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約翰·鄧恩的詩歌常以借用豐富獨特的奇思妙喻來批判女人對愛情的不忠善變而著稱。但他也創(chuàng)作出為數(shù)不少的贊美女性、歌頌愛情的詩作,《早安》便是這樣一例?!对绨病匪磉_的愛情觀與柏拉圖提出的“男女為一體(球體)”的觀點,以及20世紀70年代興起生態(tài)批評所倡導的人類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思想不謀而合。鄧恩提出的“死亡乃物質(zhì)失衡所致”這一閃爍著生態(tài)哲學和生態(tài)思想光芒的見解,告訴世人和諧的愛足以讓人永生,和諧的愛足以讓社會長存。
關鍵詞:女性 愛情 柏拉圖 生態(tài)批評理論
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鄧恩(1572-1631)的愛情詩多是對女人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常用豐富獨特的奇思妙喻來批判女人對愛情的不忠善變。但鄧恩也創(chuàng)作過不少贊美女性、歌頌愛情的詩作?!对绨病繁闶沁@樣一例。《早安》所表達的愛情觀與柏拉圖提出的“男女為一體(球體)”的觀點,以及20世紀70年代興起生態(tài)批評所倡導的人類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思想不謀而合。鄧恩提出的“死亡乃物質(zhì)失衡所致”這一閃爍著生態(tài)哲學和生態(tài)思想光芒的見解,告訴世人和諧的愛足以讓人永生,和諧的愛足以讓社會長存。國內(nèi)對該詩的評論并不多見,僅有胡家?guī)n于1993年在《名作欣賞》第5期《一個新世界的發(fā)現(xiàn)——讀約翰·鄧恩〈早安〉》一文中進行過專門評述。本文試圖以對該詩的文本細讀為經(jīng),以作者生平批評和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歐美生態(tài)批評理論為緯,對該詩進行再次解讀。
未遇愛 懵懂如小兒
我深感奇異:在我倆相愛之前
各自怎樣生活?難道那時我們還在娘懷里,
像孩子似的吮吸著鄉(xiāng)土氣息?
或是在七人洞穴里酣睡?
的確如此,這一切都是出于幻覺,
如果說我真的看到了美,
我垂涎、我得到了,那便是夢到了你。①
英國16世紀的抒情詩和歌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鄧恩的創(chuàng)作使抒情詩脫離了歌,加進了哲理的成分,這首愛情詩便是一例。該詩以“早安”為題,采用戲劇獨白的形式,給人以新穎之感。
詩中的“我”在開節(jié)采用修辭問句的方式向心愛的女人問道:“我深感奇異:在我倆相愛之前/各自怎樣生活?”修辭問句的特點是聽者對問者所提的問題無需做出回答。于是,“我”運用兩個暗含答案的反問自問自答:“難道那時我們還在娘懷里,/像孩子似的吮吸著鄉(xiāng)土氣息?/或是在七人洞穴里酣睡?”此二句反問把與愛人相逢以前的經(jīng)歷比做兒時的鄙陋生活,感覺過去的一切經(jīng)歷像是朦朧的一場夢,混沌一片,與第二節(jié)所述的開闊眼界兩相對照?!昂ㄋ呷恕?the seven sleepers)這個意象源自這樣一則傳說:小亞細亞古都以弗所(Ephesus)的七個基督徒受羅馬皇帝狄希烏斯(Decius)的迫害,躲進一個山洞,被關押起來,因吃了藥酒,在洞中睡了一百八十七年。詩人這里用酣睡無知的“七人”暗指自己以及那些被天主教教義(尤其在感情上)所束縛的男男女女們。其中羅馬皇帝狄希烏斯(Decius)更是象征了神圣不可逾越的天主教教義,即天主教把婚姻視為圣事,夫婦終生相伴,互敬互愛,永遠不離不棄。天主教會不允許與外教結婚,認為這樣的婚姻存在阻隔,原因在于教友與外教結婚有喪失信仰的可能。天主教禁止婚前性行為,在婚姻上世世代代謹守不渝:有效婚姻、不可拆散。
