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評析一
志當存高遠
有沒有一出戲,活色生香卻激流暗涌?有沒有一支筆,起伏跌宕后又靜若處子?有沒有一個人,在曲終人散后卻永不寂寞地走向永恒?(如此起筆,雖則用排比句式,但難免有玩弄辭藻之嫌。綜觀全文,此段和文章主旨相距甚遠。)
我常常這樣傻傻地追問。
清點歲月枯榮,潺潺的流水滲入記憶深處的缺口,色澤如昔青翠?;赝^往的那段崢嶸歲月,究竟涌現(xiàn)出了多少數(shù)不清的仁人志士?(入題太慢,三段過去了才提及“仁人志士”,且與標題“志當存高遠”聯(lián)系不夠,此處應(yīng)明確提出觀點。)
他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永恒。他帶給我們的又豈止是一幅幅展現(xiàn)舊中國封建落后面貌的現(xiàn)實畫卷?他給我們一個關(guān)于人生問題的答復(fù):志當存高遠。(可直接點出“他”是魯迅,沒必要設(shè)置懸念。)
幾度逃避,幾度疏遠,他終究還是回歸祖國了。百草園是他兒時的樂土,是他精神的源泉,那片無憂的土地曾是他不可動搖的堅定。然而,美好的時光畢竟是短暫的。沒多久,隨著家道中落,他跟著自己的家人搬到了紹興的一個鎮(zhèn)上。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另一種生活。他嘗盡了人間疾苦、世態(tài)炎涼,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國民的愚昧麻木,看清了現(xiàn)實的殘酷。于是,他棄醫(yī)從文,走上了救贖國民的新的征途。(結(jié)合魯迅生平固然可行,但應(yīng)抓住核心問題來寫,強調(diào)“志”之高遠??勺プ◆斞浮皸夅t(yī)從文”這一志向改變的事實大做文章,指出其“從文”之志比“學(xué)醫(yī)”之志更高遠。)
然而,逝者如斯,生命何其短暫啊!他用如椽的巨筆寫出了一篇篇犀利的文章,喚醒了多少無知的民眾。他短暫的生命留給了世人一道至高無上的光芒。
既然有這樣的永恒的先驅(qū),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學(xué)習(xí)?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珍惜青春?(三個追問本可順理成章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但由于論據(jù)不充分,缺乏與“志當存高遠”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導(dǎo)致思維跳躍性太大,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總有太多的失望與痛苦在前方招手,以至于我們只看到遠方的地平線,卻看不見終點的曙光。那么,可以說,青春是無奈的??蔁o奈的青春才有沖勁,才會給年輕的生命以動力和勇氣。(此段可刪去,才可與下文緊密聯(lián)系。)
珍惜青春,當然離不開立志。他的志向從來就是與祖國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僅充實了自己,也在精神上救贖了別人,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志存高遠。(此處可聯(lián)系學(xué)過的魯迅的作品進行分析,才會更具說服力)或許我們和他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嶄新的時代,但道理是相通的。
立志過后,就是堅持,這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命中的險惡沒有什么恐怖,生命中的高墻與埋沒無關(guān)。關(guān)鍵是,我們在無人注目的暗夜里,要努力為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而默默奮斗,以此答謝青春的賜予。
升格建議
本文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文體意識不強,二是線索意識不夠。
一、要增強文體意識。這是一篇典型的“故事(事例或人物)+感悟”類的文章,不是典型的記敘文或散文。針對本文應(yīng)從以下方面入手提升:捕捉細節(jié),強化細節(jié)的力度,本文可以對魯迅棄醫(yī)從文的事例作些細節(jié)上的打磨;若能對魯迅的塑造更立體化,或者加入其他人物的事例能更好地表達“志當存高遠”的主旨。
二、要增強線索意識。本文試圖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線索,然而又插入感情作為敘事線索。本文確立線索時應(yīng)優(yōu)先考慮三個問題:一是要恰到好處地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二是線索的選擇要耐人尋味;三是線索確立后要貫串到底,
應(yīng)盡力克服有頭無尾的毛病。
病文評析二
殘軀里的傲骨
靜謐的夜,寂寥如水,空氣里透著一股濕氣,一個人坐在陽臺上,手中捧著《報任安書》,耳畔充盈的只有遠處花園里櫻花盛開的聲音。突然,一陣風(fēng)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帶走了我的思緒……
恍惚間,衣袂紛飛,大殿之上,一位白衣書生直立其中,筆挺的身軀如松,堅定的眼神如鐵,透露的竟是那般的不屈不甘。他堅守心中的正直,不愿被世俗污染,心中的那一片凈土,他渴望永遠守住。但命運弄人,抑或者說,他的命運注定是悲劇的。他沒有遇上一位明主,他的堅持,得來的只是一道執(zhí)行宮刑的殘酷圣旨。于是乎,長嘆一聲,傲立如松的司馬遷在無情的命運下也生出退縮之意了。(“命運弄人”的說法不能很好地凸顯司馬遷的傲骨和人格,應(yīng)把其獲罪原委簡述一二。)
我們總說面對苦難應(yīng)當樂觀,應(yīng)當堅強。但當真正的苦難鋪天蓋地而來,碾碎了你的自尊,碾碎了你的驕傲,碾碎了你最后一絲希望時,又有幾個人仍能自信地屹立于天地間,高喊“我還樂觀”?又有幾個人能夠挺立傲骨,邁開步伐,繼續(xù)奮然前行?(可與同時代或稍后的文人在逆境中的選擇作對比,如李白、蘇軾等,以彰顯司馬遷的選擇是獨一無二的。)
但梅花終究是不甘為嚴寒所打敗的,司馬遷的傲氣終是在苦難面前爆
發(fā)出來,他不甘成為命運的奴隸(“命運”當為“殘酷現(xiàn)實”),因此,他選擇了“從俗浮沉,與世俯仰”,茍活于世,為的只是在身軀受殘的情況下,保護殘軀下的那一身傲骨,著述立說,名傳后世。(可以承接上段,表明這種執(zhí)著不能用“身殘志堅”來簡單概括,而是自尊與自立的驅(qū)使;身體已然殘疾,但精神的巨大價值才會載入史冊。)
