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霧都孤兒》中的南希在她短暫而悲慘的一生中犯下了很多過失甚至罪惡,但她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洗凈了污濁的人生,向世人展示了傷痕累累卻純真善良的靈魂,這正可謂是“喋血玉殞骨亦香”。本文將南希既罪惡又善良的雙重性格進行剖析,并分析其成因。
關(guān)鍵詞:《霧都孤兒》南希 罪惡 善良
《霧都孤兒》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這部小說反映了十九世紀早期英國資本主義社會殘酷不堪的現(xiàn)實生活。狄更斯本人就出生在十九世紀英國的一個窮人家庭,因此他用真實、獨特的視角描述了當時社會的丑陋面孔,揭露了隱藏在倫敦狹窄、骯臟的街道之下的恐怖與罪惡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吃人本質(zhì)。
狄更斯在小說中刻畫了幾個被迫做賊的青少年形象,南希就是其中之一。在整部小說中,南希并不是主角,涉及篇幅也較少,但正是這個不太引人注目的人物,在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下,成為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南希是一位個性中充滿矛盾的年輕女子,她是天使和罪惡的結(jié)合體。一方面,她在費金的控制下成為了女盜賊,犯下了無數(shù)的罪行;而另一方面,她意識到了自己的恥辱和盜竊集團的罪惡,因此她盡全力將奧利弗從盜竊集團中解救出來。在她短暫而悲慘的一生中,南希犯下了很多過失甚至罪惡,但她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洗凈了污濁的人生,向世人展示了傷痕累累卻純真善良的靈魂,這正可謂是“喋血玉殞骨亦香”。
一、南希的罪惡
最能證明南希罪惡的是她將奧利弗劫持回費金家的這件事情。奧利弗因為沒有錢而天真地跟隨費金的兩個同伙出去“干活”,直到最后才意識到他們干的是偷竊勾當。恰利哥兒倆偷了布朗勞先生的絲手絹飛也似地逃跑了,留下奧利弗被警察抓住。在即決裁判所里,目擊者書攤主人證實說是另外兩個孩子偷竊了東西,而非奧利弗。布朗勞先生覺得奧利弗的長相與一位友人寄存在他那兒的一幅女人畫像酷似,于是產(chǎn)生了同情和興趣,就把他帶回了家,讓自己的管家貝德溫來照顧他。賽克斯和費金擔心奧利弗會出賣他們,于是決定要把奧利弗帶回來。他們想讓貝齊去打聽奧利弗逃到哪兒去了,但貝齊機智地拒絕了。于是他們又勸說南希去打探。雖然南希起初堅定地表示不情愿,但最終還是在賽克斯的軟硬兼施下照做了。她將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賽克斯和費金,原來奧利弗并沒有被警察局起訴,而是去了一位紳士的家。南希知道自己這樣做就意味著要把奧利弗重新帶回地獄,但迫于賽克斯和費金的淫威,帶著聽天由命的心理,她還是這樣做了。她打破了奧利弗在布朗勞先生家的幸福生活,把奧利弗劫持回了費金家。雖然南希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深感后悔,但我們不能否認是南希找到了奧利弗,并將他劫持回了費金的盜竊集團。她的這一行為足以證明她性格中罪惡的一面。
小說的最后,南希決定幫助奧利弗從蒙克斯的圈套中逃離出來,但同時她也說自己不會出賣同伙,這表明她是想保護盜竊集團的。毫無疑問,這樣的行為引起了負面的社會影響。如果這樣的盜竊集團不受到懲處,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像奧利弗這樣天真的孩子受到傷害。南希的罪惡行為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使社會變得更黑暗。
二、南希的善良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南希性格中罪惡的一面,但南希內(nèi)心對窮苦孩子的同情和良知并沒有泯滅。南希在小說中首次出現(xiàn)是在第九章,狄更斯從奧利弗的視角這樣描述她:“她也許說不上漂亮,但臉色相當紅潤,看來很結(jié)實、健康。見她的舉止灑脫大方,奧利弗心想,這一定是位好姑娘?!钡腋惯@樣的描述是想告訴我們南希的確是一位好姑娘,她之后的行為也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聰明和善良。
南希的善良主要體現(xiàn)在她對小奧利弗的保護中。被南希劫持回盜竊集團之后,奧利弗試圖逃跑尋求警察的幫助,但又被賽克斯和費金抓了回來。南希無比同情奧利弗,于是幫助他免遭費金和賽克斯的鞭打:老猶太費金用木棍在奧利弗肩背上狠狠地打了一下,正想打第二棍,忽然南希沖上前去把棍子從他手中奪了下來。她將木棍往火中一扔,用力之猛,竟使幾塊燒紅的煤從爐內(nèi)飛出來撒了一地?!拔也荒苎劭茨銈冞@樣干,費金!”南希喊道?!澳銈円呀?jīng)把孩子弄到手,還要怎么樣?”此時,南希心中喪失已久的良知被喚醒,她對費金大叫道:“在我是個小孩兒的時候,年齡還沒有他一半大,我就為你做賊!從那時起,這一行我已經(jīng)干了十二年,為你干了十二年。你知道不知道?說呀!你知道不知道?”毫無疑問,是南希找到了奧利弗并把他帶了回來。但當費金用木棍狠打奧利弗時,南希震驚了。她站出來保護奧利弗,向費金和賽克斯怒吼。這是她第一次有勇氣站出來反對罪惡的費金和賽克斯以及他們的盜竊集團。南希的言行使我們震驚,并足以使我們感受到她的善良品格。