鄧恩出生在一個極為虔誠的天主教家庭,正值英國國教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天主教受到迫害的時期。不少家庭成員為維護教義,被當時的英國國教殘酷迫害。由于天主教背景,鄧恩雖然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先后攻讀六年,后來又在倫敦學習法律,但頗具才華的他卻未能獲得任何學位。盡管他極力討好上層社會,卻很難謀到一個職位,他的志向與抱負很難實現(xiàn)。為了遣散郁積于心的懷才不遇之感,為了給受傷的心靈尋覓慰藉,鄧恩把大量時間花在讀書、看戲、找女人之中。這些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鄧恩是那么喜歡女人,而天主教偏偏禁止他這樣做,這使鄧恩非常郁悶,難怪他在詩歌中如此感慨、發(fā)泄。
不過,鄧恩博學廣識,雄心勃勃,及至后來,為了取悅上層社會和政府,他甚至參加過對西班牙海軍的作戰(zhàn),也正是在參加海戰(zhàn)的過程中,他結識了伊麗莎白女王(1533-1603)掌璽大臣托馬斯·埃格爾頓爵士的兒子。在埃格爾頓的兒子的舉薦下,鄧恩有一度還似乎官場得意,1598年竟然當上了埃格爾頓爵士的秘書。多年的修煉終成正果—— 一個能幫他更上一層樓的職位。然而,他卻因為愛情把這個職位丟掉了。1601年,他和埃格爾頓妻子的侄女安·莫爾秘密結婚。這種私訂終身的行為激怒了岳父。岳父不但不承認這一婚姻,還逼迫埃格爾頓解雇鄧恩,甚至把鄧恩投入大牢。鄧恩出獄后窮困潦倒,靠朋友接濟勉強度日。1603年,女王去世,對宗教持寬容態(tài)度、學究氣重的詹姆士一世即位。鄧恩設法讓國王了解他的學問。國王賞識他的才學,但并不給他俗職,而是要求他擔任神職。為謀生計,鄧恩于萬般無奈之中皈依了英國國教,并發(fā)表文章對天主教進行譴責。1615年,鄧恩改信國教并開始擔任國王的私人牧師。1621年,鄧恩出任倫敦圣保羅大教堂的教長,很有布道才能,直至1631年去世。他背叛天主教、皈依英國國教這一行為在鄧恩的余生中一直在吞噬著他那顆敏感的心。
鄧恩背叛了這個很多家人為之犧牲的天主教,內(nèi)心非常痛苦。他對自己的叛教行為深感自責。在其詩作里,如《歌與短歌集》中,他常常使用女人不忠與多變的意象。鄧恩的“歌”對不忠與多變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與指責;在《女人的忠貞》一詩中,詩人把不忠、多變的女人稱作瘋子,接著他又說男人也不忠也多變。不難看出,無論在其生活中,還是在其詩歌中,對不忠與多變的譴責是鄧恩常寫的一個主題。“鄧恩在一些詩歌中針對女人的不忠與多變進行的指責,不只是文字層面上的針對女人的批判,而在思想深處暗含了詩人自己對叛教行為的內(nèi)省與責備。”②
該節(jié)的最后三句,詩人把心儀的女人描繪得好的難以復加、完美無瑕,幾乎接近神性,“的確如此,這一切都是出于幻覺,/如果說我真的看到了美,/我垂涎、我得到的,那便是夢到了你?!睂ε说娜绱巳崆槊壅Z,在鄧恩詩歌中實在少見。
遇真愛 清醒似智者
現(xiàn)在向我們蘇醒的靈魂道聲:早安!
兩個靈魂無須互相恐懼的打量,
因為愛控制著對其他事物的愛,
因為愛,小小的房間變成了宇宙。
讓航海者到新大陸去吧!
讓地圖向別人展示一個又一個世界吧!
讓我們自成世界,人各有一、合二為一!
