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試驗確定了三種藥物對鱤魚苗的最低致死深度范圍,半致死濃度和安全度,以及其他八種試驗藥物對鱤魚苗不敏感,魚苗對這三種藥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為富漁蟲滅﹥立效清﹥車輪速滅。
關鍵詞:鱤魚苗;藥物;敏感性;半致死濃度;安全濃度
中圖分類號:S96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1-0032-2
鳡(Elopichthys bambusa)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鳡屬。俗稱:黃鉆、黃頰魚、竿魚、水老虎、大口鳡。在鄱陽湖流域廣泛分布,由于長期的過度捕撈,現天然資源也越來越少,而市場需求量日趨增長,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開發(fā)這一珍貴資源,南昌市農業(yè)科學院進行了鳡魚的研究,已人工孵化大量優(yōu)質魚苗供大面積推廣利用,獲得了較滿意的養(yǎng)殖效果,發(fā)展勢頭良好,為了配合養(yǎng)殖生產的發(fā)展,有必要對鳡魚進行一些常用藥物的敏感性試驗,作為科學用藥的參考和利于促進其養(yǎng)殖生產的發(fā)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魚
試驗用魚均選用當年我院向塘良種基地人工繁育的健康魚苗,平均全長6.2cm±0.3cm,體重2.7g,試驗前將魚苗置于同等環(huán)境下暫養(yǎng)5天,待穩(wěn)定以適應試驗環(huán)境。
1.2 試驗藥物
所用藥物均由獸藥GMP認證通過企業(yè)山西春蕾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主要為家魚防病常用的藥物,分為殺蟲和殺菌兩大類。
1.3 試驗方法和條件
十一種試驗藥物根據常用魚病防治濃度均按倍比稀釋法準確配成5個濃度組,并設1個對照組(見表1),試驗用水為曝氣24h后的自來水。水中溶氧6.5-6.8,水溫范圍10-17℃,透明度75-80cm。
試驗在室內的塑料箱中進行,箱體長55cm,寬43cm,高30cm,每箱盛藥液50L,試驗前一天及試驗過程中均不投餌也不充氣。先進行預備試驗以確定正式試驗的藥液濃度范圍。各組魚苗均為10尾。門窗關牢以防貓等叼吃試驗魚,試驗期為4天,觀察記錄各組魚苗在放入藥液后12h、24h和48h的存活情況,將48h內使魚苗致死的最低濃度及下一個濃度定為最低致死濃度范圍。中間忍受限(半致死濃度)TLm按Karber法求出,安全濃度按下式計算:A=48hTLm×0.31/(24TLm/48TLm)2。
注:表中試驗藥物均由山西運城春蕾有限公司生產
2 結果
(1)從表中試驗結果表明,鱤魚苗對三種殺蟲藥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對殺菌藥物均試驗了十倍以上正常用量均無死亡,故可以認為對這些常用殺菌藥物不敏感。魚苗對富魚蟲滅最敏感,測出的三種敏感藥物的最低致死濃度范圍大小排序為富漁蟲滅<立效清<車輪速殺。
(2)各種藥物對鱤魚苗的中間忍受限(半致死濃度)和安全濃度,藥物的毒性大小可用TLm值表示,TLm值越小,毒性越大,本次試驗結果如下(見表2),若按24h的TLm值大小排列,則三種敏感藥物對魚苗的毒性大小依次為富魚蟲滅>立效清>車輪速滅。由計算結果知,三種敏感性藥物對翹嘴鲌魚苗使用安全濃度大小依次為車輪速滅>立效清>富漁蟲滅,而其他試驗藥物在正常用量十倍時都是安全的。
表2 三種殺蟲藥物對翹嘴鲌的半致死濃度和安全濃度
酯類的藥物要特別小心,用量一定要計算準確。
另外,我們在進行預備試驗時發(fā)現試驗用水的肥度(透明度)對試驗結果影響極大,相同情況下用肥池水(透明度為25cm)和瘦池水(透明度為80cm),結果后者24h內全部死亡,而前者則無死亡,所以實際養(yǎng)殖水體對藥物的吸附分解還是很可觀的,對施放藥物濃度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影響用藥效果,故對肥水池塘用藥可適當加大劑量。
本試驗用的雙效硫酸銅不同于原料藥硫酸銅,硫酸銅雖能有效殺滅一些常見寄生蟲,但因其對魚體毒性較大,且易污染水體,再加上要環(huán)保,故要少用慎用最好不用。
參考文獻
[1] 鄭繁生,鄭海濤,盧飛麟.幾種常見藥物對斑點叉尾魚回的毒性試驗.廣西水產科技,2007,3.
[2] 朱華平,謝剛等,黃樟翰,盧邁新.翹嘴紅鲌魚苗對幾種藥物的敏感性試驗. 廣西水產科技,2003,1.
[3] 中國經濟水產品圖集.上??茖W技術出版社.
[4] 李明光,劉英武,程穎紅,楊艷.鱤幼苗對幾種藥物的敏感性試驗.中國水產,2010,8.
作者簡介:姜青龍(1979-),男,本科,現任職于南昌市農業(yè)科學院,從事水產動物病害的防治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