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職高數學教學中,一些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存在厭學心理,學習動力不足,往往對數學課采取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迫于壓力而勉強完成一些數學活動,因而數學學習成績每況愈下,成為數學學困生。如何有效地轉化這些數學學困生,是數學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探索的問題。作者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讓職高學生學好數學,做好職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引路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職高數學教學 學習興趣 知識銜接 學習方法
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說明數學應用具有廣泛性。吳文俊也曾說:“21世紀是對制數權的爭奪,哪個國家的數學高人一等,哪個國家便可爭霸天下。”由此看出數學的重要性,職業(yè)高中與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區(qū)別。數學在普通高中是一門主科,而職業(yè)高中數學課只是一門工具課,是為專業(yè)課服務的。職高學生數學基礎普遍差,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毫無興趣,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更需要教師做好學生學習數學的引路人。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職高學生普遍學習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尤其是對數學,因此要讓學生學好數學,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感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你是他們的朋友。職高學生是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少年,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稍微流露出他們不如普高學生的想法,就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甚至沒有好的心態(tài)上老師的課。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全無,成績越來越差,更有甚者會讓老師無法上課。
其次,化枯燥為趣味,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盡量對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yōu)樯鷦佑腥さ膯栴}。如:在講橢圓這一節(jié)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橢圓這一基本圖形,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教具,利用橢圓的定義:平面內與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是常數(大于)的點的軌跡,在學生的面前畫出橢圓來。這樣,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yōu)橐环N具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橢圓了。
最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設計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講完橢圓這一節(jié)后,就是雙曲線這一節(jié)了,在講雙曲線這一節(jié)之前,我便給學生出了思考題:平面內與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差是常數的點的軌跡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并讓同學們分組動手建立模型,自己去探索。沒想到同學們對此很感興趣。同學們經過共同討論和實驗,得出了正確結論。有時老師甚至可以別出心裁地把課堂搬到野外與學生一起在明媚的陽光下、柔和的清風中愉悅地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能促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減輕學習壓力,營造歡快的教學氣氛?,F(xiàn)在提倡高效課堂,我認為,只要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知識,就不要拘泥于某一種授課形式。
二、做好知識銜接工作
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變、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知識內容數量的劇增也是職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大障礙。這就要求職高數學教師在授課時更要注重初中與職高數學教材內容的銜接,如:命題;函數的概念;映射與對應;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與銳角的三角函數;立體幾何中,線線、線面、面面平行和垂直與平面幾何中的線線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幾何中的角;解析幾何中的直線方程與代數中的一次函數;拋物線和二次函數,等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內容,有的是初中的舊知識。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復習初中有關知識,而且應注意講清新舊知識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適時滲透轉化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剛開始要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通過聯(lián)想對比,回顧初中知識,明確概念的內在聯(lián)系,知識的銜接,使學習逐步深入,適應職高數學教學的節(jié)奏。
如:“立體幾何”教學聯(lián)想回顧平面幾何知識,可以將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中關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對比,通過分析它們的異同,加深學生對立體幾何概念的理解;“函數”教學可以將初中關于“函數的定義”與高中關于“函數的定義”相對比,使學生掌握前者重在“變量的依賴關系”,后者則是集合的觀點,區(qū)別它們在形式上的不同與本質上的聯(lián)系,認識高中階段函數定義的嚴謹性。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既愉快地接受新知識,又為學習其他專業(yè)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
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tǒng)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其次要善于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梢哉f“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基礎和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迫切要求。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肯定比其他學科要多,別把這些問題埋藏在心里,拿出來與其他同學共同探索,于人于己都有利,何樂而不為呢?要求學生要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學生每天可以去回憶這些問題:今天學習了哪些數學概念、數學原理?這些數學知識在哪些方面得到應用?主要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是什么?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同樣是需要記憶的,但更要注重知識的理解。有些同學剛學新的內容時作業(yè)會做,可是過一段時間同樣的題目就不會了,或者把題目的背景改變一下就不會做了。這是由于學生只看到題目的表面現(xiàn)象,單純模仿老師的做法,不能領會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方法,達不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需要學習和考試。職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有一種不好的現(xiàn)象:老師提出了問題,學生在等待老師講解;布置了練習,學生在等待老師校對答案。等待中白白地浪費了形成能力的時機。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親手獲得的,比老師教給的要更加容易記住。還要要求學生建立自己的錯題集。平時老師課堂補充的易錯題,作業(yè)中的易錯題,測驗中的易錯題,都要集在一起并經常去溫習(要知道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糾錯、不斷反思與總結的過程)。
最后就是要循序漸進,防止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要知道,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fā)現(xiàn)新知的積累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優(yōu)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熟練程度。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yǎng)運算、邏輯思維、空間想象,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我們要教導學生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上課、作業(yè)、復習)和一個步驟(歸納總結)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職高數學教育要根據職高中學生的心理與知識特點,在教學中因材施教,使得人人學數學,做到數學大眾化,不求高難度,但求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及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這些奮斗在職教一線的數學教師一定要做好學生學習數學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