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清代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與西方女性主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篇小說主張男女平等,并對女性的政治權(quán)利、教育權(quán)利、社會權(quán)利也有所主張。同時,《鏡花緣》的女性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關鍵詞:鏡花緣;女性主義;李汝珍。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4-0023-02
一、《鏡花緣》與女性主義
(一)女性主義思想來源及主要主張
女性主義一詞來源于西方婦女運動,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學者對女性主義的涵義理解各不相同。法國學者德尼斯·雷奧姆認為,女性主義是“對婦女平等的廣泛承諾,它是這樣一種意識,即婦女所面對的不公正是系統(tǒng)的或廣泛的,它也是對傳統(tǒng)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和現(xiàn)存事態(tài)的普遍的批判立場?!盵1]女性主義強調(diào)用女性或社會性別視角分析男主不平等的根源及達到平等的條件和途徑。
(二)《鏡花緣》與女性主義
胡適在《〈鏡花緣〉的引論》一文中指出,“《鏡花緣》是一部討論婦女問題的書”,他認為“李汝珍所見的是幾千年來忽略了的婦女問題。他是中國最早提出這個婦女問題的人,他的《鏡花緣》是一部討論婦女問題的小說。他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男女應該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選舉制度。”[2]并且胡適斷言,“他對于女子貞操、女子教育、女子選舉等等問題的見解,將來一定要在中國女權(quán)史上占一個很光榮的位置。”[3]
的確,這部距今近兩百年的清代小說,與近現(xiàn)代的女性主義理論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
二、《鏡花緣》對女性權(quán)力的主張
(一)《鏡花緣》中關于女性問題的基本態(tài)度
1、《鏡花緣》對女性的基本態(tài)度
李汝珍對女性是尊重、愛護并抱有同情的。李汝珍曾借泣紅亭主人的總論表達自己的心跡:“以史幽探、哀萃芳冠首者,蓋主人自信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盵4]愛惜之情,溢于言表。書中刻畫了許多聰慧靈秀、光彩照人的巾幗奇才,作者對這些女子顯然是喜愛的。而對現(xiàn)實生活中女子遭受到的種種不公平,作者也表達了深厚的同情。他對纏足、穿耳、卜婚、娶妾等強加給婦女的不公平待遇進行了深刻的諷刺和抨擊。
李汝珍借武則天的恩詔寫道:“天地英華,原不擇人而畀;帝王輔翼,何妨破格而求。丈夫而擅辭章,固重圭璋之品;女子而嫻文藝,亦增搧藻之光。……群推翹秀,古今歷重名媛;慎選賢能,閨閣宜彰曠典。況今日靈秀不鐘于男子,貞吉久屬于坤元;陰教咸仰敷文,才藻益征競美……”[5]他充分肯定和贊美了女性的價值,“天地英華,原不擇人而畀”,這種觀點,在今天也不落后。
2、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是人為建構(gòu)起來的
“所有的女性主義理論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女性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等各個領域都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這樣的私人領域中,女性也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睂ε蕴幱谂c男性不平等地位的這一現(xiàn)實,男權(quán)制思想與女性主義的看法有很大差異,男權(quán)制思想認為,“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倍灾髁x認為,“這一性別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變的,因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為建構(gòu)起來的?!盵6]
李汝珍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與女權(quán)主義的觀點是一致的,第三十二回,唐敖一行人來到女兒國,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唐敖同多九公登岸進城,細看那些人,無老無少,并無胡須;雖是男裝,卻是女音;兼之身段瘦小,裊裊婷婷。唐敖道:“九公,你看:他們原是好好婦人,卻要裝作男人,可謂矯揉造作了?!倍嗑殴Φ溃骸疤菩郑耗闶沁@等說;只怕他們看見我們,也說我們放著好好婦人不做,卻矯揉造作,充作男人哩?!碧瓢近c頭道:“九公此話不錯。俗話說的:‘習慣成自然?!覀兛此m覺異樣,無如她們自古如此;他們看見我們,自然也以我們?yōu)榉??!盵7]
這段話,胡適認為,“這是李汝珍對于婦女問題的根本見解?!盵8]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李汝珍并不認為男尊女卑的狀況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一社會現(xiàn)實不過是“習慣成自然”,是“‘自古如此’的‘矯揉造作’”[9]。這種見解與女權(quán)主義認為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是“由社會和文化人為建構(gòu)起來的”這一觀點是一致的。
