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二女生小王(化名),因為學習成績不斷下降,擔心失去好友而焦慮,主動前來咨詢。咨詢員診斷其為一般心理問題。本例主要用合理情緒療法來幫助其改變認知、增強自信、緩解焦慮和改善人際關系,進而穩(wěn)定和提高學習成績,取得了較明顯的咨詢效果。
關鍵詞:焦慮;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4-0179-02
一、一般資料
小王(化名),女,20歲,漢族,某重點大專大二學生。
出身于普通公務員家庭,自小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無嚴重疾病史,家族中無精神病及遺傳病史。家教嚴格,父母對她期望高、要求嚴,親子間缺乏溝通。小學時在班上成績優(yōu)秀,但由于愛玩而導致成績不佳,因父親同事的孩子與自己同班且成績優(yōu)秀而倍感壓力。小學升初中時因成績原因未上到重點初中。高中學習壓力增大,她埋頭努力學習,成績迅速提高,但也漸漸變得憂郁、封閉自己,將成績好作為唯一目標和自信的支柱。高考時順利考入大學,繼續(xù)埋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進入大學后,結識一名女生小劉(化名),被對方的真誠、善解人意和聰明所打動,引為知己并倍加珍惜。經(jīng)過自己的幫助,劉的成績不斷上升,而自己的成績卻持續(xù)下降,擔心對方因為自己成績不再有優(yōu)勢而失去交往價值,嘗試努力卻未有改善。
來訪者情緒壓抑,語速時快時慢,易哭泣,感覺疲憊。近期感覺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偶爾失眠。尚能堅持正常的學習,與小圈子里有限的同學交往,與父母關系緊張。
心理測驗結果:
SAS(焦慮自評量表): 標準分 58
SDS(抑郁自評量表):標準分 49
測試結果顯示,求助者有輕度焦慮。
二、求助者主訴
考上大學后,班上一名女生小劉(化名)很欣賞我,主動要求和我做朋友。她熱情、活潑,很會關心別人,在交往中發(fā)生了許多可資紀念的歡樂、成功甚至感動,我那長期封閉的心門被她一點點推開,非常珍惜這份友情??墒谴笠坏诙W期期中考試后我的學習狀態(tài)變得不好,還出現(xiàn)了不及格現(xiàn)象。同時發(fā)現(xiàn)這個唯一的好朋友當初主動接近自己的原因之一竟是為了提高她的成績,但不影響自己。因此很受打擊,感覺“受騙”了,變得很脆弱。她很聰明,成績不斷進步甚至超過了我,我似乎在她眼中失去了交往的價值,感覺她不像原來那樣對我好,經(jīng)常會和其他同學在一起談笑風生,但對我的需要卻視而不見?,F(xiàn)在剛開學不久,看到她和別人玩得很好,心里痛苦,情緒很不穩(wěn)定,憂慮、煩躁,幾乎不能控制,白天聽課不能集中注意力,晚上開始失眠。前天還因不能控制情緒而在電話中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很想改變現(xiàn)狀,也自己嘗試著做調(diào)整,但沒有效果,故來求助。
三、觀察與他人反映
咨詢員的觀察:求助者外表清秀,儀表整潔,說話思路清晰,情感豐富,眼睛直視咨詢師,眼神急切、痛苦,有時憂郁、游離。打電話給其母親,她母親介紹女兒小時聽話,有正常的交往,學習成績較好,近年性格內(nèi)向,不愿意和家長交流。但學習認真,成績優(yōu)秀,列班級前五。但是心態(tài)不好,所以成績不穩(wěn)定。
現(xiàn)任班主任介紹她學習較認真,但很少和老師溝通。同班同學認為她成績好,和同學交往少,無法了解她的內(nèi)心想法。而她的好友小劉則聰明、好學、活潑,人際關系好,考試心態(tài)特別好,屬于有后勁、發(fā)揮穩(wěn)定的學生。
四、評估與診斷
(一)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
1、精神狀態(tài):情緒不穩(wěn)定,脾氣時好時壞
2、身體狀態(tài):根據(jù)最近一次的體檢報告顯示軀體無異常情況,但易感冒、失眠
3、心理狀態(tài)評估: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差
(二)診斷
根據(jù)心理測試結果和軀體疾病歷史、精神病家族歷史以及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的表現(xiàn)排除精神障礙。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屬于心理問題范疇。咨詢員初步診斷該女生的問題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三)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 即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原則;精神活動的內(nèi)在協(xié)調(diào)一致性原則;個性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
(四)鑒別診斷
1、與器質性疾病相鑒別:體檢無器質性疾病的癥狀及體征,可以排除。
2、與重性精神病相鑒別:根據(jù)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根據(jù)無幻覺妄想等癥狀,社會功能良好,自知力存在,不屬于重性精神病。
3、與焦慮癥相鑒別:來訪者雖然有一定焦慮情緒,但內(nèi)容尚未泛化,程度不重,時間不長,社會功能無明顯受損,無明顯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癥狀,可以排除。
4、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小王的痛苦情緒持續(xù)時間不超過兩個月,并且沒有泛化到其他的情況和環(huán)境。因此判斷未達到嚴重心理問題。
