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本溯源,路在腳下
把嵌字詩創(chuàng)作教學引進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并不是空穴來風。一直教初三,每屆畢業(yè)生都要人手發(fā)一本紀念冊,讓同學和老師在紀念冊上寫寫臨別贈語。這本該是一件好事、正事。事情出在那些題寫在紀念冊上的文字上。一本可以說值得永久保留的紀念冊,卻被那些烏七八糟的言語糟蹋了。這不是一屆兩屆的問題。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時,筆者就會為語文感到不平,應該為紀念冊救命。
“‘祝你心想事成’‘愿你美夢成真’,這樣的留念題字怎么樣?”
“不錯,人人都想成功,心愿很好。”
“老師能不能再多寫幾個字?”
“即興給同學們來首嵌字詩吧,就用前面題寫的幾個字,怎么樣?”
“好??!”
事后,筆者認真地回想了當時的情景。說實在的,筆者當時也沒有向更深層次的方面多想,就是懷著一顆很樸實的心,去做一件很樸實的事。但當時的情景,確實讓筆者感到欣慰。學生們很興奮,希望學習;而老師也應該靈活及時地教一點學生急需的。教學生寫贈語的想法萌發(fā)了,尤其用嵌字詩的形式寫贈語的想法。這樣可以為臨別贈語的寫法開拓出一條新路,讓那些過于直白的祝賀贈言有所變化,既可盡靚一下世人的視覺享受,又平添一些文學趣味,自然也就增添了收藏意義。而這樣又能與名為初中畢業(yè)生的文化內涵合轍,是件好事,值得一做。再往深里想,就想到語文綜合實踐課了。因為在教學生學寫嵌字詩的過程中,勢必要調動學生原有的詩詞積累知識,勢必要調動學生記憶里的同學朋友老師家人的情感觸點,勢必要通過縝密的思索,把知識和情感的表露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這應該是人文的綜合活動,是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反饋的有效載體。再則,嵌字詩總還是嵌字詩,因為它首先考慮的是嵌字表達的感情,由于受所嵌字內容的約束,至少平仄音律不能太講究,說實在的,形式和內容的天平,傾斜于內容是正道。更何況我們所教的對象還是初中生。鼓勵他們寫寫寄情的嵌字小詩,適時點撥,多加褒揚,也是對他們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好方法。這樣想來,倘若這條新路能走成功,倒真可以為語文綜合實踐課打出一片新天地。真是事出偶然,情之必然。三年同窗情,盡付一詩中,他年邂逅翻舊志,再話年少時!
二、利用積累,尋找切口
俗話說:“礱糠搓繩起頭難?!痹撊绾螌⑶蹲衷姷膶懽鬏o導教學引向全員和深入強化呢?擺在筆者面前的難題,首先,就是教學時間從哪里來?自己所教班級倒還可以擠擠湊合,其他班級呢?其次,凡事開端總得有個由頭吧,嵌字詩的推出又和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哪些素材聯(lián)系最自然呢?再次,凡事講個名正言順才好,這種做法是否與語文新課標的要求理念相一致呢?有的問題自己辛苦一點能解決,而有的問題則是自不能及了,要征得教務處乃至學校領導的同意和通盤考慮。好在事在人為,同事理解,領導支持,問題迎刃而解(利用晚自修的時間,安排點時間,下班輔導;特別有興趣且才思敏捷的,報名參加文學社團,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培養(yǎng))。接下來解決課題自然引進的由頭問題。筆者想到了古詩詞。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泱泱詩歌大國,尤其是唐詩。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批判地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這個精神養(yǎng)料,唐詩對于滋養(yǎng)性情、陶冶靈魂、重鑄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東西無法替代的作用。筆者認為,這就是人文的體現(xiàn),更是詩人們語文高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國粹,今人應該汲取營養(yǎng)。再看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學了不少古詩詞,其中有不少是送別詩。詩中情感,溢于字里行間。嵌字詩雖不能與那些名詩同日而語,但詩的源是相同的;贈語嵌字詩也與送別詩有著諸多相似點。學生邁向詩詞寫作的臺階有了,切入口也找到了。有積累,有切口,做事就輕松多了。留下來的就是為師者如何調運自己的才思,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去吸引學生,有效激發(fā)強化他們的興趣等事情了。思量這一做法,也是緊扣新課標中關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指示精神的。
三、精心備課,激趣發(fā)力
