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協(xié)調(diào)者。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熱衷于本職工作,盡心盡責,持之以恒,講究方法,把對學生的關(guān)愛貫穿于班級管理的每時每刻。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觸頗多,下面就談一談如何管理班級。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師表就是表率、榜樣的意思,為人師表就是指教師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樣,成為學生學習、效法的楷模和表率。教師要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學生。班主任往往是小學生心中的偶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我在工作中愛崗敬業(yè),嚴守職業(yè)道德,以愛潤其心,以言導其行,用愛心去滋潤學生,用語言去感化學生,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增強學生前進的動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班級工作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往往率先垂范。例如,在清洗教室的勞動中,我不是站在一旁指手畫腳,而是挽起褲管與學生一起清洗教室;看到教室地板上的紙屑,我會彎下腰去拾起扔入紙簍中;我會為學生撿起掉落在地上的書筆;在天氣突變的日子里,我會叮囑學生注意冷暖,照顧好身體,等等。總之,班主任應(yīng)以良好的行為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世界上的愛各種各樣,而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復(fù)雜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愛是由班主任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內(nèi)容上表現(xiàn)在班主任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guān)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地要求學生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們是愛不是害;是親不是整;是吸引不是排斥。以誠心感化學生,以愛心換愛心,從點點滴滴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關(guān)心每一個學生,微笑地面對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在嚴格要求的同時傾注一片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是在關(guān)心他、愛護他,這樣就容易接受老師的指導和教育。記得有這樣一個學生,好長一段時間他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成績也時好時壞。為此我找他談過,但收效甚微。后來經(jīng)了解得知,他父母離異,跟隨父親,而父親是一個戲子,因此他平時經(jīng)常一個人在家,無人關(guān)愛。針對這種情況,我先與他父親作了交流,然后又找到與他關(guān)系較好的兩個外班學生,了解該生的一些情況,同時在他座位周圍營造一種良好的互助氛圍,在他生病時多關(guān)心他,在他犯錯時及時教育幫助,予以糾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細致入微的工作,當我再次與他談心時,他哭了,因為他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愛。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認真鉆研業(yè)務(wù),不但精通自己所教學科,而且認真鉆研其他學科,由于自己不懈努力,我所教的學生都愿意把自己生活中和學習上的問題請教我。而我也愿意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成了學生真正的知心朋友。
三、愛心疏導,轉(zhuǎn)化后進生
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工作有許多方法和途徑,但我認為至關(guān)重要的是“愛生育人,重在疏導”的原則,具體地說就是要“有情、有理、有法、有趣、有行”,讓學生清除對立和疑慮情緒,確信教師的真心實意?!坝星椤笔侵笎凵?;“有理”是讓學生懂得做人之理;“有法”是教育得法;“有趣”是符合學生特點,形式生動活潑;“有行”是引導學生變認識為行動,言行一致。
“愛”是轉(zhuǎn)化的情感基礎(chǔ),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對于后進生,要特別耐心,要有特別強的責任感。教師要用“愛”溫暖后進生的心田。不少學生就是在教師耐心的感化中,敞開自己的心扉,樹立信心,力求上進的。有一次在上數(shù)學課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學生在做語文作業(yè),我情急這下把這位學生的作業(yè)本撕破了。事后我覺得自己做法不對,立即買了一本作業(yè)本,在第二天上課時送到這位學生面前,并向全班學生做了檢討,同時希望學生上任何課時都要認真專心聽課。這位學生當場流下了眼淚,主動檢討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保證今后要專心聽課,按時完成作業(yè)。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全班學生。此后,全班學生學習風氣和遵守紀律的狀況都有大好轉(zhuǎn),班級面貌有了較大改觀??梢?,“愛”能夠融化學生心里的堅冰,對后進生越關(guān)心,師生關(guān)系就越密切,后進生越愿意受教師的教育,我們的轉(zhuǎn)化工作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入競爭,多方激勵
讓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zhì),增長其才能的重要途徑。在改革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更應(yīng)在班級教育中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將來能適應(yīng)社會的發(fā)展。在這方面,我做了如下嘗試。
1.人人都有一個競爭對手
每個學生自找一名水平相當?shù)膶κ?。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鉛筆盒上貼上競爭對手的名字,與競爭對手比學習、比思想、比體育。每次考試、比賽之后,誰輸,輸了就把個人競賽中的“小金星”送給對方,以便時時激勵雙方。有一次,我們班的王東東數(shù)學單元測驗考完之后,迫不及待地來問我分數(shù),當他知道他考了89分,而他的對手王小剛考了87分,比他低2分。他一蹦三尺高,沖出辦公室,邊跑邊喊:“王小剛,你得送我一顆小金星……”沒過幾天,他又來找我,告訴我他要換競爭對手了,因為他超過了王小剛。通過這樣的競爭,優(yōu)等生更優(yōu),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也不甘落后,奮起直追,進步也較快。
2.組組都有一個追擊目標
除了個人競賽,我在班上還實行“一幫一、一盯一”,“最佳表現(xiàn)小組”、“富有挑戰(zhàn)小組”、“最佳合作小組”等,分別對得分最高的、競爭最激烈的、小組最團結(jié)的三個小組進行獎勵,鼓勵其他小組都朝這個方向發(fā)展。并幫助尚需努力的小組想出相應(yīng)的方案。通過競爭,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氛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和諧、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實踐使我體會到: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級,取得最優(yōu)化的教育效果,不能只憑個人的經(jīng)驗,而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增強教育改革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同傳統(tǒng)教育觀念實行決裂,才能順應(yīng)時代的潮流,為班級管理工作科學化開辟出一條理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