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學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并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生產生活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從知識和情感上得到滿足。本文從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師素質這幾個方面說明了化學新教材中STS教育的體現。
關鍵詞: 新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STS教育 學科滲透 探究式教學
STS教育是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ique)、社會(Society)的相互關系為側重點組織教育的。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學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并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生產生活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從知識和情感上得到滿足。
一、化學新教材中體現STS思想
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具有競爭力的人才,高考制度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從重視知識的考核轉向重視能力或綜合素質的考核,中學化學由單一的理科應試科改為高中必修和選修科,教材的編寫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了重大調整,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過渡和銜接;減少了記憶性的知識,增加了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內容;加強了與STS的聯系與應用,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發(fā)展自我,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STS對中學化學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影響
近年教育部頒布了《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將過去單一的教學目標改為全面、動態(tài)、綜合的學習目標。從知識與技能(化學基礎知識和重要的實驗技能、化學與技術、社會發(fā)展相關的知識等),過程與方法(知識的形成,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與方法,思維能力,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等,交流和合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和探究興趣、科學態(tài)度、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創(chuàng)新精神)三個方面界定了中學化學教學的目標標準。改變了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充分吸收了國際理科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和STS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
本次課程改革在內容體系上,與大綱相比,改變了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更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現實性。例如,教材在碳族元素這一節(jié)中,介紹了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的金屬摻雜C60超導體等新成果。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對人類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以及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喜人現狀。新課程更注重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滲透,加強了科學史和科學家及其發(fā)明的介紹,突出了化學與技術的聯系,注重化學知識的應用。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切入點緊密聯系科學、技術、生產實際,及時拓寬知能視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質疑,鼓勵學生搞科學調查、科學實驗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
三、STS對化學教學方法的影響
STS教育強調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fā)展中的應用,并以此作為指導思想組織實施科學教育。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廣泛性、開放性的特點。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全面貫徹STS教育思想,必須改革當前程序化講授的教學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積極推行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探究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是集啟發(fā)式、問題討論式、實驗探究式等教法于一體;在問題情境下,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打破讓學生沿著教師的思路走的傳統(tǒng)教學框架,選用教師沿著學生思路引導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自覺地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可以結合化學知識與當地實際情況,使STS教學落到實處。例如學完海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可帶領學生參觀海水淡化工廠,通過介紹以海水為原料,使用不同化學條件獲得不同化工原料的方法及相關的工業(yè),讓學生在驚嘆“不起眼”的海水內蘊藏著如此豐富而寶貴的化工原料的同時,意識到現代生活離不開科學技術。在講完鋁的氧化膜后可帶領學生參觀鍍件廠,讓學生親眼目睹普普通通的鋁制品通過化學方法一下子就變成美麗、耐用的“藝術品”的過程,并鼓勵學生把隨身所帶的鑰匙扣也“打扮”一新。學完乙醇后,可帶領學生參觀酒廠,通過介紹學生不僅懂得了從糧食到酒的過程,而且知道了飲用酒與工業(yè)酒精的區(qū)別及“酒越陳越香”的道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向學生展示科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可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STS對教師素質的影響
由于教材畢竟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時間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介紹有關科技發(fā)展的最新信息,不斷聯系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及生產實際,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因而,STS教育要求教師本身要有很高的素質,教師要逐步實現由專業(yè)型向全面型,由單一型向多元型的轉化。這需要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經常關注科學、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前沿,廣泛學習相關科學知識,不斷進行業(yè)務進修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努力成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教學能力和學識水平的一專多能的新型教育專家。
中學化學教學是對現代的青少年(未來社會的勞動者)進行“科學教育”的主渠道,是實現化學教育社會化、科學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深信,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隨著全社會對STS教育思想的不斷了解,STS教育對中學化學教學必將產生越來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華蘭.試論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J],西華大學學報,2005:318-3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濤濤.試論化學新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