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數(shù)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思辨的成熟,人都會在感情與理智的不息爭斗中,感情色彩逐漸減少,而理智成分逐漸增加。
花甲之年已過,正蹣跚在奔七的狹窄路上,大概是因為上了歲數(shù)的關(guān)系吧,回顧前半生的次數(shù)不由自主多了、頻了起來。意識流、蒙太奇、非連貫,翻著筋斗在滄海橫流的歲月之間跳躍,這情形似乎與“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南轅北轍,常常弄得心累加腦子累卻欲罷不能,或日樂此不疲。靜下心來冷靜思考一番,尋個子丑寅卯,最終還是霧里云里難得其衷啊!
以我生活之經(jīng)驗,最糾結(jié)、最規(guī)律的人生感悟是:青年時指責少年時年少輕狂、幼稚,把玩嚴肅人生自我戲謔;壯年時埋怨青年時感情大于理智,常常逞一時之勇誤傷自己;中年時又批評青壯年時江湖義氣左右行為,受了傷、惹了禍還自以為維護了公平、正義;待到年老了反復(fù)回顧、反芻,那要后悔的、該警惕的可就多了去了!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賣后悔藥的,要不再堅強的胃也非摧垮了不可。藥吃不到也就罷了,遺憾的是最終還是分不清是人生悖論,還是在感情與理智的爭斗中,感情總是占了上風。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老之將至我才漸漸明白了歲數(shù)——人生永遠的老師這個淺顯而又深入骨髓的道理。究其淵藪,那是因為隨著歲數(shù)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思辨的成熟,人都會在感情與理智的不息爭斗中,感情色彩逐漸減少,而理智成分逐漸增加。
依稀記得,小時候曾聽老人講過的阿拉伯民間故事。故事大意梗概是:一個村莊的百姓,遭遇異族殺戮,在逃避追殺的路上,為了減少負擔,族長下令輜重連同老人一起留下,違令者也會被大部隊拋棄。這無疑是一個毫無溫情的勒令,同時也顯示了族長的殘酷與昏庸。
村中有個孝子不愿讓自己的父親遭受敵人的蹂躪,就用一口小缸藏匿了父親,馱在馬上一直隨奔逃的隊伍逃竄。減輕了輜重也無濟于事,快馬的敵人還是很快追了上來,正當全村人都束手無策的時候,藏匿的老人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設(shè)計了戰(zhàn)術(shù),不但成功阻擊了敵人,而且還趁勢將敵人擊潰。從此,凡是“老人”都得到崇敬,一個不太倡導(dǎo)孝道的族群,變成了一個以孝道衡量善惡的典范。人人視老人為寶藏,捧老者為圣明。
回到歲數(shù)——人生永遠的老師的議題,我不由聯(lián)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演進史。50億年之前地球還是一個藍色的水球,直到6000萬年前才誕生了陸域生物;經(jīng)過洪荒時代,恐龍等巨型動物滅絕,3000萬年之前地球的基本面貌才大致形成;大約50萬年之前在我國周口店,發(fā)現(xiàn)了山頂洞人……
天地沉沉浮浮,春秋來來往往,時代更更替替。如此說來,就是距我們最近的50萬年以前的大自然也是閱歷豐富,完全有資格勝任我們?nèi)祟惖膸熼L。從世界“最聰明的動物”的圣壇上虛心地走下來,扎扎實實向萬物之靈、萬物之母、萬物之魂、萬物之志的自然界學習,這應(yīng)該是我們今后生活的主導(dǎo),或者說是生活真諦的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