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壺口看瀑布去!
清晨還頗大的吸引力漸漸被漫長的旅途磨損,加上黃土高原平淡無奇,車過宜川漸漸寂靜下來,歌聲笑語聽不見了,代之以鼾聲斷續(xù)。
忽然有誰從夢中猛醒,驚呼:雨來了,聽那隆隆雷聲??纱巴夥置黠L輕云淡,沒有變天。司機笑說,那就是壺口瀑布的響聲。真是先聲奪人!車上頓時活躍起來,個個側(cè)耳傾聽。如火車出站,航班起飛,放炮開山。感覺身體在顫抖,山在搖晃,車窗忽閃,大家的心也被強烈地震撼著,內(nèi)心的激動從眼神里迸射出來。
車在旅游管理處停下,大家迫不及待地跳下來,快步走下巖蹬,跑過石灘,來到面對瀑布的巨巖邊選好位置。只見滾滾黃水從高高崖頭跌落下來,挾風帶雨,雷霆萬鈞,如土山飛崩,黃海倒傾,濺起水霧騰空,蒸云彌漫,恰似從水底冒出滾滾濃煙。水底懸流激蕩,如開鍋沸水,浪滾鍋翻,泡沫簇擁。這霧,這云,這煙,這泡,皆呈現(xiàn)為黃色,散發(fā)著泥土的氣息,使這瀑布增加了質(zhì)重感,更使那吼聲如洪鐘悶雷,震蕩峽谷,氣吞山河。
大家聚精會神,全不知何時云破日出,那瀑布驟然亮起來,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那升騰的水霧因陽光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從天際插入,似長鯨飲潤;有的橫臥河上,如彩橋飛架;有的飄忽游移,像花團錦簇;有的續(xù)續(xù)斷斷,呈撲朔迷離。
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這氣勢、這風采驚得目瞪口呆,任飛雨濺沫淋個痛快。我拜倒在大自然的杰作下,不寒而栗,覺得自己這么渺小,“驕嬌”二氣蕩然無存。我覺著一股清流爽氣自百會灌入,注滿暄中、丹田,流迫周身,最后從勞宮、涌泉溢出;覺著接上了天地之氣,通了電流,調(diào)動磁場,加速血流,沖走了淤血濁氣,渾身清爽,繼而灼熱,氣力勃發(fā),精神倍增。我忽然領悟了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境界,光未然、冼星?!饵S河大合唱》的靈感,明白了為什么在民族危亡時刻,東渡抗日的將士們要選在這里誓師出征。
此前,我曾多次見到過黃河。在青海的約古宗列,它是美妙的一縷;在寧夏河套,它是平靜的一灣;在中游鄭州,它是浩蕩的波濤;在東流入海口,它是平穩(wěn)的漫流;而在壺口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壯的力量,磅礴的氣勢,看到了一條立體的黃河,一條完整的黃河,看到了它漫長的歷史,看到了它豐富的內(nèi)涵?;畹轿迨畾q,我才經(jīng)過壺口瀑布的洗禮,領悟到黃河的氣質(zhì),得到了它的真?zhèn)?。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潮?, 。從今天起,我才成為一個真正的黃河的子孫。
壺口,天下第一壺。盛滿了互助大曲,盛滿了西鳳、杜康,盛滿了汾酒、竹葉青,盛滿了陜北的米酒。當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渙,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們大家。
啊!壺口,我陶醉了。
(選自《山水清音/美文美讀》,有刪改)
探究練習
1.文章第三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何種寫法?有何表達效果?
2.本文語言很有特點,請從文中任選一句加以賞析。
3.文章第六段中寫道“我忽然明白了為什么在民族危亡時刻,東渡抗日的將士們要選在這里誓師出征”,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原因。
4.請在第七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恼Z句,使之與前面的分句構(gòu)成排比,同時與上下文自然銜接。
5.文章的題目是《陶醉壺口》,結(jié)尾又說“啊!壺口,我陶醉了?!备鶕?jù)你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說說作者是因壺口瀑布的什么陶醉了?
【隋艷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