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下面就結(jié)合案例中幾位媽媽的體會提一點建議,希望能對您矯治孩子的任性問題有所裨益。
案例一:雙休日領(lǐng)著3歲的女兒逛商店,興致正高時,女兒卻莫名其妙地發(fā)起脾氣來,怎么哄都不管用。沒辦法,我只好抱起她往外走,可就在蹲下去的瞬間,我突然發(fā)現(xiàn):從孩子的眼光看去,眼前不是色彩斑斕的商品,而是晃來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發(fā)脾氣,原來和我的感覺不一樣。(璐璐媽)
建議: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時,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其行為是否可以理解,接下來自然就知道該怎么辦了。其實璐璐的行為算不上是任性,可要是不理解孩子,反而責(zé)怪她任性,那她也許真會因為父母的強化而“任性”了。
案例三:那天,欣欣從幼兒園回到家時,我正在趕一篇文章。她湊過來鬧著要我給她講故事,給她講道理也不聽,我有點火了。孩子見狀,就哭起來,怎么哄也哄不住,鬧騰了半天,最后還是給她講了個故事才算完。靜下來想想,我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她一天沒見到媽媽了,我為什么就舍不得那點時間來滿足她的合理要求而非要等她耍性子哭鬧呢?以后,我通常會認(rèn)真滿足她的一些合理要求;實在太忙的時候,就不等孩子提出要求,先對她提出請求。這樣,孩子覺得受到了尊重,也很少再跟我犯擰。(欣欣媽)
建議:以合理的方式及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的任性。滿足不了也可以在孩子之前先行請求體諒。最愚蠢的做法就是,等孩子任性發(fā)脾氣了再來答應(yīng)孩子的要求。
案例二:有一次就要吃飯了,兒子非要吃果凍不可,我拒絕了他,他就大聲哭鬧起來。我使個眼色給丈夫,我們先后走進里屋,把他一個人留在客廳。開始,他仍然大聲哭喊:“給我果凍!”過了一陣,哭聲低了下來,又過了一會,聽不見聲音了。我們出來一看,他正在那兒玩手指呢!后來,我和丈夫有了默契:每當(dāng)他任性哭鬧時,我們照舊做自己的事,不理他。當(dāng)然事后,少不了要給他講講道理。兒子鬧了幾次以后就很少出現(xiàn)這種行為了。(洋洋媽)
建議:孩子出現(xiàn)任性行為時必須狠下心來,一次也不能遷就,一旦給了孩子用任性來要挾父母的成功體驗,以后就麻煩了。
案例四:六一節(jié),孩子爸爸給他買了一輛自動坦克。鄰居小朋友都很羨慕,想和他一起玩,孩子卻傲慢地拒絕了:
“這是我爸爸剛給我買的,我還沒玩夠呢。”我趕緊勸說,可他就是不聽,還和我大鬧起來。就在他吵鬧之際,那幾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玩具玩起了集體游戲,說說笑笑地也很開心。這時,兒子不鬧不吵了,靜靜地看著他們,最后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換玩具一起玩。那以后我學(xué)精了:經(jīng)常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集體活動的機會,孩子獨霸玩具的任性行為越來越少了。(俊俊媽)
建議:預(yù)防因自我中心而導(dǎo)致的孩子任性,讓他和同伴一起玩耍、活動是捷徑之一。比如平時經(jīng)常請鄰居的小朋友到家里,適時地放孩子出去找伙伴,多帶孩子走親訪友等。
如果孩子只是偶爾任性,那么,他還不能算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了任性的情形,家長沒有注意矯治,那么偶爾的任性就很可能會演變成習(xí)慣,到那時,就算家長再付出幾倍的精力也未必能徹底矯治了。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要及時發(fā)現(xiàn)苗頭并矯治,別讓任性成為孩子的習(xí)慣。
責(zé)編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