(二)《鏡花緣》中女性的政治權(quán)利
1、女性參加科舉的權(quán)利
在西方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時期,女性運動的主導傾向是跟隨著自由主義傳統(tǒng)的,它關注女性的個人權(quán)利和政治、宗教自由,女性的選擇權(quán)與自我決定權(quán)。[10]要實現(xiàn)男女平等,女性必須獲得政治上和男性平等的權(quán)利。西方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對政治權(quán)的追求,主要體現(xiàn)在爭取選舉權(quán)上,而在古代中國,對女子的政治權(quán)利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爭取科舉考試的權(quán)利上。
我國古代小說戲曲之中不乏女子參加科舉并獲取功名的成功例子,但這些女子多是女扮男裝混進科舉隊伍里的?!剁R花緣》則不相同,書中有專為女子而設的正式科舉制度,她們光明正大的參加,同男子一樣用文學考取科第。
2、女性的參政權(quán)
雖然作者借武則天開了女試,并取了百名才女,但她們多只得到虛榮封贈,并未真正參與政治。因此,胡適說,“參政一層,李汝珍在一百年前究竟還不敢作徹底的主張”。[11]
然而,并不能因此便說李汝珍沒有女子參政的思想。《鏡花緣》第七回,唐小山曾說:“想當今既是女皇帝,自然該有女秀才、女丞相,以做女君輔弼,庶男女不致混雜。所以請問一聲,哪知竟是未有之事。若這樣說來,女皇帝倒用男丞相,這也奇了?!盵12]可見,“女秀才、女丞相”之類的想法,李汝珍還是有的,只是沒有明確的提出讓女子參與政事的主張而已。
女子參政的思想,在第六十八回有更明顯的體現(xiàn)。當黎紅紅、盧亭亭、枝蘭音三位才女要跟隨陰若花到女兒國做大臣的時候,盧亭亭道:“……我同他們?nèi)?,或居天朝,或回本國,無非庸庸碌碌,虛度一生,今日忽奉太后敕旨,伴送若花姐姐回國,正是千載難逢際遇。將來若花姐姐做了國王,我們同心協(xié)力,各矢忠誠,或定禮制樂,或興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舉賢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牘,輔佐他做一國賢君,自己也落個‘女名臣’的美號,日后史冊流芳,豈非千秋佳話?!迸圆桓事德禑o為要建功立業(yè)的心情躍然紙上。
所以,李汝珍主張女子參政的思想已經(jīng)萌芽,只是由于時代或自身的局限,不夠徹底。
(三)《鏡花緣》中女性的教育權(quán)利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運動的另一個主要內(nèi)容是“女性應不應該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應該受什么樣的教育”。[13]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受壓迫的根源之一就是受教育的機會不均等,他們?yōu)闋幦∨耘c男性獲得同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做出了艱苦的斗爭。
我國封建社會歷來強調(diào)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時代的女子教育也只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為綱?!爸赃€允許女子可以有點文化,乃是為了培養(yǎng)溫順敦厚的德性?!盵14]
而在李汝珍的筆下,一眾女子都受到了全面的良好教育,其內(nèi)容有:1.科舉功名的經(jīng)書學問;2. 文學藝術(shù),如詩賦、史學、音韻字、訓詁學、音樂、繪畫、書法等;3. 科學知識,如數(shù)學、天文學、醫(yī)學、農(nóng)學等;4. 體育,如射藝、武術(shù)等。教育決不再只是教給婦女一些“閨閣閑技”,而是要教給她們借以進身的功名學問,價值重大和實用的專門性知識,還有體魄方面的鍛煉。李汝珍大大宣揚“才”方面的內(nèi)容,反映了他對封建傳統(tǒng)女子教育的否定。[15]
(四)《鏡花緣》中女性的社會權(quán)利
1.針對女性的社會保障
我國古代,女性常常處于弱勢地位,一些基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者通過武則天頒發(fā)的十二條恩旨表達了他對女性的同情和關懷。這十二條恩旨,有五條是對那些孝悌、貞節(jié)、長壽的女性進行旌表,有七條是對女性的社會權(quán)益進行保障。這些保障包括:遣放入宮五年的宮娥,為年二十以上的侍婢婚配,為四旬以上的老婦建養(yǎng)老院,為貧家幼女設育女堂,為寡婦發(fā)生活補貼,為年達二十的貧家女置辦嫁妝,在醫(yī)學上注重婦科的發(fā)展,為已故的貧寒婦女置備棺木。
這些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女性的生存狀況,但作者已經(jīng)盡其可能的給那些受壓迫的女性一個盡管是虛幻地保護了。
2.女性在婚姻中的權(quán)利
婚姻問題一直是女性主義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鏡花緣》對這一問題也有涉及。我國長期實行一夫多妻制,并對女性的貞節(jié)有著嚴格的要求。對這種似乎天經(jīng)地義的現(xiàn)象,李汝珍有自己的思考。
