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認可。探究式教學法,有其產生、發(fā)展的過程,并得到實踐的檢驗,但該方法的使用應結合具體的實際,有意識、有目的地使用,以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高中政治課推行探究式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一、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1.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的基礎教育,應當是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傳統(tǒng)教育往往注重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卻忽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個性的培養(yǎng)。
2.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傳統(tǒng)的政治課教學偏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注重的是教師的教。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照本宣科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占據著統(tǒng)治地位,學生被動地學習,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多的是強調教師的教法,而忽視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能力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3.煥發(fā)政治學科生機活力的需要。
長期以來,政治學科課堂是“教師講條條、學生劃條條、背條條”。鮮活的政治理論知識在學生那里成了死氣沉沉、毫無用處的條條框框,考完之后就丟得一干二凈。政治課堂對學生已無吸引力,成了學生不愛上的課之一,政治學科的教育目標也難以實現(xiàn)。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形式輕內容。
有些高中政治課教師在進行探究式學習時,片面追求形式的翻新,認為只要采用“辯論、小品、討論”等形式就能進行探究式學習了。于是,課堂追求表面的熱鬧,雖然氣氛很活躍,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收獲甚少,缺乏深層次的思維,更不用說提高探究能力了。
2.重表演輕常態(tài)。
這通常表現(xiàn)在“常態(tài)課”和“公開課”的差異上。在準備公開課的時候,教師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會非常重視探究學習,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設計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動作為公開課的亮點甚至高潮。但是,在平時的“常態(tài)”課上,高中政治課教師卻很少設計學生的探究活動,照樣按老路走。
3.重教材輕變通。
有些教師非常注重新課程探究式學習,但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內容進行探究,不做任何調整和增刪,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驟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內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顧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和變通,導致學生缺乏探究熱情。
4.重自主輕指導。
探究式學習一方面要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方法、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最后的知識獲得。但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一講探究,就讓班長、課代表或探究小組長帶領大家辯論。自己卻退到幕后,不參與、不引導,使得學生往往“探究”得挺高興,卻沒有得到明確的知識。
三、完善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為更好推進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充分發(fā)揮高中政治課課堂探究式學習中的教師作用,筆者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發(fā)揮學生主體,進行探究式學習。
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通常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材料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它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學會學習,樹立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樣,在對課題進行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運用教材結合社會實際和生活實際,按自己的興趣尋找課題的切入點,采用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收集資料,在研究過程中積極思考、自由發(fā)表見解,然后對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設想、方法和措施,這一切無不滲透著學生的辛勤勞動和積極思考,是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生動體現(xiàn)。
2.豐富探究資源,融合課標與地方特色。
(1)精心選擇課堂探究資源
探究問題的選擇對探究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中政治課知識涉及面廣,涵蓋經濟生活、政治建設、文化生活,事事都探究既不可能又沒有必要,教師要避免選題不當導致探究流于淺層,七嘴八舌只是熱鬧而已:也要避免選題不當而造成少數(shù)學生能夠參與多數(shù)學生成“陪襯”。因此,適合政治課探究的內容,既要是教師引導能力范圍內的,又要符合學生的群體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品行修養(yǎng)提高、有利于學生認知水平提高、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話題。
(2)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成資源
高中政治新課程要求學生開展課外主題探究活動,學生探究后,會生成許多新的知識、新的收獲,會有許多探究成果,如圖片、錄像、文字資料、實物等,有的寫成小論文、有的寫成調查報告、有的制作成PPT課件。教師在開展課堂探究活動時,可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究成果挖掘學生的生成資源。
(3)學生目主探究
當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提出自主探究問題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把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層層質疑,深入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隨時都會有新思想和新問題生成,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生疑、探疑、解疑,激勵他們不滿足于簡單結論,有興趣繼續(xù)探究。
(4)教師點評升華
在課堂探究活動中,教師應對學生探究討論中提出的不同觀點進行點評,肯定其創(chuàng)新價值,指出其不足。不但要關注學生是否探究出結果,還要及時點評這些結果,點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意志、能力等。
四、加強研究性學習與信息資源結合
研究性學習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探究性,設計探究問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與實踐意識,將課本知識外化為可感的社會知識與生活知識,從而運用課本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與學特別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求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社會,利用大眾媒體,拓展研究性學習信息資源。除了報紙、廣播、電視、影視等信息媒體外,網絡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與課堂。
網絡技術不僅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而且是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促進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快捷地對學習信息進行搜索、整理、挖掘、分析,以有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