在第二節(jié),詩人采用了不同與第一節(jié)的寫作手法,頻繁使用祈使句?!艾F(xiàn)在向我們蘇醒的靈魂道聲:“早安!”一聲早安,蘇醒的靈魂大膽地相互凝視,他們?nèi)缤l(fā)現(xiàn)了無比美好的新大陸。在彼此心靈的交流中,一間小屋變成了囫圇世界。此句中的“蘇醒”(waking)是一個雙關語:一指從睡眠中清醒;二指對事物的認識清晰明了。在這句詩行中,詩人顯然是指后者?!拔摇迸c心愛的女人已雙雙墜入愛河,在愛的啟發(fā)指引下,不再混沌無知、懵懂愚昧。此詩行緊緊扣住愛情的萌生使靈魂覺醒的主題并由此使詩情進入高潮?!耙驗閻劭刂浦鴮ζ渌挛锏膼郏?因為愛,小小的房間變成了宇宙?!睈凼莻ゴ蟮?、無私的,同時又是自私的、排他的。詩人覺得不應在其他事物上浪費自己寶貴的愛,應把愛全部獻給心愛的女人。擁有了愛人,就獲得了整個世界。愛人所在之地,即便茅屋漏棚,也如居住于富麗堂皇、豪華舒適的大宅,這是因為茅屋漏棚是妻兒所居之地、感情所系之處。
接下來,詩人連用三個祈使句表達了自己渴望與愛人在一起的強烈愿望:“讓航海者到新大陸去吧!/讓地圖向別人展示一個又一個世界吧!/讓我們自成世界,人各有一、合二為一!”“航海者”與“新大陸”,“地圖”與“世界”,這些詞語表明詩人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發(fā)現(xiàn)的時代”(a time of discovery)。15世紀,非洲好望角、美洲新大陸相繼被發(fā)現(xiàn)。1588年,英國海軍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確立了海上霸權。當時,海上探險就意味著發(fā)現(xiàn)財富、拓寬疆域、尋求商機。但詩人所關心的并不是真正地理意義上疆域的發(fā)現(xiàn)和財富的獲取,他一心只想與自己相愛的女人朝朝暮暮、長相廝守、永不分離。因此,“航海者”這個意象在詩中就具有了豐富的象征意義。胡家?guī)n指出它有兩層涵義:一是為了純真的愛而失去世界并非憾事;二是戀人們的極度幸福和滿足。③ 他還引用畢達哥拉斯的觀點“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或‘小世界’”,來進一步說明真誠相愛的男女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相愛雙方不必為失去地理意義的世界而感到惋惜,因為擁有了愛人的愛,使他們這個完整的精神世界的涵義更加豐富,更加絢麗。顯而易見,鄧恩在該詩中所推崇的正是這種超凡脫俗的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所以,“我”毫不留戀地向世人宣稱:“讓航海者到新大陸去吧”,讓世人在地圖上去尋找“一個又一個世界吧!”他和愛人只需要“自成世界,人各有一、合二為一!”
在本節(jié)最后一句,詩人有意三次重復使用“one”,更是強烈地表達了詩人渴望與愛人成為一體、構建二人世界的愿望。這也正如歌曲《選擇》中所唱的“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我一定會愛你到地久到天長,我一定會陪你到??莸绞癄€”。
為了愛 警醒若明哲
我的臉在你的眼里,你的臉在我的眼里,
兩張臉上映出真誠坦率的心跡,
在哪兒能找到更美好的兩個半球,
沒有寒徹骨的北,也沒有日日歸的西?
死亡乃物質(zhì)失衡所致,
若我倆相愛如一,或是
愛得如此一致,那么我們就可永生。
經(jīng)歷了對愛情的懵懂無知,再到愛情萌生覺醒后,愛情最終使相愛的雙方達到了永生的境界?!拔摇迸c心愛的女人兩面相對、四目相視,“我的臉在你的眼里,你的臉在我的眼里,/兩張臉上映出真誠坦率的心跡”。真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僅如此,彼此的面孔上還呈現(xiàn)出各自心靈的交融。柔情蜜語中暗含理性精神的追求,這不能不說是鄧恩高超詩藝的再現(xiàn)。這兩行詩將全詩的詩意銜接為一體,境界開闊,立意高遠。
鄧恩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還是一位具有廣博天文地理知識的學者。在他的詩歌中,他常常信手拈來地使用天文地理,甚至數(shù)學的意象來描寫愛情。在《早安》中,鄧恩的這種嫻熟的技能運用地同樣出彩。他將相愛的雙方比喻為構成世界的兩個半球,各為一個世界,但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的精神世界比現(xiàn)實世界更溫暖、更美好。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寒徹骨的北,也沒有日日歸的西”。對他們來說,愛情的太陽永不會落,他們的世界永遠充滿明媚的陽光。
