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縱觀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一方面因所選課文的局限性,忽略了作為文字載體的文學語言表達的真實語境和人文知識, 無法達到語言教學要求傳遞的人文內(nèi)涵,另一方面,單調、枯燥的語言教學和解釋方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積極性, 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谖膶W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幫助解決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提供了一次有利嘗試。
關鍵詞: 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互動 課堂運用
一、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意義和可行性
目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基本上強調英語語言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實用性,注重詞匯、語法等語言技能方面的訓練。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界定則以四六級這類標準化考試成績?yōu)橐罁?jù)。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讀寫課程的課堂教學主要以講解課本為主,老師通過解釋文本中的生詞、短語,校準學生的語音,分析句子的主、謂、賓、狀、補語和主從復合句等各種難句、長句,并配以一定量的課后練習以達到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目的。課本中所選的文章大都經(jīng)過簡化和改編以適應字數(shù)限制和對大學英語大綱詞匯量的要求。這些課文設計和改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針對不同閱讀材料所需的閱讀技巧和特定文章的寫作技巧,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犧牲原文在某種語境下使用的自然流暢的語言而有別于真實生活中遇到的閱讀材料。課堂教學中大量的語法講解和機械訓練使得一篇有生命內(nèi)涵的文章被完全肢解。學生難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更談不上享受閱讀帶來的審美愉悅。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忽略了作為文字載體的文學語言表達和傳遞的真實語境中的語用功能與人文知識,無法體現(xiàn)語言教學要求傳遞的人文內(nèi)涵,另一方面,給應試教育提供了滋生的條件,使得許多學生陷入了高分低能的尷尬局面,無益于培養(yǎng)大學生較高的人文素質。單調、枯燥的語言教學和解釋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對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十分必需的。
為了改變傳統(tǒng)大學英語讀寫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和單調的課堂氣氛,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引用不失為一個較理想的嘗試。該方法擬用目的語的文學作品替代原來的課本內(nèi)容,讓學生接觸目的語的真實使用狀態(tài)。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多地為學習者提供充足使用英語的機會,鼓勵并促進師生交流和互動,在有意義的環(huán)境下用目的語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讓學生在學習文學的過程中,語言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文學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異,促進閱讀和口語能力的提高。
近幾年通過大力改革和創(chuàng)新,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改觀,大學新生入學時的總體英語水平有了普遍提高。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一般高中畢業(yè)生達到3300的詞匯量,優(yōu)秀畢業(yè)生要達到4500,基本上已達到現(xiàn)在大學英語四級4500的詞匯量要求。因此,就詞匯量來說,他們已完全具備了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要求,從而為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實施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和基礎。
二、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課堂運用分析
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課堂運用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如何選擇恰當?shù)奈膶W材料。所選文學文本一定要難易適中,趣味性和文學性兼顧。如果說一篇文章在語言和文學層次上都非常難以理解的話,那么它不利于課堂教學。其次,文學作品課堂運用時應把學習的重點既要放在作品的語言上,又要注意作品中那些有趣的,并與這個世界相關聯(lián)的話題上。在課堂教學時應避免經(jīng)書式地逐詞逐句講解,因為這將把生動活潑的文學作品分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失去了文學作品應有的藝術魅力?;谝陨蠋c考慮,現(xiàn)以我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級大學英語教學經(jīng)歷為例,具體說明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運用。
