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在動物園里有一只大笨象,它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在圍欄里吃東西、玩鼻子,而困住它的僅僅是一根細細的鏈條。好奇的人就問飼養(yǎng)員:“大象那么大個,怎么只栓這么小的鏈條呢?它一直是這樣的嗎?不反抗嗎?”飼養(yǎng)員解釋說:“在大象還小的時候,便被一根粗鎖鏈拴在牢固的柱子上。雖然小象每天都會拼命地嘗試掙脫鎖鏈逃跑,但均以失敗而告終。后來,小象放棄了努力,不再嘗試。慢慢地,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象長成大象,可它依舊順從地被一根細細的鏈條栓在籠子里,享受不到自由?!?/p>
那么,已經擁有足夠大力氣的大象為什么不想法掙脫那根鏈條和柱子呢?
原來,大象在小的時候已習慣了“聽話”,就算它長大了已經有能力掙脫鏈條,但如果飼養(yǎng)員沒有讓它走,它還是會聽話地不走。其實許多“聽話”的孩子就如同這頭大象,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決定,只是聽從父母的安排。由于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中,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任何能力與判斷,總聽從別人的看法,自己沒有了主動性,自然也談不上獨立和創(chuàng)造了。
而那些“調皮”的孩子往往更愿意去發(fā)揮想象力、去獨立思考、去嘗試,他們會客觀地看待事物,不會以個別人的觀點來左右自己的想法。這些孩子更具有自我、自信,也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性。每個孩子都蘊藏著不可預知的潛能,孩子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于最愛他們的父母是否理解孩子,是否能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要孩子“聽話”。如果說“興趣是成功的老師,好奇是興趣的源泉”,那么“調皮”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體現(xiàn)。
因而,父母不僅要了解孩子的“調皮”,保護好孩子的“調皮”,還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調皮,使孩子在調皮的過程中進步。雖然孩子的調皮,可能讓父母頭痛,讓老師為難,讓自己繞更多的彎路,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沒有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父母對于自己的孩子,要適當?shù)亟档蛯λ囊蠛推谂?,鼓勵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激勵他注意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這樣孩子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燦爛人生。
責編 陳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