(五)原因分析
求助者的心理反應受自身對刺激的認識和理解影響很大。小王父母嚴而無愛的教養(yǎng)方式,造成了淡漠的親子關系,也使其處于渴望友情、關愛又懼怕傷害的矛盾之中,情緒自控能力較差,“只有我的成績超過她,她才會重視我”、“她是我唯一的朋友,她也應該像我對她這樣對我”等歪曲認知也在情緒的發(fā)動、擴大、持續(xù)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當?shù)弥糜咽菫榱颂岣叱煽儾藕妥约航煌鶗r深受打擊,覺得純潔的友情被玷污了,不公平、不甘心的感覺揮之不去。后她的成績不斷上升,自己的成績下降,感覺交往“價值”下降,憂慮不已。同時發(fā)現(xiàn)她和其他同學相處融洽,有時甚至忽略了自己,心理失衡,被不合理信念左右,體驗到明顯的焦慮情緒。綜上所述,在上級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該求助者確診為一般心理問題。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制定咨詢目標如下:
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調(diào)整改變歪曲的認知,建立理性思維的模式,緩解及消除焦慮等不良情緒,與同學正常交往。
最終目標與長遠目標:舉一反三地運用咨詢中學到的理論、思想和方法,學會自己面對和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挫折,改善人際交往狀況。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咨詢方法:根據(jù)求助者的情況,經(jīng)同求助者協(xié)商并同意主要采用合理情緒行為療法進行咨詢治療,該方案分三階段。
原理:合理情緒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fā)事件;B是指個體對此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繼這一事件后,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個人對刺激情境的認知解釋和評價才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
(二)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1、求助者及其監(jiān)護人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責任: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積極主動地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yè)。
權利: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zhí)業(yè)資格;有權利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
義務: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guī)定;遵守和執(zhí)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nèi)容;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2、咨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遵守職業(yè)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tài)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義務: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yè)執(zhí)照和執(zhí)業(yè)資格等相關證件;遵守咨詢機構的有關規(guī)定;遵守和執(zhí)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nèi)容。
(三)咨詢時間與費用
根據(jù)其癥狀并考慮其正讀大二,學習比較緊張的特點,共為她安排7次咨詢,每次咨詢時間為50分鐘,時間為每周五的中午1點至2點。前5次為每周1次,后2次為兩周1次,歷時2月余。
七、咨詢過程
(一)咨詢過程大致分為:
1、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2、心理幫助階段
3、結束與鞏固階段
(二)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階段:心理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第一次及第二次):
任務:建立咨詢關系,通過攝入性會談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診斷,調(diào)整求助動機,確立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等。在第一次咨詢后與其母親、班主任建立聯(lián)系,更廣泛的收集相關信息。在第二次咨詢期間進行了SAS、SDS測試(結果見上)。
完成情況:心理測量量表結果顯示,有輕度的焦慮情緒。結合求助者的主訴、他人反應及談話觀察,初診基本正確。咨詢師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盡可能地使求助者說出不愉快的事情和體驗,宣泄壓抑的情緒。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第三次至第五次,每周一次):