這種構思之巧妙,聯(lián)想之新穎,令人嘆為觀止。鄧恩關于球體的意象,并非其首創(chuàng)。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曾在其《會飲篇》中提出“從前,人的形體是一個圓團”④:即男女本為一體(球體)的觀點?!稌嬈分袛⑹隽艘粋€著名的神話故事:最初的人本來有三種,除了男性、女性外,還有半男半女的陰陽人。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有著圓圓的背和兩側,有兩張一模一樣的面孔,前后方向相反,耳朵有兩個,每人有四只手、四只腳,頭和頸也是圓的,其他器官的數(shù)目都依比例加倍。身體的其他器官都是現(xiàn)在人的兩倍,因此能夠任意行走,跑動的時候也非???。由于人類想要造諸神的反,于是宙斯和眾神商量出了對付人的辦法——將人劈成兩半。這樣,人的能力只有原來的一半,就不會對神構成任何威脅了;而且人的數(shù)目增加了,侍奉神的數(shù)目就加倍了。此外,當宙斯下令把人劈成兩半時,吩咐阿波羅對人作了稍稍的改動,于是人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被劈成兩半的人非常想念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奔跑著來到一起,相互擁抱。這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會有“戀情”。這種對另一半的愛使情欲復蘇,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按照這個神話,每個人都在找尋與自己相合的另一半。由原始男人切開的人,他們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和男人交朋友,即男同性戀者。由原始女人切開的人,她們對男人沒有多大興趣,于是成為女同性戀者。由原始的陰陽人而切開的人,無論男女,都會受到異性的吸引,即發(fā)展成為男女戀人,“我們本來是完整的,而我們現(xiàn)在正在企盼和追隨這種原初的完整性,這就是所謂的愛情”⑤。按照這個解釋,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愛情都是出于對自我的另一半的慕求。
與柏拉圖同時代的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也認為“圓”是一種美,是最有力量、最堅固的。他從球形是最完美幾何體的觀點出發(fā),認為大地是球形的,提出了太陽、月亮和行星做均勻圓運動的思想。柏拉圖關于“球”的觀點與畢達哥拉斯關于“圓”的見解,如出一轍,有著本質(zhì)的相似之處。男女結合,一起構建愛情的殿堂。愛情本身就好比一個“圓”或“球”,是可使生命完美、堅固的意象。
本節(jié)末尾,詩人以更為具體的意象對愛的本質(zhì)加以哲學的抽象,提出“死亡乃物質(zhì)失衡所致”。根據(jù)中世紀的信仰,物質(zhì)分子的結合達到內(nèi)部的平衡時,物質(zhì)才會長期存在、永遠不朽;強調(diào)了和諧的愛足以讓人永生。如果愛情雙方爭吵不斷、戰(zhàn)爭連綿,愛情就會失衡、無法維持,而處于此種愛情狀況下的男女雙方,就不會心清氣爽,理所當然會短命;如果雙方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相愛如一,或是/愛得如此一致,那么我們就可永生”。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生態(tài)批評認為:“人類對自然征服所帶來的生態(tài)危機,根源于人類之間的相互征服。”⑥ 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其實意味著生態(tài)學之外的更大更急迫的社會危機,即等級的、統(tǒng)治的與被統(tǒng)治的、家長制的和階級的矛盾的加劇和發(fā)展。社會生態(tài)學家布克欽(Murray Bookchin)認為:“要解決這些社會危機,只有通過依照生態(tài)的路線、以生態(tài)哲學和生態(tài)思想作為指導思想來重新組織社會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雹?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家庭,只有其內(nèi)部的基本因素即夫妻雙方的和諧相處,才會有家庭的和睦、社會的穩(wěn)定。鄧恩于生態(tài)批評誕生四百多年前就認識到、并提出了“死亡乃物質(zhì)失衡所致”這一閃爍著生態(tài)哲學和生態(tài)思想光芒的見解,告訴世人和諧的愛足以讓人永生,和諧的愛足以讓社會長存。
約翰·鄧恩運用了多變的意象和奇特的比喻,以對新生活、真愛情的覺醒為中心,表達了詩人的愛情觀:愛是一切,愛就是整個世界。《早安》從寫家庭瑣事如吃奶、打鼾到海上探險、發(fā)現(xiàn)新大陸,從神話故事到哲理思想,一切地理、心理、哲學等方面的知識,全包羅在內(nèi),統(tǒng)一在曙光來臨、真愛覺醒這一中心主題中。詩中使用的語言既有日常的口語,又有傳統(tǒng)詩歌的高雅之詞,意象連著意象,比喻套著比喻,把一首詩歌編織成一曲向心愛女人傾訴柔情蜜語的奇妙絕倫的愛情贊歌。
① [英]約翰·鄧恩:《早安》,選自胡家?guī)n編著:《英美詩歌名篇詳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② 李正栓:《滿腔怒火噴向誰》,《名作欣賞》2006年第8期,第88頁。
③ 胡家?guī)n:《歷史的星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頁。
④⑤ [古希臘]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王曉朝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242頁。
⑥⑦ 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66-67頁。
作 者:佘 平,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