書中第五十回唐小山等人在兩面國遭遇強盜,強盜頭目要將小山等四名女子收為小妾,不料大盜的夫人一陣大鬧,并說:“假如我要討個男妾,日日把你冷淡,你可歡喜?……你還只想置妾,那里有個忠恕之道!我不打你別的,我只打你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悴挥戞獎t已,若要討妾,必須替我先討男妾,我才依哩?!盵16]
當時社會,男子納妾似乎天經(jīng)地義,何況這夫人還不能生育。然而她振振有詞,問丈夫若是自己也討個男妾他可會歡喜。李汝珍寫出這樣一段話來也沒有別的理論依據(jù),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而已。我認為,《鏡花緣》一書中的所有對女性的關懷,都出于這種把女性放在和自己同等地位上的推己及人之心。
三、從女兒國看《鏡花緣》關于女性的思想局限性
女兒國內(nèi),“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nèi)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17]國王以及上下官員都是女子,男子則從事家務活動。對女兒國的描寫看似對女性的推崇已達極致,其實不然。就如人們對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批評一樣,李汝珍在這里“忽略了性別社會角色的差異,忽略了兩性的生理區(qū)別”。[18]最明顯的一點是女兒國中的男子都作其他地方的女子打扮,他們梳著發(fā)髻,帶著珠釵,涂脂抹粉,穿著裙子,還裹著小腳。大多數(shù)男子作這樣的打扮是不符合普通人類的審美標準的,這樣的裝扮習慣的養(yǎng)成不合情理。實質(zhì)上,女兒國“不過是男女兩性的社會角色互相倒置,讓女人來充當社會宗法所規(guī)定的‘男人’角色,內(nèi)里卻仍然是以男子為中心的封建宗法秩序。”[19]雖然這樣可能是出于藝術(shù)手法上的考慮,為了提醒人們那些習以為常的事物是多么的不合理。但這從側(cè)面反映出作者依然帶著男性中心的思想,依然從男性的角度要求女性,沒有考慮到男女之間事實上存在的差異。這樣的一個社會里,不平等依然存在,女性主義應該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之上的。
《鏡花緣》中關于女性的思想還有其他局限,而且李汝珍的思想有時是互相矛盾的,比如他借兩面國的大盜夫人之口反對一夫多妻,然而在書中,他又讓他的才女出現(xiàn)二女共事一夫的情況;又如他在女兒國對女子裹腳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抨擊,但又常常在行文中描述女子的裹腳之美。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妨礙《鏡花緣》成為我國女權(quán)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著作。
參考文獻:
[1]、杰弗里·托馬斯著,顧肅、劉雪梅譯. 政治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58.
[2]、俞吾金. 疑古與開新——胡適文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586.
[3]、俞吾金. 疑古與開新——胡適文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601-602.
[4]、李汝珍. 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23.
[5]、李汝珍. 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94.
[6]、李銀河. 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
[7]、李汝珍. 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46.
[8]、俞吾金. 疑古與開新——胡適文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589.
[9]、俞吾金. 疑古與開新——胡適文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589.
[10]、李銀河. 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40.
[11]、俞吾金. 疑古與開新——胡適文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602
[12]、李汝珍. 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2.
[13]、李銀河. 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9.
[14]、理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1):90.
[15]、孫玫璐. 從《鏡花緣》看李汝珍的女子教育理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1):92.
[16]、李汝珍. 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34-235.李汝珍.
[17]、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45.
[18]、李銀河. 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46.
[19]、宋海舸.《鏡花緣》中“女兒國”的解讀[J].科技信息,2009(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