任務:此階段主要同求助者一起設計認知作業(yè),從而逐步幫助求助者識別錯誤認識。
完成情況:在求助者情緒好轉,并同咨詢師建立信任、合作、伙伴的關系基礎上,開始第二階段的咨詢。
咨詢師先為她作了原因分析:1、小王的內(nèi)向的性格特征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內(nèi)在因素。2、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她在家庭中體驗不到溫馨,使她后來對友情容易產(chǎn)生依賴感。3、進入大學后一個主動要和自己做朋友的人出現(xiàn)了,理由是“欣賞你”。這個理由令小王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體驗到被尊重、需要的感覺。于是,敞開了封閉多年的心扉,真誠的將她引為知己,同時也對小劉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依賴。4、主觀地認為影響友誼的“罪魁禍首”是成績下降。于是下決心要把成績趕上去,不能讓她超過自己。殊不知自己的動機過強,情緒過于焦慮,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內(nèi)心挫敗感加重,喚醒了早年記憶中的自卑。
在求助者認同的基礎上,咨詢師給她提出了一些建議:1、心理換位,設身處地地站在小劉的角度想一想,分析其性格,觀察其人際關系狀況。 2、客觀評價自己,嘗試發(fā)現(xiàn)自己除成績好之外的更多長處,增強自信心。同時認識到人無完人,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起伏是正常的,自己近期學習狀態(tài)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動機過強、情緒不穩(wěn)。3、鑒于近期身心狀態(tài)不佳,教其進行放松訓練,改善睡眠和營養(yǎng)狀況,降低身體狀態(tài)不佳對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強化作用。4、主動與小劉溝通,了解她對自己態(tài)度的準確信息,而非主觀推斷。所以,雖然求助者覺得有難度,咨詢師還是鼓勵她去努力,最后勉強答應試試看。
一周后,小王如約前來,情緒明顯好轉。她告訴咨詢師說,那天的咨詢中,自己痛快地哭了一場,把心里話都說了出來,覺得舒服多了。同時,在對其當前心態(tài)進行分析和對人際交往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做出必要的解釋后,心理咨詢師為其制定了下一步的咨詢計劃:布置認知性家庭作業(yè),完成RET自助表,讓求助者自己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從而促進新的正確觀念形成;
與此同時,咨詢師與求助者母親聯(lián)系,優(yōu)化家庭教育方法,淡化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盡早戰(zhàn)勝失眠,調(diào)整身心狀態(tài),恢復學習和交往自信。
第三階段:結束鞏固階段(第六、七次,每兩周一次)。
任務:主要是對求助者的進步給予肯定,并鼓勵她繼續(xù)努力。
完成情況:鼓勵她完成了直接與小劉溝通的任務,并得到了讓她振奮的答案“你一直都是我的朋友”,這給了她極大的鼓舞,體會到主動、積極溝通的重要性。結束咨詢。
八、咨詢效果的評估
求助者自我評價:求助者通過心理咨詢師系統(tǒng)的心理咨詢,能夠客觀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并找到了導致問題的原因。學會了戰(zhàn)勝不合理信念的方法,能較坦然地面對學習成績的起伏,不再只關注自己和小劉間的成績比較,逐步樹立自信,并懂得用“理解和寬容”來處理與朋友的人際關系,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咨詢員的評估: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心理咨詢,求助者找到了情緒問題爆發(fā)的根源,借助RET自助表發(fā)現(xiàn)并戰(zhàn)勝了不合理信念,憑自己的悟性與配合,在情緒調(diào)控、學習優(yōu)化、交往成長等方面均有了進步。已基本擺脫了焦慮情緒的控制,逐步樹立自信,能正確面對學習與交往中的“潛在危機”與挫折。咨詢目標基本達成。
心理測驗:心理測驗復查:SAS:標準分48SDS: 標準分43與開始測試結果對比顯示咨詢效果良好。
咨詢結束后跟蹤隨訪,得知其在大二后階段的學習中基本正常,未見明顯焦慮影響。與同學、家長相處較融洽,小劉仍是她的摯友。學習成績穩(wěn)定發(fā)展,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朱紫青、季建林、肖世富主編、《抑郁障礙診療關鍵》、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汪道之編著、《心理醫(yī)生》、延邊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3]、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4]、郭念峰主編《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5年8月第一版;
[5]、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