由于課程設置的局限,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以英語小說選讀課的形式進行的。由于是公選課,參加學習的既有大二又有大三的學生,他們大多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人數(shù)為26人,課程設置為16周,每周2課時。以所選文學文本應難易適中,趣味性和文學性兼顧為原則,所選課堂文學文本皆為短篇小說,包括The Egg、The Lottery、A Rose For Emily、The Garden Party、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The Chrysanthemums、Kew Garden、 Araby、 A Clean,Well-Lighted Place、Death in the Woods、Separating、Now That April's Here、The Magic Barrel等20篇經(jīng)典短篇小說,這些短篇小說篇幅不是太長,語言也不是太復雜,比較適合學生的智力和英語語言熟練水平。在所選20個短篇的分配上,老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其中的7個短篇,其余的13個短篇留給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學生以兩人為一組,一人10分鐘的形式在課堂上做presentation,檢測課后閱讀的情況。學生presentation的表現(xiàn)將以平時成績的形式計入最后的總成績。
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課堂運用時,教學重點既要放在作品的語言上,又要注意作品的文學性,應避免枯燥地逐詞逐句講解,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文學的過程中,語言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都得以提高。下面以The Egg一課為例,介紹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課堂的具體運用。The Egg是被譽為二十世紀初期美國文學史上最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最具影響力作家之一的舍伍德·安德森頗的一篇傳世佳作。該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通過一個男孩之口,回憶和聯(lián)想講述了自己和父母經(jīng)歷的往事。小說通過描述父親兩次生意失敗,在壓力與希望雙重作用下心理逐漸失衡的過程,讓我們感受到了美國夢對人們的深刻影響及現(xiàn)代文明使人背離自然,墮落成為自己制造物的奴隸而發(fā)生的異化。小說敘事視角獨特,語言幽默,象征手法和圣經(jīng)原型的獨特運用使該短篇小說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
對于這樣一篇文學性極高的作品,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在授課之前,要求學生必須通讀小說。此短篇小說安排學時為2周共4課時,具體運作如下:第一學時里包括一個針對小說里出現(xiàn)的難點詞匯四選一練習,以檢測學生預習情況。簡要介紹作者和作品的時代背景,為幫助學生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做鋪墊。因為學生已通讀了小說,對故事情節(jié)已有一定的了解,在隨后的教學中便可以用問答的形式讓學生自己介紹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既檢測了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又培養(yǎng)了口頭表達的能力。導入部分結束后,進入對作品具體的學習。這部分教學以小說要素為切入點,結合文本特點主要分析作品的敘事視角、人物塑造、象征運用,以及作品深刻的主題,而不是經(jīng)書式地逐詞逐句從頭到尾地對作品枯燥地進行講解。為了拓寬學生視野,在這部分教學中還適當?shù)叵驅W生介紹了一些西方文藝批評理論。多元的西方文化及其流派體現(xiàn)了西方多元的思維方式,對它們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寬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對文學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審美體驗中收獲快樂,獲得啟迪,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引導他們的學習。如在講解The Egg這課時,我就引入了圣經(jīng)原型批評理論。小說《雞蛋》一開頭為我們描述了父親年輕時仿佛生活在伊甸園一般,沒有想要飛黃騰達的意圖,后來父親娶了一個鄉(xiāng)村教師,象征夏娃的母親先受到善惡智慧樹的誘惑,對美國夢生出貪婪。像夏娃吃了禁果后又給丈夫吃一樣,母親誘使父親離開了當農(nóng)民的那個地方,做起了養(yǎng)雞的生意,而養(yǎng)雞的失敗及餐飲業(yè)的失敗則象征亞當和夏娃脫離了伊甸園,開啟了人類災難之門。從圣經(jīng)原型批評的角度闡釋《雞蛋》,讓學生了解到該作品并不僅僅揭露批判美國夢的虛幻,也不只停留在對現(xiàn)代人扭曲人性的精神分析那么簡單,而是隱含了人類脫離伊甸園、疏遠上帝等圣經(jīng)原型的異化實質,從而讓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課堂教學則采取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通過提問、課堂討論等形式進行。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其切身感受到了語言大師們的語言藝術。在學習鞏固語言知識的同時,讓他們學會從文學作品中認識社會和人生。為了引導學生自己挖掘知識點,培養(yǎng)寫作研究能力,課后,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發(fā)表自己對小說原創(chuàng)性的看法。
三、結語
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實驗時間雖然不長,只有短短的一個學期,參與的學生人數(shù)也不多,但從對課程教學評估的成績和對課程的評價看是成功的。大多數(shù)學生在教學評估的留言中都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基于文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不失為幫助我們解決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次有利嘗試。
參考文獻:
[1]段國重.英美文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甘肅科技縱橫,2005,(6).
[2]胡其林.文學教學課對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5).
[3]郭英劍.從文學理論的缺席談起——文學教學的目的是什么?[J].鄭州大學學報,2002,(5).
[4]崔少元.全球化與文學教學——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現(xiàn)狀探微[J].外語教學,2000,(3).
基金項目: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