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好萊塢電影記載了美國不同的歷史階段,既是美國歷史的縮影,也是美國文化發(fā)展的縮影,而“美國夢”更是美國電影中的核心主題。面對美國電影勢全球化趨勢,中國電影只有去蕪存菁,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化與全球化中尋找平衡點,才能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股的人們產(chǎn)生共鳴。
[關鍵詞] “美國夢” 美國電影 美國文化 全球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05
所謂的“美國夢”,就是堅信任何人不用依賴特定的階級和他人的幫助,只要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憑借勇氣、智慧、創(chuàng)意和決心就能獲得成功?!懊绹鴫簟币恢笔瞧胀绹嘶蛟S多歐洲移民深信不疑、奮力追求的理想。
一、從文化價值觀念看“美國夢”發(fā)生、發(fā)展與破滅
在美國人們以夢想而自豪,“美國夢”與美國文化緊密相聯(lián)。早期的“美國夢”是伴隨大批歐洲移民遷往北美時產(chǎn)生的,那時的人們渴求政治獨立,追求精神自由,希望建立建立自己的家園,再加上北美獨特的地理人文環(huán)境及寬松的宗教氛圍,經(jīng)濟得到自由發(fā)展,人們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人們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就會在北美大地很好的生活下去。這個時期的“美國夢”是追求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獨立與勇氣等拓荒時期精神層面的夢想。對個人事業(yè)成功的渴望和信念構成了美國民族精神的核心。
隨著后工業(yè)化進程的深入和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美國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美國夢”也逐漸發(fā)生變化,許多人開始追求物質(zhì)利益,美國人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此時的“美國夢”將財富與成功作為人生的目標,美國文化中對自由、平等、獨立的追求也變成對后工業(yè)時代物質(zhì)層面的欲望。于是電影中充斥著對擁有較高社會地位、高收入的工作、高級的汽車、獨立的住宅等等物質(zhì)欲望的羨慕與渴望,將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與幸福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二、從美國電影看“美國夢”的變遷
好萊塢電影記載了美國不同的歷史階段,既是美國歷史的縮影,也是美國文化發(fā)展的縮影。而“美國夢”更是美國電影中的核心主題。此類影片的敘事模式往往是:主人公一般都是普通人——具有一切普通人所具有的缺點,這種人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他們在追求與實現(xiàn)各自的“美國夢”的過程中經(jīng)受挫折與打擊,其身上一般都具有積極、樂觀,勤奮、獨立的性格元素,影片的結(jié)局往往是大團圓式結(jié)局:窮小子變成了成功人士,平凡人獲得了愛情,家庭化解了矛盾等等。下面通過對幾部經(jīng)典電影的分析來看美國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美國夢”的變遷。
1.《教父》——外來移民“美國夢”的破滅
電影《教父》一開始就是對“美國夢”進行了辛辣的批判。博納塞拉來請教父幫忙,這個曾堅信“美國夢”,堅信自己能得到公平公正待遇的人最后卻只能求助于一個黑道教父,極具諷刺意義,影射了移民者“美國夢”的破滅。影片的主人公維托則經(jīng)歷了夢想一次次的破滅,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淵的過程。維托是一個出身貧寒的意大利移民,他懷著一腔“美國夢”逃往美國,但最終發(fā)現(xiàn)美國并不是窮人的天堂,迫于生計他選擇了偷盜、搶劫,這是維托“美國夢”的初次破滅。在建立家族事業(yè)的時候,當維托不愿沾染毒品生意導致了其他家族聯(lián)手對可里昂家族的屠殺,讓維托離他心目中的自由、安定、人人平等的生活越來越遠時,維托的“美國夢”第二次破滅了。成為教父后維托希望自己的家庭遠離家族在陽光下生活,可當他的小兒子也進入黑道時維托的夢想完全破滅了。維托用其一生追求“美國夢”,最終夢想徹底破滅塵歸塵土歸土。
2.《阿甘正傳》—— 美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呼喚與回歸
電影《阿甘正傳》是“美國夢”的經(jīng)典之作,影片征服了無數(shù)的阿甘迷們。影片中阿甘被定位于一個普通的美國人,他患有腿疾,智商也不高。他靠著對“奔跑”的堅定不移的信念進入了全美橄欖球明星隊受到總統(tǒng)的接見,成了越戰(zhàn)英雄,參與了中美建交的破冰之旅,創(chuàng)建了巴布阿甘蝦公司。阿甘的成功反應了普通人“美國夢”的實現(xiàn),影片再度喚起人們心中的“美國夢”,這也是這部片子成功的關鍵。阿甘所具有的品質(zhì)是數(shù)百年來被美國社會的主流意識所公認的品質(zhì)和美德,阿甘成為了美國傳統(tǒng)美德的代言人,是美國人心目中的理想化身。阿甘的殘疾與低智商又暗喻了普通人都有缺點,這使得每一個觀眾都覺得阿甘是如此熟悉,能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影片的歷史背景是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正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平靜的年代,阿甘的一生也經(jīng)歷了當代美國歷史的曲折起落,他的生活具有當代美國生活的典型特征。影片中另一人物珍妮與阿甘則完全相反,叛逆、空虛、沒有信仰,迷失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是美國在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典型代表,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珍妮的生活和阿甘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珍妮的失敗襯托了阿甘的成功,影片結(jié)尾珍妮被阿甘救贖,得到了新生暗喻著只有堅信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才會得到救贖,體現(xiàn)了美國社會對傳統(tǒng)價值的回歸。
