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危害種類很多,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害蟲有250多種,病害有40-50種。危害比較嚴重的病蟲害主要有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稈蠅、粘蟲、紋枯病、稻瘟病、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普遍發(fā)生但危害較小的有爛秧、水稻胡麻斑病、惡苗病、菌核病、大螟、稻螟蛉等。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蟲的危害,對確保水稻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搞好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生產(chǎn)出綠色環(huán)保無污染的稻米。
關(guān)鍵詞:稻飛虱;二化螟;稻螟蛉;大螟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1-0047-1
稻飛虱
又稱火蠓蟲、響蟲等。我國危害水稻的主要有稻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
發(fā)病癥狀:稻飛虱成蟲和若蟲群集在稻叢下部,吸食稻株汁液為生,并從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質(zhì),引起稻株中毒萎縮。危害輕者,稻株下部葉片發(fā)黃,影響千粒重;危害重時,受害組織壞死,生長受阻,葉黃株矮,甚至苗死、稈爛而倒伏。水稻嚴重發(fā)生后,成片枯死,人稱“黃塘”、“冒川”、“通火”、“火燒”等。此外,飛虱雌蟲產(chǎn)卵于葉鞘、嫩莖或葉中脈組織內(nèi),造成水分和養(yǎng)分散失,容易被病菌侵染;灰飛虱還能傳播水稻矮縮病和條紋葉枯病。
防治方法:水稻中后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每畝用“豐樂”牌稻豐8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25%撲虱靈可濕性粉每畝用25-35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75%葉蟬散可濕性粉每畝20-25克,或用20%葉蟬散顆粒劑每畝次2-2.5千克撒施。20%巴沙乳油每畝次100-150克,對水50-60千克噴稻株中下部。
2 稻縱卷葉螟
又稱稻縱卷葉蟲、苞葉蟲,白葉蟲等。
發(fā)病癥狀:幼蟲卷葉為害,食光葉肉和上表皮,剩下表皮,成白條斑。
防治方法:水稻中后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每畝用“豐樂”牌稻豐8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卵孵盛期每畝取來18%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50%殺螟蟲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或50%辛硫磷乳油25-30克,加水50千克噴霧或每畝用50千克加水300千克潑澆;或50%1605或50%甲胺磷等乳劑每畝25克加水50千克噴霧。
3 中華稻蝗
又稱油螞蚱、水螞蚱。
發(fā)病癥狀:成蟲、若蟲均食害水稻葉片,輕者葉成缺刻,重則全葉吃光。水稻抽穗成熟期間,有咬斷枝梗、啃食乳熟谷?,F(xiàn)象。
防治方法:低蛉蝗蝻用10%多來寶浮劑,每畝50毫升,或5%來福靈15-30毫升,對水50升噴霧。成蟲用80%敵敵畏、50%馬拉松等有機磷農(nóng)藥,每畝100毫升,對水50升噴霧。
4 二化螟
又稱鉆心蟲、蛀心蟲、旋心蟲、白蛸蟲、白穗蟲、禾兜蟲等。
發(fā)病癥狀:幼蟲孵出后初多聚葉鞘內(nèi)為害,后分散蛀入植株為害,其蛀入率依水稻生育期而異。水稻分蘗期造成枯心株或枯鞘株。孕穗期被害造成“半枯穗”。抽穗期被害造成白穗或死孕穗及蟲傷株。
防治方法:水稻中后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每畝用“豐樂”牌稻豐8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或18%殺蟲雙水劑,每畝用150-200毫升,噴霧、對水潑澆或拌細土撒施均可;或5%殺蟲雙大顆粒劑每畝施1-1.5千克。
5 稻螟蛉
發(fā)病癥狀:初孵幼蟲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白條,3齡后蠶食葉片。幼蟲老熟后爬至葉端吐絲折成粽子室,并咬斷下部落入水面化蛹。葉片生長青嫩,產(chǎn)孵量大。秧苗期前期多雨,后期干旱,常發(fā)生較重。
防治方法:在白條葉稻株上升時,即2齡幼蟲高峰期畝用18%殺蟲雙水劑200-250升;或50%殺螟松乳油75毫升,或90%晶體敵百蟲75-100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
6 稻三化螟
又稱鉆心蟲、白穗蟲。
發(fā)病癥狀:只危害水稻。以幼蟲鉆蛀稻莖,引起水稻分蘗期枯心、孕穗抽穗期枯孕穗、白穗和蟲傷株。
防治方法:水稻中后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每畝用“豐樂”牌稻豐8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非蠶桑地區(qū)每畝用藥量:防枯心用18%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防白穗250-300毫升對水噴霧。5%殺蟲雙顆粒劑與細潮土充分拌勻,吸附全部粉末后撒施,常在蠶桑地區(qū)推廣使用。每畝用量:防枯心1-1.25千克,防白穗1.25-1.5千克。
7 稻弄蝶
又稱稻苞蟲、稻結(jié)蟲、結(jié)苞蟲、扯苞蟲、苞葉蟲等。
發(fā)病癥狀:幼蟲吐絲結(jié)稻葉成苞,蠶食稻葉。發(fā)生嚴重時葉片吃光,稻穗卷曲無法出穗,稻苗枯死。
防治方法:18%殺蟲雙200毫升,或50%殺螟松50毫升,對水40千克傍晚噴霧。
8 稻水螟
發(fā)病癥狀:幼蟲食稻葉,殘留表皮成白色網(wǎng)斑狀,葉片殘破,使植株生長衰弱,甚至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每畝用90%敵百蟲晶體150克,對水75千克噴霧;50%殺螟硫磷50-7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
9 稻葉蟬
又稱浮塵子、蜒蟲、小蚱蜢。我國為害水稻的葉蟬以黑尾葉蟬和白翅葉蟬為主。
發(fā)病癥狀:黑尾葉蟬以取食和產(chǎn)卵的方式刺傷莖葉,破壞輸導組織,取食寄主汁液,被害株外表呈現(xiàn)棕褐色條斑,苗期和分蘗期整株發(fā)黃枯死;抽穗期、乳熟期可致莖稈基部變黑、爛稈而倒伏。還能傳播水稻矮縮病、黃萎病和黃矮病。白翅葉蟬為害時被害葉片初期出現(xiàn)零星白點,蟲量大時,小白點綴連成片,導致全株干枯,如火燒狀,可使稻不抽穗,或抽穗不灌漿而死。
防治方法:水稻中后期病蟲害綜合防治,每畝用“豐樂”牌稻豐8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每畝用2%異丙威粉劑2-2.5千克混細土15千克撒施;或20%異丙威乳油150-200毫升對水噴霧;或50%殺螟松乳油50-70毫升對水50-70千克噴霧。
10 大螟
發(fā)病癥狀:以幼蟲為害水稻。分蘗期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孕穗期和抽穗期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抽穗后為害,造成半枯穗和蟲傷株。
防治方法:18%殺蟲雙水劑每畝用200-250毫升,或50%殺螟松乳油100毫升。若用防治枯心苗,可將畝用藥量加少量水稀釋后均噴拌20千克濕潤細土撒施全田,若用于防治白穗,可將畝用藥量對水300-400千克,均勻澆潑全田,若用于殺卵每畝50%樂果乳油60毫升加50%可濕性西維因粉75克,對水40千克,噴霧施藥時,田中必須保持5厘米水層。
作者簡介:王勝濤(1968-),男,漢族,就職于蘭坪縣農(nóng)業(yè)和科學技術(shù)局,從事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