在小說的最后,南希意識到了她自己和盜竊集團的罪惡,所以她盡全力幫助奧利弗逃離盜竊集團。孤兒奧利弗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就更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哥哥了。但蒙克斯知道奧利弗是他的弟弟。在南希的幫助下,羅斯小姐和布朗勞先生的正義戰(zhàn)勝了罪惡的蒙克斯、費金和賽克斯,從而使奧利弗的身世之謎公諸于眾。蒙克斯來倫敦不是為了和兄弟團聚而是為了獨吞父親的遺產(chǎn)。根據(jù)父親的遺愿,如果奧利弗犯下罪行,他就得不到父親的任何遺產(chǎn)。通過秘密調(diào)查,蒙克斯得知奧利弗落入了費金手中,于是他與費金做了一筆交易——如果費金將奧利弗長期控制起來,并使其終身為賊甚至入獄,就可以得到一大筆錢。為了獨吞父親的遺產(chǎn),蒙克斯毀滅了所有可以證實奧利弗身世的遺物。一切似乎都做得天衣無縫。但躲在角落里的南希聽到了他們的陰謀,她再次被深深震驚了。在決定告訴羅斯小姐這個秘密之前,她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南希走上大街,困惑得不知該往哪兒走。突然,她站起來,加快步伐,朝著與賽克斯約定地點相反的方向跑去。跑得精疲力竭了,她停下來歇息了片刻。南希仿佛突然想到了自己,悲嘆自己無力完成決心要做的事情。她擰了擰雙手,突然哭了起來。她感到很無助,但眼淚減輕了她內(nèi)心的痛苦。從以上的描述,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南希經(jīng)歷了痛苦的掙扎——她不知是否應該將蒙克斯和費金的陰謀告訴羅斯小姐。但幾天之后,南希本性中的善良最終戰(zhàn)勝了心中的罪惡。因此她決定在倫敦大橋上告訴羅斯小姐全部秘密。
作為費金盜竊集團中的一員,南希的確犯下了許多偷竊的罪,但當奧利弗處于危險中時,她立刻伸出援手去幫助奧利弗,并表現(xiàn)出了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也正是因為南希將奧利弗的身世之謎公諸于眾,才改變了奧利弗的命運。南希善良地對待小奧利弗,她對小奧利弗的幫助最終招致了賽克斯對她的殘害,使她倒在了血泊之中。但這一次,南希完成了從惡魔到天使的心靈洗禮,完成了從罪惡到善良的巨大轉(zhuǎn)變,也實現(xiàn)了思想和行動的巨大突破。
三、南希雙重性格的成因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南希具有既罪惡又善良的雙重性格。這種特殊的性格特征必定有其形成的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
在小說中,雖然狄更斯沒有對南希的身份和年齡進行詳細的描述,但我們可以從中得知南希不到六歲就在費金的盜竊集團里為他做賊。當她第一次在小說中出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盜賊了,而且還是一個與賽克斯生活了十二年的情婦。但她的家在哪兒?她的父母在哪兒?或許她是一個因父母無力撫養(yǎng)而被遺棄了的孩子;或許她與奧利弗一樣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孩子。為了生存,她別無選擇才以盜竊為生的。南希悲慘的命運正是她雙重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南希的性格特點并不是狄更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對十九世紀英國社會的一個真實寫照。
在狄更斯寫《霧都孤兒》這部小說時,整個英國正處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這是一個發(fā)生巨大變革的時期。工人們的生產(chǎn)效率提高,商品的價格下降。這就使窮人和有錢人一樣,能用上這些商品。各種發(fā)明和技術(shù)革新也給英國經(jīng)濟注入了新的力量,英國成為了一個“世界工廠”。但在工人階級繁榮富有的幌子之下,社會底層的人們則遭受著貧窮和不幸——為了生存,婦女和兒童進入危險骯臟的工廠出賣苦力。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霧都孤兒》這部小說成為了當時英國社會尤其是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這樣一種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變得越來越淡漠。這種冷漠的人際關(guān)系成為了南希雙重性格形成的又一原因。
狄更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當時流行的罪惡觀念和等級觀念的影響,所以他在潛意識中認為人生來是不平等的。他的這種思想觀念必然影響了他對南希性格的塑造。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在小說中,南希曾對賽克斯建議說:“悔過自新永遠不會太遲?!钡腋乖谛≌f的很多地方也提及了南希對悲慘命運的抱怨,但由于封建罪惡觀念和等級觀念的束縛,她覺得自己身處底層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惡有惡報”注定要為她犯下的罪惡而遭受懲罰。因此,她說:“一把鎖將我和以前的日子鎖在了一起。如今我想脫離它,離它遠遠的,但是我又不能離開它。走得太遠的路已經(jīng)不能回頭?!鄙踔猎诿媾R死亡時,南希依舊還在祈求得到原諒,但這一切都于事無補。南希思想里這種根深蒂固的罪惡觀念和等級觀念必然促成了南希雙重性格的形成。
四、結(jié)語
《霧都孤兒》中的南希形象是文學領(lǐng)域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狄更斯借這一形象向世人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偽善及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南希這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女子即使擺脫了盜竊集團的束縛也無法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她只能服從命運、隨波逐流。她在費金的盜竊集團中犯下了許多偷竊的罪行,但她靈魂深處的善良從未泯滅。當看到奧利弗遭受費金的迫害和蒙克斯的陰謀時,她義無反顧、勇敢無畏地幫助奧利弗與命運抗爭,最終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告訴世人這個傷痕累累的靈魂仍舊善良純真,仍舊應該得到世人的尊重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