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荷葉圓圓》這一課時,看到教學用書中有這么一個建議:以“荷葉是我的……”為題,說一說,看誰說得多。當時,我眼睛一亮,心想:這個環(huán)節(jié)好,既能拓展孩子的思維,豐富他們的想象力,還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又一想:算了吧,別浪費時間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都是為城里的孩子準備的,對于我們這里沒上過幼兒園、基礎差的山里娃來說,這只不過是走過場,他們不會有這么聰明的。
當完成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后,離下課還有幾分鐘時間。我想讓學生們做練習,但他們還意猶未盡,邊做著動作邊背誦課文。突然,我又記起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心想,試一下吧。于是我說:“同學們,圓圓的,綠綠的荷葉給小魚兒、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們都帶來了歡樂,荷葉給你們帶來過快樂嗎?荷葉是你的什么?”教室里突然靜寂了,我含笑地看著孩子們,默默地等待著……一會兒,幾只小手舉了起來:
“荷葉是我的遮陽帽,夏天,我戴上它遮住太陽?!?/p>
“荷葉是我的雨傘,下雨了,我撐著它去上學。”
“荷葉是我的好朋友……”
“荷葉是一片綠云……”
“荷葉是一艘小船……”
又有好多小手舉了起來。
我的學生讓我驚喜不已,我真慶幸自己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原來,一農村的孩子也可以如此聰明,想象也可以如此豐富。原來他們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而且他們對大自然的體驗遠比城里的孩子豐富。試想,當城里的孩子遠遠地看著公園水池里的荷葉荷花驚嘆時,農村的孩子正頂著荷葉在水中抓魚、嬉戲……城里的孩子哪來這樣的機會呢?
我自以為很了解我的學生,以前的教學中,有些問題本來可以留給學生自己討論解決,但我總以為他們不會這么聰明,以節(jié)約時間為借口,總是簡單地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正是這種以“告訴”為主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孩子們的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有許多本來很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敢用,因為我始終認為,他們是農村孩子,可能做不好,我可能會是在浪費時間。就這樣,我錯過了一次又一次鍛煉學生的機會,不給他們機會展示自己。這些都源于我對農村孩子的偏見,現在我才明白,我是個多么不了解學生的老師。
吸取了這次教訓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充分地信任學生,盡量地把機會交給學生。我則俯下身于看學生的學習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必要時,再給予點撥。老師的示范分析常常有“柳暗花明”的效果,但一定要用有學生“山窮永盡”之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教師應當給他們機會展示自己,體會他們生命的豐富性和主動性,關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每一點進步。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肯定自己,要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表現,有所選擇,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健康的心志,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學習空間,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能力。教師把學習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出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創(chuàng)新、他們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驚喜。給學生一個機會,我永遠不能料到下一分鐘,我的學生又會給我?guī)硪环菔裁礃拥捏@喜,我也就可以更自信地開展教學活動。
給學生一個機會吧,讓他還你一份驚喜。
(作者單位 陜西省洋縣洋州鎮(zhèn)周家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