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示語是一種給公眾看的公共用語,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實用語言。文化,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和人們息息相關,文化的不同,也會影響到公示語的翻譯,在翻譯公示語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同文化因素對公示語翻譯所產(chǎn)生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文化和翻譯的介紹,結合公示語的語言特征,分析五種文化因素下對公示語翻譯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且提出用歸化和異化的翻譯方法來處理文化因素對公示語翻譯的影響,從而得出最精準的譯文。
關鍵詞: 公示語 文化因素 外宣翻譯
公示語是語言的一種,語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公示語外宣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的翻譯,更是一種文化的翻譯,在翻譯公示語的同時,我們要注意文化的影響,不同文化之間的語言存在著差異,思維方式、語言的表達方式也是不相同的。面對這些差異性和影響性,我們或者同化,或者異化,視不同情況而定,選擇最正確的方法來翻譯出最精準的譯文是每個譯者必須做到的事情。
每個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迥然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使人們在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上自然不同。西方民族慣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維方式,句子常以主語和謂語為核心,統(tǒng)攝多個短語和從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而東方民族的綜合思維方式,使得中國人注重整體和諧,強調(diào)“從多到一”的思維方法,句子結構上以動詞為中心,以時間順序為邏輯順序,橫向鋪敘,層層推進,歸納總結,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結構。
漢語公示語中,有關“禁止……”之類的命令式祈使句隨處可見。這種表達法的特點是凝練簡潔、醒目易懂。從漢民族的思維習慣出發(fā),作為社會指令信息,我們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然而,一旦將它們譯為英語,我們則需要考慮是否具有對等的接受程度。根據(jù)英語國家的語用原則,得體性往往間接、含蓄,過于直露的、強加性的禁止用語不受歡迎。正因為如此,我們經(jīng)??吹奖粍泳涫?、無人稱主語句式和名詞短語在英語告示語中大量應用。
在翻譯公示語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遵從原文,還要注意一些習慣表達,漢語公示語漢語公示語大量使用“禁止喧嘩”、“禁止入內(nèi)”等命令式祈使句。這樣的公示語在英譯時,如果直接用don’t結構來表述,就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因為英語是一種比較強調(diào)客體意識的語言,在表達時堅持間接委婉,更顧及禮貌原則。如:在國內(nèi)很多飯店都可以見到“謝絕食用非本店食品”的字樣被譯成Please don’t test or drink any food and drink that doesn’t belong to this restaurant.這樣的表達則不如Consumption of our food only更合適。此外,我們在翻譯公示語時,為了尊重譯文讀者的感情和期待,在譯文中還可以考慮忽略或者替換某個對譯文讀者不禮貌的表達方式。如:“請勿踐踏草坪”,如果翻譯成“Do not tread on the meadow”,就顯得太生硬了,這時候我們可以用目的語國家人們習慣的表達法“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差異對公示語翻譯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并對公示語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文化背景對語言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影響,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會帶有各自歷史文化的痕跡。英漢民族的歷史發(fā)展不同,因而語言中沉積的文化內(nèi)涵也不相同。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體現(xiàn)為歷史典故和習語,要譯好不同語言中的習語和歷史典故,就必須對該語言所反映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如某市公共汽車告示:老年人優(yōu)先候車(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在中國,我們常說“請為老、弱、病、殘和孕婦讓座”。然而,在西方,老年人往往不愿別人說自己老,更不愿別人用帶“老”字的稱呼來稱呼自己。因為在西方人看來,人老了就沒有能力了,就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了。所以,英語中對年紀大的人表達上幾乎見不到表示老的“old”一詞,總是以委婉語(senior citizens)來稱呼他們。
社會習俗亦稱“社會風俗習慣”,人們自發(fā)形成,并為社會大多數(shù)人經(jīng)常重復的行為方式,它影響和制約著公示語翻譯的精確性。在大城市時常可以見到的公共設施設有殘障人士專用通道就是一例,只需稍加留神,就能看到在殘障人士通道處,包括公廁等公共場所,標示著“Deformed”類似的字眼。Deformed一詞,在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的釋義是:“with a shape that has not developed normally”。大凡西方讀者都覺得有侮辱性質(zhì)。由于表達“殘跡人”意思的詞語在許多西方國家非常敏感,因此在使用的時候需格外謹慎,多加留心。通常“Handicap accessible”這個說法在以上情景會較多被采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考慮兩種文化間的差異,絕不能望文生義,更不能機械地直譯。
宗教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一個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意識所形成的。不同的宗教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傳統(tǒng)。例如,某商場為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打出“顧客就是上帝”的標語來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墒窃谖鞣饺搜劾铩癎od”是非常神圣的,顧客是不可能和上帝相比的。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顧客第一(Customers First)”,同樣能表達對顧客的尊重。又如,“紅色”在漢文化中象征著“喜慶、吉祥、勝利、好運、受歡迎的東西”,而在西方則因為耶穌甘愿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犧牲,用生命來拯救世人及中世紀教派之間的相互殘殺,使英民族文化中的“red”總是同流血、犧牲、殉難等不好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因此“red hands”譯為“沾滿鮮血的手”,“a red battle”譯為“血戰(zhàn)”。再如“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每個人都必須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在翻譯公示語外宣翻譯的過程中,文化的不同會導致翻譯的不同,所以,為了得出最準確的翻譯,我們要深入了解對方的文化,避免因文化的不同而造成溝通出現(xiàn)歧義和問題,時刻掌握好不同文化下的翻譯,處理好文化因素對公示語外宣翻譯的影響,進而提高公示語外宣翻譯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1986/1991.
[3]劉曉梅.翻譯中的跨文化意識[J].四川大學外語學院,2004,(2).
[4]戴顯宗,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11,(3).
本文為2012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Y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