiāng)愁的氣質(zhì),逐漸成為探戈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古典名曲有《拉昆帕爾西塔》、《爾盧卻庫羅》等。
馬里奧第三次看到埃琳娜跳舞,深深地凝視她的舞姿,伴奏只有鋼琴和吉他,動作沒有過大幅度的扭擺,并不夸張。空曠的排練場、大量的玻璃框架將大空間隔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空間,而無數(shù)的鏡子與反光燈、幻燈機又讓人很難分清戲里戲外的兩種情感。
在影片中排練時,出現(xiàn)了馬里奧給演員講戲的場面,而這場戲正是情敵之間的較量,兩男子用匕首模擬情敵間的打斗。早期的探戈經(jīng)常會有模仿打架或決斗的場面出現(xiàn),有進攻和防守的動作,這也就是兩個男人也可以跳探戈的原因之一。據(jù)說,早期的探戈男子身上佩戴短劍,以防范莽撞情敵的進攻。因此,舞者的面部表情冷漠嚴肅,充滿了戒備。探戈最早的形態(tài)源于高喬人,也就是南美洲大草原區(qū)的流浪牧人,他們有些像吉普賽人,騎在馬背上彈著吉他,成群結(jié)隊地到處流浪,以表演歌舞而謀生。他們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尋找工作,他們典型的形象是留著兩鬢,頭發(fā)梳理得油亮,并穿著俗麗的服裝。為了生存,他們用盡各種欺騙的伎倆,個性好勇斗狠,行為像是地痞流氓。在阿根廷人民看來,阿根廷有兩個國歌:一個是本國專屬的國歌,另一個就是泛指探戈。
當馬里奧墜入情網(wǎng)不能自拔時,走在排練場里,他幻覺四面全是探戈舞者,簡單風琴伴奏下,舞者緊緊相擁,在背景是一輪紅日映襯下的翩翩起舞,似乎預示著他們倆未來的愛情。在重奏時,音樂在低音區(qū)反復進行,在持續(xù)低音伴奏下,尖銳矛盾出現(xiàn),爐火純青的成熟舞者和無畏的年輕舞者的對比和較量。音樂中復雜的情緒不斷涌現(xiàn),給觀眾帶入剪不斷理還亂中。雖然探戈產(chǎn)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聲名狼藉的區(qū)域,但它很快就進入了中產(chǎn)階級的沙龍和劇院,并且從阿根廷經(jīng)由美國傳到了巴黎和倫敦。在歐洲,探戈舞被認為太過色情,因此做了改變。男舞者的手原本緊緊摟著女舞者現(xiàn)在稍微放松了一些。索然不斷有人批評探戈具有猥瑣的成分,但它卻在世界各地廣受喜愛,這是因為探戈沒有固定的程序,可以即興發(fā)揮,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花樣,舞蹈也變化多端,引人入勝。探戈的節(jié)拍多位2∕4拍或者4∕4拍,切分節(jié)奏非常突出,能夠配合眼花繚亂的舞蹈動作。在探戈的百年歷史中,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它的黃金時期,后來受到軍政府的歧視和壓制。1946年總統(tǒng)貝隆提倡民族主義和大眾文化,探戈又得到復興。
而在接下來的一段為馬里奧的舊情人勞拉和新情人埃琳娜倆人的雙人舞,兩人如金蛇般的步和腿腳的穿梭勾轉(zhuǎn)、甩蕩屈伸讓觀眾應接不暇?;秀敝袀z人深情相擁,兩個人的表演就像一個人的呼吸,不禁讓人聯(lián)想翩翩。在很久以前,探戈舞曲通常都是在妓院中演出,屬于妓女和不良分子的音樂,而其內(nèi)容大都是關于背叛及不正當?shù)膼矍楣适?。最開始時,探戈就像是社會矛盾的一個縮影,暴力斗毆的恐怖情節(jié)、低俗的色情和中產(chǎn)階層的矯揉造作與失戀結(jié)合到了一起。
“施刑者跳探戈的聲音很大是為了掩蓋慘叫聲(劇中對白)”。馬里奧不甘于隨波逐流,大膽創(chuàng)新,而反對者則要求馬里奧別搞得太復雜,觀眾要簡單的事物,他們習慣看電視,他們要純粹的娛樂,愈簡單愈快樂。給觀眾優(yōu)美的舞蹈,美女,動聽的探戈,而不是只有恐懼和焦慮。然而而馬里奧不為所動,在投資者的壓力之下,不顧投資方的反對,堅定自己的風格和信念。
在影片的最后一段,劇幕開場,逃荒難民齊唱著古老的民謠,向觀眾緩緩地走來,歌聲平靜悠揚,聽不出一絲應有的哀愁,反而更多的是希望與和諧,男女老幼們一個個站起來,與舞伴翩翩起舞。要知道,探戈舞曲本身就旨在表現(xiàn)出移民的鄉(xiāng)愁,包括對家園的強烈思念,以及在異鄉(xiāng)生活所遭遇的種種挫折。音樂逐漸在平復難民的情緒。懷抱著嬰兒的母親緊縮的眉頭開始展開,笑容在老人們的臉上出現(xiàn),小孩們在夢中露出微笑。一對舞姿嫻熟的中年舞者在熟悉的音樂主題下起舞。一曲舞罷推向高潮,周圍難民的情緒也被調(diào)動起來,大家紛紛走向圓心,凝聚在一起。影片的兩大焦點,一個是馬里奧的愛情,另一個是對歷史傷痛的剝視,但實際上有著相近內(nèi)涵的主題。
影片的最后是亮點,也非常具有戲劇性。在一場全體演員參與的重要排演中,一名安杰羅手下的殺手,從舞者群中慢慢走向埃琳娜,究竟是戲里的情節(jié),還是戲外的危機?在眾人的驚呼聲中,雖然此次安然無羔,卻在看完電影之后,有著不知下次是否依然無羔的焦慮。
參考文獻
[1]陳自明.世界民族音樂地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198-199.
[1]杜亞雄.世界音樂地圖[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 421-422.
[1]饒文心.世界民族音樂文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189-190.
作者簡介
姚聰燕,女,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藝術教育系副教授,碩士,從事世界民族音樂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