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甚至從零歲就開始了。然而,有不少的年輕父母,把早期教育只是理解為“早期智力開發(fā)”,只是教育孩子識字、讀書、學外語、背古詩、彈鋼琴、練繪畫、寫書法等,卻把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放在可有可無的地步。這種現(xiàn)象相當普遍。什么原因呢?
有的父母說:“孩子還小,不大懂事,管教也沒用;等長大一點,懂事了,再管教也不遲?!逼鋵?,這是一種糊涂認識。孩子越是“不懂事”,這恰恰是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訓練的極好時機。孩子年齡雖小,可感受能力卻非常強,可塑性也極大。也就是說,小時候?qū)⒆舆M行品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訓練,作用明顯,效果最好。人們常說,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可以畫最好的圖畫。
《易經(jīng)·蒙卦》中說:“蒙養(yǎng)以正,圣功也?!彼^“蒙養(yǎng)”,即開啟蒙昧的意思。這是說,對蒙而無知的童子及早施教,使之不失其正,是圣人之功。清朝末年的《蒙養(yǎng)院及家庭教育法》中也指出:“蒙養(yǎng)通乎圣功,實為國民教育第一基址?!边@是說早期的道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訓練是基礎教育,對人的一生起著奠基的作用。
也正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币簿褪钦f,小時候形成的習慣和品德,特別牢固、持久,就像是與生俱來的一樣,給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人終生受益無窮?!坝變菏浅扇酥浮?,也說的是這個道理。
如果以孩子小、不懂事為由,而放棄早期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訓練,由于孩子們好模仿,又缺乏分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一些壞習慣和壞品德,如果等長大了再管教,就很難糾正了。如明朝王陽明說:“習與性成,則嚴師益友不能勸勉,醲賞重罰不能匡正矣。”許多犯罪青少年就是由于失于早期道德教育,養(yǎng)成了壞習慣和不良品德,長大以后惡性膨脹,走上犯罪道路的。這種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有的父母還認為,孩子小時候,是智力開發(fā)的極好時機,要抓緊時間多讓孩子學習一些知識。這種想法并不錯。但是,不能把早期智力開發(fā)和早期品德教育與行為習慣訓練對立起來。其實,智力開發(fā)和品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也不要忘記了品德教育的滲透;同樣,進行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訓練,也可以傳授相關知識。小孩子的思維是行為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不論是學知識還是學品德和養(yǎng)成習慣,都要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同時并舉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會做到知識、品德雙獲益。
特別是從長遠看,孩子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是影響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的一種重要的因素。你看,那些中小學生,文化學習好的,往往品德和行為習慣也好,是“品學兼優(yōu)”;而那些在文化學習上退步的學生,往往是從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滑坡”開始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上的問題常常是“厭學”、“棄學”的先導。
家庭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家長是未成年人的首任教師,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引路人,應當切實擔當起道德啟蒙這個神圣的責任來?!巴远?,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長的話,容易使孩子信服、聽從,家長在孩子道德啟蒙中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應當充分發(fā)揮。
家庭道德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通過潛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實現(xiàn)的。家庭生活對孩子來說,就像物理學中的“磁場”,生活在其中,不由自主地被“支配”,不知不覺地朝著家長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而且,由于長時間的熏陶漬染和反復的實踐,家庭影響相當深刻,甚至深入“骨髓”,很難消失,將伴隨人的一生。您看,我們每個人,不論多大年齡,身上總是不同程度保留著自己家庭影響的痕跡。
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是孩子思想道德啟蒙的學校。
責編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