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章詒和對吳祖光講述她在服刑期間結(jié)識的各色女性囚犯。吳祖光激動地對她說:“詒和,把你剛才說的,落到紙上,就是中篇。趕快寫吧!”果然,三十年后,章詒和逐步開始將這些落到紙上。2011年5月,她出版了《劉氏女》。半年后,又出版了姊妹篇《楊氏女》。
《楊氏女》和《劉氏女》一樣,皆是以真人真事為藍本,講述亂世中一個小女子的命運。楊氏女本來和青梅竹馬的鄰居何無極戀愛,后來因親戚誘導(dǎo)騙婚,被迫嫁給了軍官劉某。但楊始終傾心于何,歸鄉(xiāng)后與其重燃舊情。軍官發(fā)覺后,拼命虐待楊氏,激怒何某,砍傷軍官。何無極被判死刑。楊氏以“反革命階級報復(fù)”的罪名被判處二十年有期徒刑。入獄后,又自愿與指導(dǎo)員發(fā)生關(guān)系,致指導(dǎo)員身敗名裂,自己的命運也以悲劇告終。
章詒和以細膩優(yōu)美的文筆,將楊氏女的一生簡明扼要地勾畫出來。盡管,小說仍然過于短小,缺乏細節(jié)描寫,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化,但仍不失為一篇精彩的故事。章詒和的散文常常摻雜著過度抒情,但小說卻完全采旁觀者的角度,相對冷靜地敘事。她不打算在小說中講制度,也不打算談?wù)?。但是,完全不談卻不可能,畢竟,這還是一個和政治有關(guān)的故事。
楊氏女的故事,可以用“小人物的命運受政治影響而改變”一語來形容。比如,若無階級成分的差異,楊本可以自然地和她愛的何無極在一起,幸福平淡地度過一生。但是,身份的不平等,軍民尊卑的懸殊,使得她不得不被迫屈身于劉姓軍官,最后愛恨糾結(jié),以致釀成慘劇。她的許多獄友們亦是如此。有因講一句錯話而被判刑二十年者,也有罵一句領(lǐng)袖被當眾槍斃者。在勞改農(nóng)場中,楊氏女等囚徒也受到種種非人的待遇。盡管章詒和一再聲明對控訴不感興趣,但仍會不時地突出政治對人性和個人生活的摧殘和壓抑。
但是,章詒和還希望通過文學(xué)作品剖析人性。這或許也是她從表達深度有限的散文轉(zhuǎn)到小說寫作的原因之一。似乎越到晚年,她越對諸如體察人心幽微之類的事感興趣。無論寫劉氏女還是楊氏女,他都認為,人性是微妙的、易變的、不可靠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如劉氏女當年以極為殘忍的手段殺害夫君,不過是出于厭惡丈夫患病的一念。而楊氏女本身也充滿矛盾,她一方面羨慕都市的繁華,一方面又放不下真正傾心但貧窮低微的戀人。在各種沖突之中,她一會兒渴望真愛,希望擔當,一會兒又不能拒絕權(quán)勢的誘惑,最后才釀成悲劇。因此,雖然政治凜冽堅硬,但個人仍具有某種程度的選擇權(quán)。只是因為人性的脆弱,才使人無法抵擋種種誘惑,做出錯誤的選擇。
白先勇曾經(jīng)說過,文學(xué)并非說教,也不只是一種藝術(shù)。作家的職責是寫出人的困境、人的苦處,并引起讀者的共鳴與同情。章詒和從散文轉(zhuǎn)到小說,探討內(nèi)心,談?wù)撊诵?,實際也正是做這樣的嘗試。從這個角度講,作為小說家的章詒和值得肯定。但是,通過《楊氏女》回顧以前的《劉氏女》,可以發(fā)現(xiàn),章詒和的小說寫作似乎逐漸有一種同質(zhì)化的趨勢。
盡管,從個人的角度講,如楊、劉這些每一個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都曾愛過恨過生活過,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她們都應(yīng)該有一部屬于自己的傳記。但從另一個角度言之,她們的故事卻又是大同小異的。這無非是一個亂世中政治、人性和愛欲三者互相糾纏的故事。(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