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舊上海。多少年前的上海紙醉金迷,鶯歌燕舞,那里沉積著胭脂艷粉,充斥著交際花的盈盈笑語,一切鮮活著,卻又落入了歷史的塵埃。爾后,它被記住。令人窒息的上海仿佛是一個墜入風(fēng)月,曾經(jīng)紅極一時如今卻暮年已衰的胡同中的女人。她用她那昏花又帶著怨意的雙眼,小心翼翼地打量著眾生。
愛玲筆下,無處不彌漫著舊上海的氣息,仿佛每一字,都是舊上海的呼吸。
無疑,張愛玲是奇才。她本出生在富貴之家,可惜生逢末世,家道中落。父親是紈绔子弟,加速了家族的衰敗,而母親更是在張愛玲幼時便狠心離開,獨自奔赴巴黎。張愛玲,本該是千金小姐,而現(xiàn)實中不過是成長在封建黑暗家庭中心理畸形的女孩。而那一片繁華卻在腐化著舊上海的土壤,這倒也成全了張愛玲練達的眼力與孤峭的魂魄。此地生生世世再也難割難舍。當(dāng)你永世閉目于洛杉磯的時候,也是如此想的吧。
所以,后人說你滿紙都是病,是啊,那便如華美的袍上爬滿了虱子。
第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看到了葛薇龍用青春當(dāng)賭注換來的愛情,最終不過如凜冽的寒夜里喬琪銜在嘴里的煙卷上的火光,禁不住寒冷與黑暗便滅了。滅了的是夢中繁華,還是金錢上的愛情?滅的是葛薇龍的心。
心經(jīng),有誰在念心經(jīng)?曾幾何時,當(dāng)我明白許小寒與許峰儀的感情時,我只覺內(nèi)心難以接受。綱常倫理早已植入我的血脈,但愛玲筆下那顆顫抖的、埋藏著病與淚水的心,卻欲道破那種畸形的愛戀。那是她用文字如鏡子般寫出她的內(nèi)心。病,終歸是病,那是余生無法驅(qū)散的魔。讓我為你誦讀一次心經(jīng),不求驅(qū)病,只求心安。
病,不得不提《金鎖記》。封建家長制,成了多少女子的命中枷鎖,無形地、一寸寸地掐緊了她們的喉嚨,挨不過的便香消玉殞,挨過去的便“修成正果”,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再用枷鎖報復(fù)般地加諸后人,可惜再無人哼唱“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了,有的也只是一樣面孔的婆婆和命中無法擺脫的枷鎖。
舊上海已去,黑暗封建已去,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隨著一曲《夜來香》,埋葬在愛玲筆下。
【作者系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中學(xué)騰龍文學(xué)社社員,指導(dǎo)教師:彭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