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優(yōu)化語文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是語文教育工作者潛心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不同的語文課堂氣氛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不同,優(yōu)化課堂氣氛,可以提高語文教學實效。
關鍵詞:教學 課堂氣氛 實效
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是搞好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教育機智,優(yōu)化課堂氣氛,是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關鍵,也是語文教育科研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語文課堂氣氛的類型及特點
不同的語文課堂氣氛,其特點及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氣氛有三種突出的類型,即和諧活躍型、單調(diào)沉悶型和松散混亂型。
1 和諧活躍型: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師和學生保持活躍的教學信息交往。表面上似乎秩序不大好,實際上在教師運用靈活的教育機智的指導、調(diào)節(jié)下,整個課堂不斷按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某教師在講授初中語文課文《狼和屠夫》時,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一些小組推薦同學分角色扮演狼和屠夫,另外的小組對同學的扮演進行點評。然后又進行小組角色互換,這樣把主要課堂交給學生自己,教師只是適當就臺詞進行解釋,并掌控一下班級氣氛,不至于過于喧嘩即可。學生通過這種自主學習,變換表演和評論的角色,既能有效掌握課文中的字詞讀音和意義,同時又能深刻領會課文的主題思想,對屠夫的機智勇敢和狼的兇殘狡猾得到認識,并且在自己當演員和觀眾的角色互換中加深對作者寫作手法的體會,這樣老師像一個高明的導演一樣,只用極少的言語和板書,卻收獲了“不教而教”的特殊效果。
2 單調(diào)沉悶型: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和全班學生主要保持單向交流,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意圖得以實施。有一位教師講到杜甫的《石壕吏》時,給學生介紹說杜甫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別》,這時候一個學生提問說,老師,為什么是“三吏”而不是“三官”呢?老師害怕學生的討論會讓課堂紀律變得混亂,就說這是基本常識,讓他們死背硬記就行。學生非常失望,雖然能夠記住,但是并沒有真正理解,因此對教師的講解也就失去興趣。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失去一次深入了解中國政治體制的常識的機會,而且學生的求知欲被教師所壓抑,一次非常有益的爭辯也胎死腹中。
3 松散混亂型:有的語文教師試圖活躍課堂氣氛,但缺乏管理課堂的經(jīng)驗和能力,學生有時甚至故意搗亂,教師對課堂失去控制,只好放任自流。有一位老師在講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一位學生提到課文中的美女蛇,問老師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美女蛇。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就讓他們討論,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說起他們聽到的各種傳說,甚至拿班上長得漂亮的女生開起玩笑,弄得她們嚎啕大哭。由于老師沒有及時引導,到最后課堂成為純粹的哄鬧。雖然形式上和單調(diào)沉悶型不同,結果卻殊途同歸,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不同語文課堂氣氛類型教學效果差異的原因分析
氣氛不同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和心理活動差異很大,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與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有關。語文教學的成效依靠交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往過程是以語文教材為媒介的信息交往過程。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的說明和解釋為主來達到教育目標,沒有對學生的反應作出反饋,所以不能考察反應的強化作用和學生的理解程度。因此,活躍的語文課堂首先應有的活躍的學習活動。
其次,與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的激發(fā)有關。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主要指學習興趣和學習目的。要把語文課堂搞活,關鍵在于依靠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知識的熱愛,用知識之火燃起學生的學習之情。
第三,與教師組織教學的態(tài)度和技巧有關。教師對語文學科的熱愛和對教學的熱情,能影響他的學生形成同樣的態(tài)度。反之亦然。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會在一堂課中巧妙地激發(fā)一、二次學習的高潮狀態(tài),把有意和無意注意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強烈的注意中心,緊緊地抓住每個學生的心。
三、優(yōu)化語文課堂氣氛的策略
優(yōu)化語文課堂氣氛的關鍵在于要認識學生的共同心理特點,運用教育機智,適時地把課堂搞“活”,從而保證教學順利地活躍地進行。
1 要在學生中樹立教師的威信,保證老師的主導作用。
樹立威信的第一步是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的成長,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好學生。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對教師威信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非常重要,一則幽默的小故事,一句提綱挈領的名言,一首聲情并茂的詩歌朗誦,都可以迅速將學生帶入語文學習的情境之中,為他們的學習確立一個好的開端。
2 根據(jù)學生認識興趣的特點與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效果。
正確地運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無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特點引起的,刺激物本身的特點既可以成為順利地完成教學的因素,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善于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防止它的不好影響。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師要把比較枯燥的語法和邏輯知識,盡量用形象的故事或者卡通圖片等做展示,使學生們被所學習的內(nèi)容吸引,這樣學生才能學得進、記得牢,并真正把課堂所學的只是內(nèi)化為自己的素質(zhì),能說會寫,對語文這門學科始終熱愛不渝。
3 根據(jù)學生心理需要的特點,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喚起學生主動的學習熱情。
針對學生心理需要的特點,教學上可以用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方式為主進行教學,這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是思維的“引爆物”,不僅滿足了學生獲取知識與思想交流的需要,還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使課堂出現(xiàn)積極的學習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一名高明的導演,既能夠引導學生激發(fā)各自的潛能,充分運用他們各自的知識儲備,去理解作品,同時科學地啟發(fā)學生進行討論,求同存異,進一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優(yōu)化語文課堂氣氛,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可能地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