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中職教育逐步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成了學校的必修課程。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就必須認真分析學生心理,針對學生心理實際,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職業(yè)高中學生 心理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
職業(yè)高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初中時期,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個別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成了個別教師心中“遺忘的角落”。再加上一些社會的不良因素及家庭偏激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抓住學生心理,上好職業(yè)高中的心理健康課就成了擺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一、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分析
(一)目標不明確,信心不足。
這是中職學生普遍的心理特點。大部分初中時期成績就不理想,目標不明確,他們考重點高中無望,心理有一種失落感,又由于受社會上一些不正確的輿論影響,認為上職業(yè)高中、職業(yè)中專沒有出路,進入職中學習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此,進入中職學校以后,在心理上無法擺脫自卑的陰影,自信心很難樹立起來。
(二)希望組織“小幫派”來保護自己。
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同的“命運”,同一樣的“歸宿”,使他們心理易于溝通,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很容易形成一個個的“小團體”,他們力求通過這種形式來保護自己,在這種群體中感受到認可。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正確引導,將會導致班級出現(xiàn)不良局面。
(三)自我意識不夠健全。
他們這些學生,自我意識較差,對于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事情,往往不能夠擺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尋找外界因素來為自己解脫,以便維持自我心理平衡。許多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客觀地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
(四)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望。
職中學生,他們剛剛從初中畢業(yè),心理都還不夠成熟,具有較強的虛榮心,“表現(xiàn)”的欲望較強。有的同學由于基礎不扎實,成績進步不很明顯,學習勁頭不足,心理的傾斜度較大;為了尋找心理平衡,他們經(jīng)常會尋找機會表現(xiàn)自己,比如有教師在的時候,發(fā)出異樣的聲音,或做出奇怪的動作,來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免自己在這個集體中遭受“冷落”,在班級同學中尋找一個“扭曲”的“位置”,來彌補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
二、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
(一)準備充分,設計合理、精彩,教學內容符合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講授知識為主的課要精心準備,活動課老師學生要準備的工作也很多。若想上好一堂心理活動課,課程內容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要根據(jù)職業(yè)高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好主題,設計活動方案,收集各種有關資料,盡其所能了解學生。老師所有的準備都要首先從學生出發(fā),教師設計活動方案中所選擇的事例,安排的活動,都必須是職業(yè)高中學生所關心和熟悉的,是與他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能夠引起他們注意和重視的。這是上好活動課的重要一步。
(二)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真誠與學生溝通。
心理健康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絕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成長。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現(xiàn)的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軌跡。所以,在教學中,要極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有信心去參與課堂活動,真誠地與人溝通,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
(三)努力讓學生動起來。
一節(jié)成功的心理健康課,必須要讓學生動起來,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建立自信。常用的方法有:1.操作法:主要有游戲、心理小測驗、動手操作等。2.集體討論、體會法:討論的內容要來源于學生自身、身邊的事或當前社會熱點。心理健康課應該多讓學生去體會,有真實的感受。在課的進行中,穿插學生談自身體會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們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過危機,即使沒有遇到過,他們也應該看到過,聽說過。把這樣一些素材說出來,肯定比老師單純地出示一些實例給學生,效果要好得多。3.角色扮演法:可以由部分同學參與的、事先排練的小品表演,也可以是由全體參與或個別參與臨場發(fā)揮式的現(xiàn)場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體驗到了以前未曾有過的興奮,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同學在角色的互換過程中學會了使用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4.主題聯(lián)想法:輔導教師提出一個主題,并以音樂或積極的暗示語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閉目聯(lián)想,使學生獲得情境體驗,從深層次了解自己,體會別人。此外還有放松訓練,自我表達能力訓練、自信心訓練、行為訓練等。
(四)教師要收放自如。
應該說,不單單是心理健康課,其他課也應該做到這一點。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隨時調控好學生的狀態(tài)。學生看到新鮮的事物都比較好奇,很容易做出一些與教師的設想不同的動作,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課堂進行有效的調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更好地學會知識。
總之,上好每一堂心理健康活動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教師具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又需要對這節(jié)課進行精心的設計,教師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心理需求為出發(fā)點,在活動過程中,能讓學生獲得心理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jié)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識,減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