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體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實踐證明,良好的班集體,始終激勵著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使學生心情愉快,更加積極、輕松,充滿激情地投入學習、生活當中去。每一個學生都能心向一處看、勁往一處使,建立一個具有很強凝聚力的集體,就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風,筆者經(jīng)過苦思冥想,“禮、理、立、利”四個字蹦入腦中。
一、禮——行為符合禮儀規(guī)范要求
“禮”是儒家使用的一個概念,指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等?!岸Y”在中國古代用于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岸Y”是為人處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準?!墩撜Z》曰:“不學禮,無以立?!薄岸Y”,要求在各種類型的人際交往活動中,以相互尊重為前提,尊重對方,不損害對方利益,同時又要保持自尊,遵守社會公德,遵時守信,真誠友善,謙虛隨和?,F(xiàn)代禮儀強調(diào)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一定要把握適度性,不同場合、不同對象,應始終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交流雙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應當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禮儀規(guī)范要求。
中職學生自律性差,行為習慣不好,學習勁頭不足,自由成性,來源比較復雜,有的甚至好斗粗野,因此,對他們進行“禮”的教育,非常必要。人與人的交往,難免磕磕碰碰,如果禮讓在先的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遇到事就糊涂了,忘了“禮”字當頭,頭腦發(fā)熱,矛盾也就產(chǎn)生了。教師要告誡學生,成為同學是一種緣分,要時刻想著團結(jié),時刻想著“尊重、遵守、適度、自律”四原則。如果這些理念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可以說,想有矛盾都難。所以,在積極健康的班風形成過程中,“禮”字當頭是理所應當?shù)摹?/p>
二、理——理智控制行為
“理”,即講理性、講道理。理性,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是人的主要方面,對人起主導作用,它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為的標準和中心。人的一切思想和行為的變化都圍繞著這個標準和中心支配和擺動。道理,是事情或論點的是非得失的根據(jù)。所以,任何人處事都得講“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所以,遇到事情,要先想想自己所言、所做是否有理性,是否講道理,沒理性的、沒有道理的,就別張嘴、別行動。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產(chǎn)生各種各種是非,更不會出現(xiàn)矛盾,即使有,也是大化小、小化了。同樣,實際生活中,尤其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遇事欠考慮,不理性,控制不了自己,只圖一時發(fā)泄、一時過癮、一時沖動而釀成大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是確實存在的情況。所以,講理性,講道理,要常抓不懈。
三、立——確定人生奮斗目標
“立”,是指設立自己未來方向的志愿,也就是確定一個長遠的目標。人若有志,萬事可為;鳥貴有翼,人貴有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正則眾邪不生。人無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樣。立志是成功的動力,能讓人們?yōu)閷崿F(xiàn)目標而艱苦奮斗,憑借堅韌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巔峰眺望遠方。立志,貴在堅持,一個人不能沒有志向。沒有目標,人生就沒有目的地,就不可能有學習的動力,就不可能有所作為,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所以,要教育學生及早給自己定下人生的奮斗目標,定好方向,然后堅定不移地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人生有了目標,有了方向,就會有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把心思都用在學習上,有事可為,就不會滋生事端了。
四、利——利人利己
“利”,通俗地講,利益就是指好處。學生之間,在一起要好好共處,注意言行。如果話不投機,且不注意控制的話,很容易滋生事端。要減少事端,減少矛盾,就要注意說有利于自己及別人的話,做有利于自己及別人的事。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益處。有利的話常說,有利的事常做,就能做到利人、利己。這樣,大家都有獲益,何樂不為呢?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素質(zhì)弱者比較多,因此,提高中職生的整體素質(zhì),非常重要。學生的素質(zhì)提高了,自覺了,各種制度才容易繼續(xù)貫徹,日常行為規(guī)范才能做好,班級工作也更能做好。所以,“禮、理、立、利”值得宣傳,值得學習,值得推廣。宣傳學習推廣非常有必要。對于學生家長,要言傳身教;對于學生,老師同樣要言傳身教。老師以身作則,“形之于嚴,出之于愛”,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對學生投注愛心,從細節(jié)入手,因人施教,做好長期準備。
所以,師生共同努力,共同做到“禮、理、立、利”,學生的粗魯言行就可以得以控制,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之間矛盾就減少。這對學生、對班級、對學校、對社會,危害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減小。班級管理好,學校就穩(wěn)定,就可以為社會輸送更多優(yōu)秀合格的人才。這樣,學校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長春物業(yè)管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