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堅強、樂觀的品格和心態(tài),但很多時候,卻在潛移默化中為孩子樹立了負面的榜樣。假如媽媽在遇到困難時表現(xiàn)出膽小、懦弱、擔心、無助等行為,或者掩面而泣的時候,孩子敏感的心靈就會受到感染,從而變得敏感和膽怯,而如果媽媽在經(jīng)歷苦難的時候可以堅強勇敢、樂觀面對,那么孩子也將形成堅強勇敢的意志品格。
為了讓幼小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孩子尚未真正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作為母親,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流淚,讓他認為媽媽就是他無比堅強且永遠堅實的依靠,只有這樣,他才能漸漸變得堅強和勇敢起來。
用愛教會孩子堅強
美國心理學家郝洛德·傅斯博士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常被父母擁抱的孩子,性格會更堅強,因為在父母擁抱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感到自己是被需要和被喜愛的,從而產(chǎn)生極大的安全感。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無論做什么,都有關(guān)愛的人做堅強后盾時,他會更勇敢、更自信。
告訴孩子,堅持就是勝利
在鍛煉孩子意志的過程當中,父母應盡量制定和他身心發(fā)展相一致的任務(wù),并經(jīng)常告訴他,堅持就是勝利,要求并督促他將每一件事情做完。對孩子堅持做事的習慣,父母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增強孩子的強者意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強者意識,居里夫人將大女兒帶到戰(zhàn)爭前線救護傷員,讓她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得到鍛煉,以使她真正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運用暗示或鼓勵的做法培養(yǎng)孩子的強者意識,并為他做出表率。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為了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父母可以在生活當中故意設(shè)置一些難度不等的情景,讓孩子逐步經(jīng)受磨練,并適當讓他吃苦頭,有目的地培養(yǎng)他的耐挫力。
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氣質(zhì)
要及時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氣質(zhì),比如摔跤或受輕傷不哭、敢于在眾人面前說話和表演、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不怕黑暗、敢一個人在房間里睡覺等。對比較膽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還應根據(jù)實際情況,找出合適的鍛煉方式。
做孩子的好榜樣
想讓孩子變得堅強,父母首先要堅強起來,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勇敢,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膽小怕事的情緒。當孩子摔傷或擦傷的時候,父母盡管著急,也要裝出無所謂的樣子,對孩子的傷勢要輕描淡寫,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很好的暗示,使他自然而然地學會坦然面對。
責編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