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瓷在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宋代瓷器的裝飾紋樣較前代變得日趨豐富,龍、鳳、鶴、麒麟、兔、游魚、鴨、花鳥、嬰戲、山水等成為最常見的題材,而傳統(tǒng)的回紋、卷葉、曲帶、云頭、蓮瓣、錢紋等則多用于器物的間飾和邊飾。值得一提的是文字性裝飾也在宋代的瓷器中廣泛使用。
關鍵詞:宋瓷;裝飾紋樣;藝術風格
[中圖分類號]:J5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4-0099-01
宋瓷中眾多不同的裝飾題材與紋樣,經過工匠們的巧妙組合與處理,不僅賦予了整個瓷器以裝飾“美”,還表現出不同的神情意態(tài),與器物形體巧妙地結合成完美和諧的整體,使瓷器通過裝飾而蘊含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風格。
下面我們就通過具體的紋樣談一談宋瓷裝飾紋樣的特點。
牡丹花紋:宋代牡丹花被稱為富貴花,并被廣泛地運用到包括瓷器在內的各種工藝品上。牡丹花紋樣在宋代瓷器上被盡情抒發(fā),瓶、罐、盤、盒、枕等器物上牡丹紋飾構圖多樣,有的莖蔓纏繞,花葉連綿;有的兩枝相交,花朵環(huán)抱;有的一枝獨放,姿態(tài)妖嬈;有的兩兩相對,婀娜俊俏。相較唐代的牡丹紋樣,宋代的牡丹造型豐富,構圖多樣,比如耀州窯的牡丹裝飾是在碗的里面刻一枝牡丹布滿全器,花朵盛開,枝葉舒展,既簡潔又瀟灑??唐鸾恢δ档ぜy的則另有情趣,碗心兩株牡丹相交,彎曲的枝頭綴以怒放的花朵,宛如牡丹池中盛開的牡丹花交織在一起。總之,宋代瓷器的牡丹花紋裝飾,,其構圖從寫實出發(fā),結合器物特點,不但給人以毫無拘束任意發(fā)揮之感,而且都配置勻稱適宜,表現出造型美和裝飾美的有機結合,同時牡丹紋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蓮花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蓮花、蓮實、蓮瓣紋飾就成為瓷器裝飾的主要題材。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佛教的中國化,蓮花作為裝飾題材喪失了宗教意義而成為純粹意義上的裝飾,在宋代,各窯址燒造的瓷器,幾乎都用蓮花紋作裝飾,其中一花一葉的裝飾比較多,往往是器物的畫面上一張舒展的荷葉托起一朵荷花,用深而寬的斜向刀痕刻出荷葉的輪廓,再刻以淺而密的紋表示花脈葉筋,增強了花朵的立體感,顯得活潑有力。從裝飾的美感和象征意義來說,定窯的劃花梅瓶的纏枝蓮紋具有典型性,瓶體上莖蔓纏繞,蓮花迎風開放,布局疏密得當,配置在挺拔秀俊的瓶體上,愈發(fā)顯露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典雅風貌。宋代的蓮花紋裝飾清新別致、層次豐富,是高尚清雅的象征。