課時不多,堂堂重要,既要海闊天空,又要實用精到。務求為師者精選實例,評點賞析,遷移引申。說起因,述淵源,舉例子,講寫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娓娓道來,蓄勢情感,待機引發(fā)。還有那詩中的物情相生、情物相依玄機都值得去引導。而這樣做法又都是緊扣新課標“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這一目標的。
課例簡述:
1.緣起有因,現(xiàn)實所需(實際生活出發(fā),實際問題引進)
2.詩出有源,趣味橫生(交代歷史根基,醞釀學詩趣味)
3.衣缽正本,喚醒舊記(適時利用國粹,感受古人詩魂)
4.實地起步,步步為營(調運學生才智,試練嘗試成功)
效果如何,請看學生習作:
學生習作一:
【朱】砂外紅其內焦,
【老】者謙虛眾人曉。
【師】生情誼永相傳,
【好】人定然有好報。
學生習作二:
【學】生讀書是天職,
【寫】數(shù)學文為今生,
【嵌】入世俗心不純,
【字】里行間留感情。
【詩】句雖拙想法在,
【真】誠話語出心間。
【不】求老師多夸獎,
【錯】誤之處還望說。
這樣的做法重視知識與生活的有機融合,重視知識學習與活動及生活的相輔相成,重視結果與過程的和諧一致,既講求知識的重要性又關注整體素質的提高,變“語文語文,讓我頭疼”為“語文語文,讓我歡欣”,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下學習。這樣做也能應對時代對語文的呼喚——語文不僅是享受物質生活的手段,更應是個人充實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結合時下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黨和國家正在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筆者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的文化學習多辟一條新路,其意義將會更大。
四、細化方法,有路可循
在具體地指導過程中,為師者仔細地將詩歌閱讀方法及寫作注意點等基礎知識逐點講清,方法到位。一堂課,既要講,又要練,就如在“精心備課,激趣發(fā)力”一節(jié)內容中提及的課例一樣,老師的側重點只能傾斜于激趣一邊,而這塊內容一般也應該安排在綜合實踐課的第一課時進行。那么,余下來的眾多須講的內容也都需要老師一步一步地一課時一課時安排落實,并堅持一課一重點,有講必有相應的練。如詩詞的平仄要求,音律押韻的常規(guī),練字修辭,嵌字詩、鑲嵌字詞在句中位置的考慮,嵌字詩中需鑲嵌字的選定及位置的關系等,這些內容都按照“活動訓練內容方法及目標安排細化表”進行,并堅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最后,歸結出一個個能使學生認可的之所以然。通過這樣的輔導與學生的親身經歷,學生明白了其中的寫作道理,自然引發(fā)并強化了學生的興趣和內心的原動力。
學生習作展示:
五、熟能生巧,師生共勉
學生對嵌字詩的寫作激情,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認識能力的逐漸深入而得以不斷提高,其心理行為經歷“慕之—想之—仿之—學之”的過程,逐步走向詩的天地。通過不斷的操練,以至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甚至還能生出一些巧來。
請看下面一例:
六、形成特色,繼承創(chuàng)新
自我將嵌字詩教學引入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以來,在校園內已有一定的影響力,學生積極性很高。學生碰到我,往往會問起什么時候再給他們上上有關嵌字詩寫作的課,有的學生還會將自己寫成的嵌字詩拿來給我看,希望我為他(她)的詩潤筆修改。這些情況讓我感到很欣慰,也說明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在學生中是受歡迎的。久而久之,便很自然地形成筆者的特色,學校的特色。當老師的,尤其是當語文老師的,是否值得一試呢?再則,嵌字詩在教書育人的作用還可多方面發(fā)揮,或表揚、或激勵、或告誡、或慶賀等,甚至還延伸到與學生家長的感情溝通上。經筆者屢試,效果不錯。
我們初中語文老師是在做文化事,應該做好初中段的文化事,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盡心盡力。這條道還很長,但筆者會一步一步認真走,會用自己的良心踐行,把嵌字詩教學在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效率更好地發(fā)揮出來,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做得有聲有色,把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把文化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苦】中有樂,
【樂】在此為,
【為】師之道,
【道】中求道!
(作者單位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