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曲是元代文學(xué)樣式的代表,包括元雜劇和散曲。元曲中的祈使句從開放的系統(tǒng)分為形式類和意義類。本文從祈使句的形式和意義兩個大的方面,對《元曲選》中祈使句進行了窮盡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元曲中的祈使句在類別上非常豐富,祈使語義寬泛。
關(guān)鍵詞:《元曲選》賓白 祈使句 類別
祈使句是《元曲選》中最常用的句式之一,在賓白的對話中,人物對對方的要求、命令、勸說等多用祈使句來表達。據(jù)筆者封閉統(tǒng)計,《元曲選》賓白中共用祈使句7172例,數(shù)量相當大,這為我們封閉研究提供充足的語料。關(guān)于祈使句的分類,我們采用袁毓林對祈使句分類的系統(tǒng),即把《元曲選》中的7172例祈使句分為形式類和意義類兩大類型。
一、形式類
從結(jié)構(gòu)形式上看,祈使句可以分為兩類: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肯定祈使句不使用否定詞。有6191例。如:
你與我請將李社長來者。(《合同文字》.0.421)
哥哥救我咱。(《魔合羅》.3.1378)
否定祈使句要使用否定詞,有981例。如:
孩兒,你不去罷。(《盆兒鬼》.0.1389)
哥哥,你省煩惱,將息你那病癥。(《鐵拐李》.2.501)
這些否定祈使句是一重否定的祈使句。否定詞主要包括“休(650)”、“不(8)”、“莫(17)”、“無(1)”、“勿(16)”、“休要(58)”、“不要(148)”、“不必(33)”、“不可(23)”、“不許(3)”、“不須(2)”、“莫要(1)”、“?。?4)”、“少(3)”、“省可里(2)”、“少要(2)”等。否定祈使句還包括雙重否定的祈使句,如:
楊國忠之言,陛下不可不聽。(《梧桐雨》.0.349)
總的來看,在《元曲選》中,祈使句既有肯定形式,也有否定形式,否定祈使句不僅有一重否定,還有雙重否定。這與古代漢語及現(xiàn)代漢語階段的祈使句形式特點相同。從我們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來看,肯定祈使句最多,占86.32%,否定祈使句只有13.68%。但是,在否定祈使句中,否定詞特別豐富,使用頻率也表現(xiàn)出不平衡性,“休”是最常用的否定詞,共650例,占66.26%。根據(jù)楊榮祥對禁止類副詞的研究,近代漢語口語中‘休’在北方話中最常用,祈使句中“休”的使用情況也反映了這一特點。
一般認為,否定詞“不”只表示單純的否定,而不能用于祈使句表示勸阻和禁止等,其實,“不”用在祈使句的用法在近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階段都一直存在。在《元曲選》中,“不”用在祈使句中,大多表示勸阻的意義,句末用語氣詞。這與現(xiàn)代漢語階段的“不”的用法相同。劉月華認為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單純否定,但當“說話人不希望某動作、事情發(fā)生或繼續(xù)進行時,可以用‘不’制止對方”,并且,“這樣用時,句末往往用‘吧’,語氣委婉”。
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別”、“沒”、“沒的”在《元曲選》賓白中表示祈使否定的用法,但是,據(jù)楊榮祥的研究,這幾個否定詞在近代漢語階段存在這種用法,如:
別引逗出半點風聲,夫人她治家嚴肅狠情性。(《元曲選?梅香》.1.1152)
你只記在心,防了他,也沒則聲。(《金瓶梅》五十三回,1431頁)
(潘金蓮):“……,賊萬殺的奴才,沒的把我扯在里頭,說我招惹他!……”(《金瓶梅》二十五回,651頁)
第一例是元曲唱詞中出現(xiàn)的,這類情況很少。
二、意義類
從表意功能上看,祈使句可以表示建議、請求、勸阻、命令、禁止、乞免等。一般而論,表示建議、請求、命令的語義的祈使句用肯定形式;表達勸阻、禁止、乞免的語義的祈使句用否定形式。“命令句”和“禁止句”不僅在肯、否形式上相對,而且在使用的語境及祈使強度大小上都大致相同,我們把它們歸為一大類——“命令句和禁止句”。所以,祈使句的意義類根據(jù)語氣委婉的程度又分為三類六種:命令句和禁止句、建議句和勸阻句、請求句和乞免句。
1 命令句和禁止句
命令句傳達要受使人做某事的指令行為,含有命令的祈使意義,語氣比較強。如:
張千,快放他下來。(《金錢記》.2.21)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在《元曲選》中使用最多,主要用于社會身份高的人對社會身份相對低的人發(fā)出祈使指令。與之相對的禁止句也大多用于這種語境,表示禁止受使人做某事,語氣比較堅決,句中要用否定詞語。如:
眾宮娥不要走的響,待朕悄地看咱。(《漢宮秋》.2.5)
2 建議句和勸阻句
建議句的作用是建議、勸告受使人做某事。在使用建議句的語境中,一般表現(xiàn)祈使人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或是該情景不宜采用發(fā)號施令的方式,因此建議句的語氣比較委婉。如:
哥,喒茶房里尋他去。(《東堂老》.1.209)
這類句子的作用是建議、勸告受使人做某事,與它相對應(yīng)的否定式是勸阻句。勸阻句是勸阻受使人做某事,語氣也比較溫和,句中要用否定詞。如:
[卜兒做勸科]老的也,你休打他。(《老生兒》.3.380)
3 請求句和乞免句
請求句和乞免句語氣最委婉。請求句表現(xiàn)祈使人請求受使人做某事。在使用請求句的語境中,祈使人因有求于受使人,用請求的語氣表達希望對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因而語氣中帶有恭敬、謙卑的意味。句中的施為動詞“請”、“告”、“乞”、“煩”、“央及”等可以顯現(xiàn)。如:
告大人與俺相公做主咱。(《爭報恩》.2.165)
這類句子的作用是請求受使人做某事,與它相對應(yīng)的否定式是乞免句。乞免句的作用是請求受使人不做某事,語氣謙卑、委婉。如:
好客官,不要在這里作賤,我替你。(《朱砂擔》.1.391)
從意義角度給祈使句分出來的類別是比較模糊的,因為這幾類祈使句每類都有一定的語法形式特點,但類與類之間又沒有十分嚴格的形式上的區(qū)別。而且,筆者認為祈使句的意義類別應(yīng)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我們可以根據(jù)祈使句使用的具體語境歸納總結(jié)出新的意義而增加祈使句的意義類別。因為祈使句所表達的意義,在具體的語境中,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歸納或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張美蘭在給《祖堂集》祈使句分類時,就包括表示“命令、禁止、請求、勸戒、希望、商量和嘗試”意義的祈使句等。而方霽把“說話人具有絕對權(quán)威,但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自降絕對權(quán)威又不失相對優(yōu)勢,使用直接但不強硬的要求語氣”的歸為“要求句”,但本文仍歸為“命令句”一類,我們認為它是語氣相對緩和的命令句。由此可以看出,祈使句的意義類是比較模糊的分類。在實際操作中,有些類別的祈使句在語法形式上缺乏相應(yīng)形式標志,不好劃歸為哪一類。
總之,本文從祈使句的形式和意義兩個大的方面,對《元曲選》中祈使句進行了窮盡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元曲中的祈使句在類別上非常豐富,祈使語義寬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