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任務,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初中生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也越來越復雜,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而目前很多學校并未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學校進行德育的主渠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品德、心理、法律和政治素質,可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載體。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
1.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的需要
初中是少年向青年的身心加速發(fā)展的特殊階段,學生面臨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從而產生了許多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具體表現(xiàn)如下:一是在學習方面,存在厭學、學習障礙或學習恐懼等心理健康問題,若不加以重視,除了會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外,更易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的壓力,從而易于引發(fā)更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二是在人際交往方面,由于學生各自家庭環(huán)境、性格有差異,導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出現(xiàn)各種問題,容易引發(fā)自卑、封閉、自私、嫉妒等心理,若任其發(fā)展,則會出現(xiàn)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
2.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標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屬心理科學范疇,側重關注學生個人的心理平衡與主觀感受,重視自我意識的完善和潛能的發(fā)揮。而思想品德教育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范疇,側重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重視在宏觀方面給學生一個智力和思想的標準。不過,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仍是一致的,即兩者都是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而思想品德教育若忽略了學生微觀層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會空洞、流于形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其教材內容中所蘊涵著的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又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材是支撐教學的重要因素,目前初中各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都從不同的方面融入了對學生的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自我意識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內容,八年級上冊的“相親相愛一家人”“師友結伴同行”“交往藝術新思維”等就分別從家庭、學校、同學、朋友等多個方面教會學生如何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如何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與同學友好相處等,以解決學生自私、任性、嫉妒、自閉等心理問題。由此可知,從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內容來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可行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若缺乏好的教學策略,則難以讓學生取得心理認同,從而就無法切實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體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情緒調節(jié)、情感體驗,是心靈的溝通、理念的認同,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保證。只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才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引發(fā)師生的情感共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具體而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方法有兩點:
(1)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表達他們的觀點,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交流,而教師只需適時指導,便能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如:在講授九年級“理智面對學習壓力”一課時,我就先讓學生暢談自己有沒有學習壓力,如果有,他們的學習壓力來自哪些方面;然后讓他們擺擂臺分小組辯論學習壓力問題。通過激烈的辯論,學生認識到了學習不能沒有壓力,需要理智對待學習壓力。進而我再把學習壓力的道理延伸到社會生活中,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生活也會有壓力,要正確對待它。這樣,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既消除了學生的壓抑感,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辯能力。
(2)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盡量從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以消除學生的自卑感、挫折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
如我在課堂上提倡:答錯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補充,沒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許發(fā)問,不同意見的允許討論,老師錯了允許指正。這樣,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敢想、敢問、敢說,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還有利于使學生克服消極心理,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的知識,更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情感上、心理上產生共鳴,以體驗、領悟和解決自身面臨的心理問題。合作探究法是一種讓學生團結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交往能力;而活動教學法則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社會實踐、表演等校內、校外活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本身蘊涵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統(tǒng)一,使二者相互促進,共同致力于中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元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