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筆者最近對縣城范圍內的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48%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3個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2個小時以上;18%的學生每周閱讀時間為1個小時;只有9%的學生每周的閱讀時間在1個小時以下。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都有看課外書的意識,但真正堅持做到的卻不多。首先,學生的閱讀熱情來源于興趣,愛看什么,就看什么;其次,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最后,閱讀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只有少數學生將課外閱讀當做消遣。
55%的學生愛看雜志,其中《讀者》受歡迎程度最高;50%的學生愛看小說和科普類書籍,但較少涉及古代文學、地理、歷史、外國名著及專業(yè)研究。大多數學生都能自信、自主地選擇書籍,僅9%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正確地選擇自己需要的書籍。另外,大多數學生認為家長為自己買的書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并且都持肯定態(tài)度。在買書用錢方面,36%的學生認為家長十分爽快,53%的學生對家長買書的熱情表示滿意。如此看來,家長和孩子對于智力投資都毫不含糊,都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
二、影響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原因
筆者從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招生及聘請家教的廣告中,選了其中一家補習班進行實地調查,并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了解到他們的實際情況。下面是筆者與幾位補課學生的對話:
問:“回去看課外書嗎?”
生A:“沒空,作業(yè)還沒時間做咧!”
問:“學校作業(yè)很多嗎?”
生A:“嗚呼!好多!”
問:“你手里的作業(yè)是學校布置的嗎?”
生A:“不是,學校的作業(yè)放在家里。這是剛剛發(fā)的?!?/p>
問:“這么多?你們怎么做得完?”
生B:“這算什么,有些人一天上幾個補習班,除了這些作業(yè),家長還有要求,比我們還慘呢!”
看來,補課和作業(yè)是霸占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重要原因。
多數家長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習是有積極作用的,尤其有助于提高語文成績,對課外閱讀持肯定態(tài)度,而且他們認為,課外閱讀有助于孩子以后的發(fā)展。然而,推廣素質教育這么久來,學生的閱讀量還是較少,閱讀面還是較窄。
筆者還走訪了幾所學校,發(fā)現每所學校的圖書室都只有一間教室那么大,而且藏書不多。據學生說,圖書室只在放學后開放,而且書不能借走。教師們也普遍認為,只有在扎實地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才能顧及學生的課外閱讀。多布置作業(yè),是為了學生升學著想,只有多做題,才能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隨后,筆者又走訪了1個圖書館和10家書店,發(fā)現情況也不容樂觀。筆者于上午10點20分來到圖書館,發(fā)現只有二樓開了門,而且里面空無一人,大多數書籍都已過時。在10家書店中,筆者發(fā)現有4家書店只賣流行小說、漫畫及教輔;有1家書店只出租武俠、言情小說、漫畫;有2家書店只賣教輔書籍、磁帶、光碟;只有2家書店有賣中英文對照的外國名著;沒有一家賣哲學類的書籍。而且,不少讀物比較低俗,負面影響較大。
三、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建議與對策
(1)對于形形色色的培訓班、補習班、家教,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規(guī)范措施和嚴格審批程序,進行清理整頓。同時,家長也應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否則只會增加自己和孩子的負擔。學校和家長都應在尊重孩子興趣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合理安排他們的讀書時間。
(2)書店和圖書館應根據國家教育部有關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為中學生多提供適宜的書籍,開展閱讀活動,指導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圖書。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力度,凈化青少年的讀物市場。
(3)學生要正確認識課外閱讀,明白真正的好作文不是硬套“公式”訓練出來的道理。
看來,怎樣把素質教育與高考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已成為我們共同關注和考慮的一個問題。愿大家能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讀書風氣,讓書籍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