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要幫助學生找到習作素材的來源,并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的素材,通過有效閱讀積累習作的語言,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方法。
一、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
1.讓學生學會觀察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弊屛覀兊膶W生擁有一雙“慧眼”,是積累的捷徑。這雙眼睛應(yīng)該是敏銳的,對一切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它還應(yīng)該連著自己的心靈,能讓自己的心靈與眼前的所見、所聞產(chǎn)生共鳴,生出喜怒哀樂來。
給學生布置了觀察任務(wù),但等你追問細節(jié)時,他們往往說不上來。課文《莫泊桑拜師》中,已是青年的莫泊桑因文章寫得不生動,去請教福樓拜。福樓拜讓他觀察家門前過往的馬車,莫泊桑很認真地觀察了三天,還是覺得沒什么可寫的。福樓拜于是說了這樣一段話:“不,不不!怎么能說沒什么好寫的呢?那富麗堂皇的馬車和裝飾簡陋的馬車是一樣的走法嗎?烈日炎炎下的馬車是怎樣走的……”一連七個問題,其實是福樓拜在指導莫泊桑觀察。一個二十多歲酷愛寫作的成年人,尚需提醒和點撥,何況小學生呢?語文老師,除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習作的源泉,還應(yīng)在布置觀察任務(wù)前,想好該指導學生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觀察。比如,要學生觀察日落,不妨在觀察前做一個提醒:留意太陽的變化,周圍云彩、景物的變化;自己當時內(nèi)心的感受……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哦,原來可寫的東西還真不少呢,習作原來也不是很難呢!
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悟出一些習作的“道道”來。
2.幫學生積累語言
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豐富了,才有可能筆下生花。但很少有孩子既能像蜜蜂采蜜般閱讀,又能對讀到的內(nèi)容進行有意識的記憶。怎樣讓我們的孩子把讀到的精彩語段內(nèi)化為自己語言的一部分呢?筆者覺得,就是到了高年級,我們依然不要把“模仿”丟在一邊,要注重讀寫結(jié)合,真正把每一篇課文當成習作的范文。書上寫“黃山松千姿百態(tài)”,筆者就讓他們寫“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態(tài)”;美文中有“春雨是彩色的,染紅了桃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繪綠了秧畦”,筆者就讓他們仿照著句式來一段“春雨是無私的……”,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孔子游春》一文中,對春景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fā),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課堂上,我們不妨在引領(lǐng)學生深入品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先想一想大自然還有哪些景物值得我們?nèi)ベ澝??學有榜樣,練筆的興致自然就高。仿寫最大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規(guī)范、凈化、美化自己的語言,從而記住孔子的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p>
二、給予學生樂于習作的動力
1.借激勵的力量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寫作是一件苦差事,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們心血的結(jié)晶,是他們努力的結(jié)果。有的時候,我們對學生的習作總感到不滿意,總覺得沒有達到我們心中的標尺。語文教師要牢記《課程標準》對小學各學段的習作要求,當中對小學畢業(yè)生的要求也不過是“能寫簡單的記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情感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薄?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所以,對學生的習作——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成績,我們要充分給予尊重。在批改的過程中,應(yīng)當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則,多給予一些鼓勵的話語、善意的提示,有時間最好能采用面談的方式。特別是對少數(shù)力不從心、作文能力較差的同學要降低難度,多鼓勵,少批評。
2.用多樣的批改
筆者喜歡先把學生的作文總體瀏覽一遍,如果發(fā)現(xiàn)習作普遍存在問題,就采用集體評講的方式,讀一兩篇習作,啟發(fā)學生提出修改意見,然后讓學生自改或互改。這樣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評價、自我修改的積極性都很高,較好地保護了他們習作的積極性,又保證了習作的質(zhì)量。
三、教會學生習作的技巧
高年級的學生要寫好作文,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與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的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表達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謀篇布局的技巧和選材立意的技巧。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片斷訓練,如進行總分式、并列式的語序結(jié)構(gòu)訓練;進行仿寫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語言感染力訓練;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tài)的描寫訓練;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xù)寫、改寫??梢跃毩暩鞣N形式的開頭結(jié)尾,可以結(jié)合相關(guān)課文練習寫景、狀物的寫作順序,可以聯(lián)系課文的題目分析作者選材、立意的目的。比如,采用邊敘述邊抒情的方法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但往往是孩子們難以掌握的。課文《理想的風箏》是當代作家蘇叔陽的作品,也是一篇邊敘述邊抒情的作文范例。那天晨讀,學生正在朗讀這篇課文,筆者下去拿作業(yè)本,等筆者氣喘吁吁地上了樓,對學生們說:“來,我們也來個現(xiàn)買現(xiàn)賣,就李老師下樓,一會兒又上來這件事,你們有什么情要抒的呢?”孩子們有的說:別看老師穿著高跟鞋,跑起來可真快呢,四層樓,一眨眼的時間就到了,一定是擔心我們不好好讀書吧;有的說:看著李老師喘著粗氣捧著作業(yè)本走進教室,我心里很感動,她完全可以讓我們其中一個幫她去拿,但她沒有……
“情動而辭發(fā)”,沒有心靈的觸動,要寫出一篇感人的作文來,那是不太可能的。筆者更喜歡帶著孩子進行即興習作,忽然間下雪了,兩個孩子課間打架了,愚人節(jié)的搞怪玩笑……因為寫的都是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習作就自然富有真情實感。
讓我們帶著愛,帶著期待,帶著智慧,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在“學寫”中悟出習作的“道道”,自然而然地生出寫作的慧根來,以抵達“會寫”的彼岸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