當我們感慨于《史記》獲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如此高的評價時,又有幾人能夠真正去體會司馬遷那殘軀里的傲骨,那不屈的靈魂。突然間,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們不能阻擋命運的腳步,我們也不能阻止命運摧殘我們的軀體。是啊,我們是弱小的,但我們無疑也是強大的。越是命運折磨,精神的力量將越強大。面對磨難,挺起胸膛,命運使軀體殘缺,但殘軀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因為那殘軀下的傲骨會支撐我們走得更遠。(至此,“傲骨”是什么應(yīng)該呼之欲出了,應(yīng)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指出“傲骨”的精神實質(zhì)和價值所在。)
忽然,遠處飄來一陣琴聲,將我的思緒拉了回來。合上書本,站起身望著陽臺外那一望無際的黑暗,北方,啟明星不知何時已升起,正發(fā)出璀璨的光輝。
夜,就要過去了。(結(jié)尾雖然含蓄蘊藉,但過于隱晦。夜過去了,“光明”是什么,可以聯(lián)系實際指出當代人在面臨困境時應(yīng)如何保持自己高尚的節(jié)操而不被擊垮,以升華主旨。)
升格建議
這篇文章需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一、這篇文章突出的毛病就是把一則素材用到底,缺乏靈活的變化,更不能做到優(yōu)化組合。除了司馬遷的事例,還可以聯(lián)系古今中外有影響力和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素材。本文雖選了經(jīng)典的事例,但角度不新,無法收到“枯木發(fā)新芽”的藝術(shù)效果。
二、這篇文章語言不夠精練,看上去很美,實則與文章嚴肅的主旨不搭調(diào)。為了避免犯本文類似的錯誤,需要我們在平時重點培養(yǎng)以下寫作能力:素材駕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能力、言語統(tǒng)攝能力、修改升格能力等。無論寫什么主題的文章都喜歡用一種口吻,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會削弱主題的深度和力度。
【相關(guān)素材】
語錄類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春秋]孔 子
2.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戰(zhàn)國]墨 翟
3.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亮
4.君子之修身,內(nèi)正其心,外正其容。
——[北宋]歐陽修
5.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郾彼危萏K 軾
6.品德,應(yīng)該高尚些;處世,應(yīng)該坦率些;舉止,應(yīng)該禮貌些?!鄯▏菝系滤锅F
故事類
1.“金庸茶館”網(wǎng)站上出現(xiàn)的一則新聞引起了人
們的關(guān)注。一位筆名為“步非煙”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俠作品的頒獎活動中放言“要革金庸們的命”,寫出新時代的武俠小說。盡管這位獲獎的女作家后來作了解釋,稱“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這句話還是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批評步非煙“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認為她勇氣可嘉,狂妄得可愛。
話題點撥:這個新聞性素材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來看:從否定步非煙的角度來看,人要有自知之明,做學(xué)問要腳踏實地,不能靠炒作;從肯定步非煙的角度來看,人要有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勇氣,要敢于超越前人。無論是自知之明、腳踏實地,還是敢于挑戰(zhàn)、敢于超越,都是青少年應(yīng)欣賞、學(xué)習(xí)、培養(yǎng)的優(yōu)良人格素養(yǎng)。
2.1923年,福特公司車間里的一臺電機壞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都束手無策。這時,有人推薦了一個叫思坦因曼思的工程師。思坦因曼思幫福特公司解決了難題。福特公司的總裁亨利·福特得知后,非常賞識思坦因曼思,先是給了他一萬美元的酬金,然后又親自邀請他加盟福特公司。不料,思坦因曼思卻婉拒了。他說:“我現(xiàn)在的公司對我很好,我不能忘恩負義。”福特深感遺憾的同時,又深為感動和欽佩。不久之后,在福特的堅持和力排眾議下,福特公司最終成功地收購了思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小工廠。這樣一來,連同這位技術(shù)精湛、德才兼?zhèn)涞墓こ處?,都一并歸了福特。
話題點撥:卡耐基說:“世界上會感恩的十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懂得報恩?!痹诘聡こ處熕继挂蚵伎磥?,最好的報恩就是忠誠。他用他的忠誠打動了福特,并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報恩的愿望——自己所在的小廠能被福特這樣的大公司收購。事實證明,福特的決策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fā)熱,而是一個英明的決策。實現(xiàn)“雙贏”效果的基礎(chǔ)是思坦因曼思最核心的人格魅力——知恩圖報。
3.晏殊是著名的北宋詞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誠實。在他十四五歲時,有人就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當時的皇帝。見了晏殊,皇帝出了幾個難題考他,可是他每個問題都能對答如流,皇帝非常喜歡他,要他和一千多名進士一起參加會考??季戆l(fā)下來了,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的題目是自己10天前就練習(xí)過的,于是他坦率地告訴了皇帝?;实蹖﹃淌獾淖龇ǚ浅Y澷p,連連稱贊晏殊的誠實。
話題點撥:做人要誠實,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堅持做到卻是很難的。晏殊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就是因為他的坦率、誠實、不虛偽,這是士大夫階層中最缺乏的人格修養(yǎng)。如果說晏殊的成功多少有些僥幸,只是一個特例,那么,今天我們讀了晏殊的故事,得到的則是另一條顛覆不了的真理:誠實是一個人的基本人格;做人誠實,做事才會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