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的書面解釋:清白廉潔。日常生活中,人們偏愛用清廉二字去透視各級官員,認(rèn)為手中握權(quán)或掌管錢財?shù)念I(lǐng)導(dǎo)們才與清廉有關(guān)。其實(shí),普通百姓甚至幼小的孩子也可能倒在腐敗的“溫床”上。因?yàn)槿硕加斜容^的天賦、模仿的本能、追隨的意識,所以,塑造清廉品格,還是先從娃娃說起喲。下面的三個故事或許能讓我們年經(jīng)的爸媽們有所感悟的。
第一個故事是關(guān)于一個小男孩的。我在馬里蘭州居住時,鄰家有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我感覺,他總是盯著我,我一出來澆花,他趕緊提個塑料筒跑過來,找我要肥料:“阿姨,我也想喂喂我們屋里的花,等我們有了花園,就去買肥料?!睂λ囊?,我雖有想法,但我總是一次不落地滿足孩子的愿望。
一天早上,我到信箱去郵信,小男孩跑了過來,甚是興奮地指給我看:“阿姨,我家也有玫瑰花了?!?/p>
猛回頭,一棵尚未栽種的粉玫瑰在風(fēng)的吹拂下,正極其嬌美地?fù)u曳在小男孩的前窗下。我信步湊上前去,托起一朵:“這么漂亮的花,在哪兒買的?”
小男孩瞇眼笑:“不是買的,昨天晚上,是我姨夫從一個花園里抱到我爸車上的?!蔽颐摽谥眴枺骸皼]花錢?”“沒有。”
“你姨夫要是被人抓到怎么辦?”我壓低了聲音。
“我爸爸說,就說我們不知道在哪兒交錢不就沒事了?!?/p>
對答如流,五歲的小孩!
我本能地四下張望,生怕讓誰聽到。我忽地清醒了,這里是美國,一左一右都是美國人,即便聽到他們也聽不懂中國話。
小男孩扯了一下我的衣角:“阿姨,你能給我兩勺綠色的肥料嗎?我想喂喂玫瑰花。”小男孩的表情,小男孩的“機(jī)智”與純真,著實(shí)弄痛了我的心。我不知該跟他說什么,好像我說什么都沒用。我不知該不該給他肥料,好像給也不對,不給也不對。
我后退一步仰頭上望,目光正好與小男孩的媽媽相遇。她正趴在窗臺上笑呵呵地往外看,看我、也看她兒子。她笑得從容,笑得幸福,也笑出滿心的期待,等我給肥料。
第二個故事是關(guān)于老家一個小女孩的。在小女孩六歲的那年夏天跟母親去大連看大姨。一天晚上,小女孩去找小伙伴劉翠花跳皮筋,下樓出門右轉(zhuǎn),一扭頭便看到大姨、姨夫和他們的兒子正在自家開的木匠鋪門口吃西瓜。見此情境,小女孩趕緊退到墻角,心想,可不能從他們面前過,要是讓他們看見了,該以為自己是特意下來饞他們的大西瓜呢!
想到這里,小女孩調(diào)頭回家了,忙著跟媽媽解釋自己為何沒去跳皮筋的原因,完了還不忘補(bǔ)上一句:“媽,咱不饞大姨的西瓜哦?!闭f話間,在小女孩大姨隔壁開自行車鋪的孔大哥抱著一個大西瓜連呼帶喘地來到了小女孩面前。
孔大哥把一個長圓的大西瓜往膝蓋上“砰”地一磕,一半遞給了媽媽,一半塞給了小女孩。
媽媽與小女孩各捧著半個西瓜,不知所措地一起發(fā)愣。
孔大哥摸著小女孩的頭,“你剛甩著皮筋兒下樓,大哥全看到了?!?/p>
“你那兩只小眼兒,光注意你大姨他們了,哪還顧得往別處瞅哇!其實(shí),大哥就坐在另一邊扇扇子?!?/p>
第三個故事是關(guān)于我在北京的一個老熟人。他們夫婦二人都有份極其體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錯??煽v觀他們的人生,除了吃,還是吃。平時一聽說哪兒有飯局,他們是該去也去,不該去也愣要削尖了腦袋地往里擠。而擠進(jìn)去的理由只有五個字:不吃白不吃。日出日落中,不吃白不吃,已成了他家的文化,變成了生命的靈魂、行動的指南,且代代相傳。聽朋友說,他們那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孫女,一聽到“吃”,就鸚鵡學(xué)舌般地瞎叨咕:“不吃白不吃?!?/p>
我母親生前常說:“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在肚子里留一輩子,能留一輩子的是一個人的名聲。”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立立人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咳丝刻炜孔嫔?,不算是好漢。”
先人教誨如此直白,讓孩子聽懂,記住,難嗎?答:要能記住,想不清廉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