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開設音樂鑒賞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從近幾年的新課程改革來看,音樂教學似乎找到了許多新途徑,但還有些學生仍然對音樂課毫無興趣。因此,只有找到音樂鑒賞課的問題所在,然后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才能提高音樂鑒賞課的效率。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存在的問題
1.音樂鑒賞課偏離了“音樂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導致課堂上呈現(xiàn)出“去音樂化”的傾向
教師必須借助音樂、人的五官感覺、語言文字、圖像畫面等因素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但是,傾聽才是音樂鑒賞課最主要的方式。另外,由于音樂具有時空的延伸性,因此,在教學中始終要留給學生傾聽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
2.忽視以音樂元素為通道的音樂鑒賞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只注重音樂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即它的音響特征。其實,作為一門藝術,音樂還包含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元素。學生能通過聽覺感受音樂的表層,卻無法深入其內(nèi)涵,是因為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忽視了以音樂元素為通道的音樂鑒賞,導致學生無法深入音樂的內(nèi)涵,更不用說進一步去感受和揣測音樂內(nèi)部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其中的社會意境和生活思想。
3.學生的情感參與和審美體驗處于被動狀態(tài)
由于教學形式單一,學生通常在教師規(guī)定的范圍里,不能主動、積極地融入音樂作品中。這種音樂鑒賞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長此以往,必將使學生失去對音樂的興趣,造成學生的心理疲勞。
4.對音樂作品標準化的分析評判,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
任何一首音樂作品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它們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音樂形象也不盡相同。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通常要簡單地介紹和分析音樂作品,然后再引導學生按照既定的設想去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這種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生千篇一律地理解音樂,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抑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二、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新突破
1.強調音樂為本,以學生的感受與鑒賞為主
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因此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音樂學科的特性,通過藝術感知的途徑和方式,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音樂課堂。同時,教師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深入挖掘,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通過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在音樂的感知和體驗中釋放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獨特感悟。
2.加強音樂元素在音樂鑒賞課中的戲份
在音樂鑒賞課上,不僅要讓學生感悟表象的音樂作品,更要讓他們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在美,讓學生感知音樂元素的表現(xiàn)功能與作用。音樂元素具體體現(xiàn)在音樂作品中的節(jié)拍、旋律、速率、音調和音色等方面。只有當學生通過這些音樂元素去感知音樂作品時,他們才能真正完成對音樂藝術的鑒賞和探究。
3.實施多元化教學,豐富展現(xiàn)音樂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nèi)祟愇幕墓鍖殻c其他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它不是語言卻比語言富有更多的內(nèi)涵。學習鑒賞音樂,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世界情懷和民族意識,加深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
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的必修課程。作為提高學生智力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操的有效方式,音樂鑒賞應當?shù)玫皆絹碓蕉嗟闹匾?。教師要努力提高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效率,使音樂成為終生與學生相伴的藝術。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