3.《當幸福來敲門》——現(xiàn)代“美國夢”的全新表現(xiàn)符號
影片《當幸福來敲門》取材于真實故事,講述了人到中年,生活平淡的黑人推銷員在面對破產(chǎn)、妻子離家出走的危機時依靠個人的勤奮與智慧獲得成功的故事。很顯然這個故事也隨處可見“美國夢”的影子:依靠個人智慧,樂觀進取、堅持不懈,終會獲得成功。然而與《阿甘正傳》中傳統(tǒng)的“美國夢”有所不同,盡管都是表現(xiàn)了普通人沖破生活藩籬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但是這部影片突出了“愛與責任”這個主題,充滿了深切的人文關懷。主人公加德納曾想通過代理推銷骨密度掃描儀實現(xiàn)自己的“美國夢”,把全部積蓄投入其中,但是這個決策并沒有成功,只要個人努力就會成功的傳統(tǒng)“美國夢”已不可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的“美國夢”已改變,例如影片中主人公的全部動力就來自家庭而不是對“美國夢”的信仰。而注重專業(yè)知識與天賦的個性特征正成為現(xiàn)代“美國夢”文化的全新表現(xiàn)符號。
三、全球化語境下的“美國夢”
隨著全球化,美國電影中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不同國家的觀眾,無論我們喜不喜歡,它都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這不僅僅是靠宣傳手段達成的。
1.“美國夢”的現(xiàn)實意義
美國電影對于塑造和維護美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 起到了重要作用。盡管好萊塢打造的“夢”具有鮮明的美國特色,但這個“夢”也吸引著除美國人以外的人。這是因為好萊塢電影中的公平、正義、自由、堅韌、勤奮、愛與責任等元素不只是美國影片中的主題,也是世界共同性的話題,這些共通元素是被普遍認可的。而電影的內(nèi)容也選擇的是全球性的話題,比如說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共同關注的話題或是人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當影片中主人公通過努力取得成功時,觀眾產(chǎn)生了一種認同感和代入感,這個“夢”也就成了每個觀眾的“夢”。好萊塢是一個“夢幻工廠”,它所制造的是全世界人都會做的夢。
2.“美國夢”在中國的延伸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電影與不同國家本土電影進行結(jié)合,借用不同背景的文化元素來展現(xiàn)美國文化及價值觀。如《功夫熊貓》,將中國功夫和代表中國形象的國寶熊貓作為影片的元素,故事情節(jié)中也折射出諸多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然而從更深層次來分析,影片是美國式的價值觀即“自我”,敘事結(jié)構也仍然是典型的普通人通過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典型“美國夢”式敘事。肥胖的熊貓也是將中國形象改造后的美國文化的產(chǎn)物。在電影中對于不同文化的差異的處理上,處處滲透著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解讀和詮釋。以往取材于中國的美國電影,帶有明顯的“東方主義痕跡”。但是這部片中,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是共存的,盡管反對者認為是糖衣炮彈,支持者認為宣揚了中國文化。
在對美國電影的接受上,中國電影大致經(jīng)歷了早期的趨同,“文革”后新時期從疏離到借鑒,再到新世紀以來的求異趨同三個歷史階段[1]。面對美國電影勢全球化趨勢,中國電影只有去蕪存菁,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化與全球化中尋找平衡點,才能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股的人們產(chǎn)生共鳴。
注釋
[1] 胡玫:《從借鑒學習到“與狼共舞”——簡談中國電影對好萊塢電影的接受》,《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 蔡海燕.《走向文化的復調(diào)——<功夫熊貓>的異質(zhì)文化交融》[J].《當代電影》,2009,3:
[2] 范司永.《回歸傳統(tǒng)價值觀的激情訴求——評<阿甘正傳>的主題意蘊》[J].《襄樊學院學報》,2011,1:
[3] 艾琦,楊昕.《從美國電影看美國夢的文化內(nèi)涵》[J].《 蘇州學院學報》,2010,3:
[4] 喬·盧·馬什,王義國.《菲茨杰拉爾德、<了不起的蓋茨比>與<最后一個巨頭>:“美國夢”和好萊塢夢幻工廠》[J].《世界電影》,1994,2:
[5] 李玲梅.《內(nèi)外兼修才是真功夫——淺談<功夫熊貓>給中國動畫的啟示》[J].《中國電視》,2008,11:
[6] 鄭立.《<教父>維托自由王國之夢的解析》[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 7(3):
[7] 馬秀芹.《影視媒體里“美國夢”的破滅及其警醒價值》[J].《電影文學》,2009,1:
作者簡介
朱默 (1985—),女,甘肅張掖人,西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從事傳媒創(chuàng)意與策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