嬰戲紋:用兒童作為裝飾題材在宋代空前發(fā)展,不僅出現了擅畫兒童畫的專業(yè)畫家,形成了“富貴之像”和“田家風俗”兩大畫派,都廣泛運用于瓷器生產中。最出名的為宋代定窯的“孩兒枕”,造型為一男孩作側臥于榻上,形態(tài)可掬,立體感強烈。除此之外,還有耀州窯的、磁州窯系等燒造的瓷器上有大量的嬰戲紋作裝飾。其中童子戲花的構圖最多,織繡中的太子玩蓮圖案移到瓷器上,赤裸身軀的童子戲于花叢之中,有的攀樹折花,有的匍臥扳枝;雙嬰做扳枝游蕩、奪花、馴鹿和戲鴨動作;三嬰孩做抱球或三五成群追逐嬉戲等,紋飾構圖用刻花、印花技法表現,嬰孩個個肌體豐滿,體態(tài)活潑惹人喜愛。宋代的嬰戲紋畫面均活潑自然,筆法簡練,寥寥幾筆,神情意態(tài)栩栩如生,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人們求子的心態(tài)。
花鳥紋:由于宋代花鳥畫的發(fā)展趨于成熟,花鳥紋在各種工藝品中被大量作為裝飾題材運用。在宋代瓷器中,磁州窯所出瓷枕上的花鳥紋最多,而且大都筆觸流利生動,風格活潑豪放。現藏于磁縣博物館的腰圓形白地黑花蘆雁枕,枕面繪一只大雁,嘴里銜著一根蘆葦向天空飛翔,周壁繪卷草紋。這一時期的花鳥紋繪畫生動,生活情趣甚濃。
動物紋:動物紋是指那些被古代先民賦予各種吉祥寓意和哲理觀念的飛禽走獸、家畜魚蟲。如喜鵲、鴻雁、孔雀、帶壽鳥、鴛鴦、仙鶴、雞、鴨、羊、馬、豬、鹿、蝙蝠、猴、虎、魚、龜、青蛙、蜂、蟈蟈、蝶等。在宋代,這些動物紋被廣泛運用到各種工藝品中作為裝飾題材,在瓷器中,主要有鶴紋、鴨紋、鴛鴦紋、魚紋、鹿紋、蝙蝠等。這些紋樣主要表現美好的寓意,比如,“蝙蝠”代表“?!钡囊馑?,“蝴蝶”“鴛鴦”象征“愛情”,“鶴紋”象征“長壽”,“鹿紋”代表“祿”,都是人們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龍、鳳紋:龍紋至宋代比前代更趨華美,造型趨于定型化,并大量運用到裝飾之中。從宋代的瓷器來看,除皇帝所用器大都充滿龍紋以外,在民間用器上也有用龍紋作裝飾的。鳳紋賀龍問紋一樣歷史悠久,很早就出現在器物裝飾中。在宋代的定窯,景德鎮(zhèn)窯的盤、碗、蓋盒上常常出現有單鳳口銜牡丹拖著美麗的長尾飛舞,有雙鳳拖著彩帶般的長尾在牡丹花中追戲,也有比翼雙飛,雙鳳穿云,雙鳳口銜彩帶在云間對舞。耀州窯則以燒造印花鳳銜牡丹紋碗著稱于世。這時期在民間器物上出現的龍、鳳紋都是人們對這兩種動物的崇拜,類似為圖騰崇拜,因此我們才能在這一時期的民間器物上看見皇家專用的龍、鳳紋樣。
文字紋:這種紋樣要特別提到,文字型的紋樣,是宋代個別窯址的裝飾紋樣,這種紋樣裝飾清新高雅,通常以唐代的詩和宋代的詞為主,當然也離不開俗語。比如宋代磁州窯的瓷枕上就有這幾種文字裝飾。
宋瓷除了上述主體裝飾外,器物上還有輔助裝飾,比較多見的題材有回紋、曲帶紋、線紋、蓮瓣紋、蕉葉紋、圓圈紋、水波紋、云頭紋等。這些輔助裝飾一般置于器物的邊、口、沿、肩、足等部,不僅起到襯托主體裝飾的作用,而且在局部形成一定的裝飾風格。這些輔助的紋樣也同樣有寓意,比如幾何形紋樣就有表示長壽的意思。
因此,宋瓷上的裝飾紋樣豐富多樣,寓意吉祥,在最典型的那些喻義和諧音吉祥紋樣里,都反映人們的精神世界,表達人們的某種情感和寄托某種愿望,形成了具有這一時期獨特的藝術風格。
參考文獻:
[1]、《中國工藝美術史》田自秉著,知識出版社
[2]、《中國陶瓷史》中國硅酸鹽協(xié)會編,文物出版社
[3]、《宋遼陶瓷鑒定》鐵源主編,華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