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國已經(jīng)走過了五千年,地理空間上的巨大跨度,使得南北方人各自演化出了迥然不同的文化氣候。
在南方的餐桌上,北方人總是吃不慣菜里加的那一點甜;而在北方,面對日復一日的口味刺激,南方人也禁不住要在異鄉(xiāng)尋找記憶中的那絲清淡??谝舯?,舉手投足,走在街上,南北方人總能輕而易舉地一眼指認出彼此的來處。
北方人守著自己的家園,南方人四方游歷闖蕩,就這樣,在這個大融合的時代里,南北混雜著,在同一個城市里擦肩而過、比鄰而居。
然而,對祖先、對自然的精神認同和情感依戀,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南北方人的骨髓中,隨著時間的老去濃稠在他們的血液里。當幾乎所有的城市都被量化型的發(fā)展之潮席卷而成為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當它們在車水馬龍的緊迫步調(diào)中暈頭轉(zhuǎn)向而再次面臨“現(xiàn)代VS傳統(tǒng)”的取舍,潛移默化的文化根基便開始呼喚它們的子民,使他們在時代中,展現(xiàn)出源遠流長而別具一格的文化姿態(tài)。
北方:相對于亦步亦趨的紛亂腳步,他們選擇了“守”
置身北方,你很容易在聲色犬馬的都市魅景之外發(fā)現(xiàn)這么一種人:他們只守著自己的一花一草、一蔬一飯,每天看著日光從這頭滑到那頭,偶爾一聲鈴鐺的清響,更顯日子的平淡與寧靜。這樣的人,可以是每天擠公交買菜的老太太,也可以是初出茅廬白手起家的年輕一代。對于山的那一頭,他們不再有太多的想法,骨子里鐫刻著的,都是對過去的生活、逝去的時光的心心念念。
不過,他們可并非慵懶度日的游手好閑之徒,相反,你輕易就能發(fā)現(xiàn),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中,他們對一事一物是如此的用心與專注。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刀一刻地鑄造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這種務(wù)實的態(tài)度,仿佛讓人以為自己正親眼目睹一位工匠大師的成長軌跡,從而觸摸到這個古老民族之魂莊嚴而神圣的內(nèi)核。
北方,它的大氣與雍容,正是積淀于這一點一滴的虔誠與莊重,而這也正是它在這個發(fā)展失速的時代,仍然對中國傳統(tǒng)的“大人格”不失敬仰的緣故。城墻、故居、樓閣……生活在這里的人,他們總在呼吁歷史人文遺址的保護力度不夠;昂然自信,促使他們把對故鄉(xiāng)的感情表露為對當下時代的訴求。
相對很多亦步亦趨的紛亂腳步,他們選擇了“守”,守著世代相傳的老牌匾,更是守著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的良知和品格。他們在這份從容的安守中,沉淀下濃濃的歷史文化底蘊,而“禮”與“樂”,正是敲響這片土地暮鼓晨鐘的蒼古音韻。
南方:裹挾一身商業(yè)氣息,他們朝氣蓬勃地輕裝上陣
五行中把南方的屬性定義為“火”,實在不無道理?!盎稹鄙v、熱烈、向上的特性,正好與南方人積極的人世態(tài)度不謀而合。
面對一種新的制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南方人會迫不及待地打開自己固有的習慣和模式,積極地去擁抱一個新的世界。靈活多變的他們,已習慣于在急速變化的社會中尋找著自己的位置。裹挾一身商業(yè)氣息,他們朝氣蓬勃地輕裝上陣,因為走得太快,而將一些年代過于久遠的物事暫且拋諸腦后。這樣的姿態(tài),看似淺薄,實則正是由于他們對未來如此地期冀和向往,才得以在世事歷練的閃躲騰挪中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叫上三五知己轉(zhuǎn)戰(zhàn)各式美食餐館,午間休憩時享受一份可口的下午茶,他們已心滿意足——給日子染上這樣的繽紛色彩,便是平常拼搏沖鋒的全部意義了。
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使得他們與國際之間的交流十分便利,器物、風氣、禮儀,南方人的開放態(tài)度,很快就把西方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創(chuàng)意的生活方式納入了本土的體系。商業(yè)風氣之盛,正表明他們更認同在平等洽談的關(guān)系中解決問題、取得雙贏;與之相繼的,則是他們傾向于私人空間的保留和情感的獨立,而更甚于在時代洶涌的集體情緒中與大眾融為一體。
當然,他們不會忘記祖上的老屋和祠堂,亦不會疏遠家鄉(xiāng)的遠親和近鄰,偶爾他們也會在炊煙裊裊的尋常巷陌中氤氳繾綣,懷念一下自己的童年青春。然而,白駒過隙的世間逝如云煙,若不隨著時代的走馬燈騰躍奔跑,他們便難以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于是,新一輪的起步和追逐總在不斷地開始……
(作者系廣東人,旅居北京多年,現(xiàn)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