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內(nèi)容難度略降低,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探求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側(cè)重于探究式教學而不是傳統(tǒng)的講授法。教學過程中,作者努力嘗試采用多種方式教學,靈活運用各種肢體語言、幽默語言、實物、模具、圖片、標本、實驗等進行教學,并通過一些活動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讓生物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關(guān)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 快樂教學 教學方法
我教書十余年,怎樣上好高中生物課這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中,卻始終尋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我所能做的只是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快樂一些。我認為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可以快一點,在快樂中學習印象可以深一點,在快樂中學習記憶時間可以久一點。我的教學座右銘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努力嘗試采用多種方式教學,注重教學過程,靈活運用各種肢體語言、幽默語言、實物、模具、圖片、標本、實驗等進行教學,并通過一些活動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讓生物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上課之前要準備充分,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或答案做出預(yù)測,并想好應(yīng)對措施。
上第一節(jié)課,要非常認真地對待。緒論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課,緒論課上好了,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我通過一個問題來引入新課:“雞是不是生物?如果是,它的哪些特征是生物的特征?”雞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同學們都知道它是生物,但具體有哪些生物特征,答案就非常多了。同學們回答問題的熱情高漲。如含有蛋白質(zhì),會動,會下雞蛋,會發(fā)出聲音,會長大,有腳,有翅膀,等等,答案多種多樣。接下來我就根據(jù)同學們的答案舉一些有上述特征的卻不是生物的例子:熟雞蛋、被風吹起的灰塵、口哨、氣球,等等。讓他們再次思考:究竟生物特征有哪些?然后引導(dǎo)他們認識到生物應(yīng)具有的六個基本特征,然后,一起探討生物的六個基本特征。生物第一課的教學就這樣輕松地結(jié)束了。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避免課堂單調(diào),還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具體可采用的教法有很多,我們探討如下幾種。
1.比喻突破難點
在講光合作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時,作如下比喻:光合作用效率像學習效率,光能利用率像學習成績。談到學習成績,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為什么提高光能利用率并不一定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將光能利用率提高的三種主要措施:①提高光合作用效率,②延長光合作用時間,③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分別比喻為:①提高學習效率,②延長學習時間,③增加學習參考書的覆蓋面。這樣既理解了內(nèi)容,又就找到了提高學習的最佳途徑——提高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在講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結(jié)構(gòu)的時候,將其比喻為固體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質(zhì)分子,糯米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蓋、鑲嵌或貫穿于其中。談到花生糕,學生都笑了,因為它們的外形確實有點相像。我同時強調(diào)了細胞膜與真實的花生糕又有不同:通透性不一樣,流動性不一樣,等等。這些一定要講清楚,否則會誤導(dǎo)學生。
2.用詩詞激發(fā)興趣
①在講大脖子產(chǎn)生病因之一——缺碘時,舉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②在講植物向光性時,舉例:一枝紅杏出墻來。
③物質(zhì)出入細胞膜有三種方式,分別是:
自由擴散:可形象地表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薄帮w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且不需要載體。協(xié)助擴散:可形象地表述為:“輕舟已過萬重山”。“輕舟”表示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已過萬重山”表明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主動運輸:可形象地表述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澳嫠北硎緩牡蜐舛鹊礁邼舛?,“行舟”表示需要載體,“不進則退”表示需要用力(能量)。
3.用歌訣來幫助記憶
①在講有絲分裂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點可歸納為“準備階段、兩消兩現(xiàn)、一面兩清、一分為二、兩現(xiàn)兩消”。
②在講人體必需的8種(嬰兒多一種:組氨酸)氨基酸時,歸納為“攜(纈)一(異)兩(亮)本(苯)單(蛋)色書(蘇)來(賴)”,分別代表了“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
4.用比較法幫助復(fù)習
①在學習二倍體生物減數(shù)分裂時,把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與有絲分裂聯(lián)系起來,比較它們的相同點:中期時,染色體著絲點都位于在赤道板上;后期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之后,形成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兩極。不同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沒有同源染色體。
②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體外燃燒比較。糖類和脂肪在體外燃燒與在體內(nèi)徹底氧化分解的產(chǎn)物相同,故它們釋放的能量也相同。而蛋白質(zhì)在體內(nèi)徹底氧化分解的產(chǎn)物與體外燃燒的產(chǎn)物不同故其釋放能量內(nèi)外有別。
5.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實物和實驗相結(jié)合
有標本就不用掛圖,有實物就不用標本。實物給學生的新鮮感遠遠超過掛圖,讓學生多動手,多做實驗其意義遠比讓學生弄清實驗原理本身要大得多。親自動手實驗?zāi)艽蟠蟮丶ぐl(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新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時,可以帶幾個花生或幾粒玉米等,讓學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親自感受一下,這樣印象很深刻。
6.多開展課外活動和雙向互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的延伸,也是聯(lián)系師生感情,增進雙向交流的重要紐帶,課堂教學的知識畢竟有局限,讓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可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為此我組織學生制作植物標本,指導(dǎo)學生識別校園花卉和校外的植物,讓學生對生物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為培養(yǎng)生物學專門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比如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小型生態(tài)系統(tǒng),并比較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持續(xù)時間更長。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尋找知識,了解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既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又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只要我們熱愛學生,樂于鉆研,樂于奉獻,又一定能讓生物課堂充滿歡樂氣氛,讓學生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