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不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本文主要從菜肴,主食,飲食習(xí)慣,飲食用具等四方面進行對比,闡述了中俄兩國飲食文化的差異。對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探究其文化底蘊,促成兩國文化的進一步交流,互補和兼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中國 俄羅斯 飲食文化 差異
作者簡介:王巖(1983—),女(漢族),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人,呼倫貝爾學(xué)院俄羅斯語言學(xué)院教師,職稱:助教,畢業(yè)于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 本科 學(xué)士。研究方向:俄羅斯語言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K8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209-02
一、菜肴
(一)俄羅斯的菜肴
俄羅斯民族在烹飪藝術(shù)上是獨具特色的,既有世界聞名的“俄式大餐”,也有日常食用的黑面包和酸黃瓜。按俄羅斯人的習(xí)慣,正式的俄餐有四道程序:冷盤,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第三道菜。
冷盤有蔬菜類,魚類,肉類和沙拉類。蔬菜類冷盤即可用新鮮蔬菜,也可用鹽漬類,比較常見的就是酸黃瓜,這種蔬菜保存時間長,很好地解決了俄羅斯人在漫長的冬季里吃菜難的問題。蔬菜冷盤常用的原料為黃瓜,蘑菇,番茄,蘿卜等,肉類冷盤具有香腸,火腿,肉凍等,而魚類冷盤則有魚凍,魚子醬等,其中,魚子醬味道鮮美,價格昂貴。冷盤在俄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品種也特別多,而且切配精細,擺放整齊,特別講究裝盤的藝術(shù)。
第一道菜就是湯,湯是俄羅斯正餐中不可缺少的菜肴,無論是午餐還是晚餐,這與中國的飲食習(xí)慣極不相同我們中國人一般在飯中或飯后喝湯,而俄羅斯人則習(xí)慣一開始就喝湯,俄羅斯人認為先喝湯,有利于事物稀釋,促進消化。
第二道菜是熱菜,也是俄羅斯的主菜,每一次午飯或是晚飯時第二道菜都占著主要的位置,沒有一次午飯可以沒有第二道菜。俄餐主菜的花樣不少,但都離不開肉,這與俄羅斯氣候寒冷,人需要攝入熱量以保持體力有關(guān),第二道菜的原料包括各種肉食品,魚類,鳥類,谷類,以及真菌類,在傳統(tǒng)的俄羅斯美食中比較經(jīng)典的菜式有煎牛排,燒牛肉,油炸魚,烤雞腿,烤肉餅,炸子雞,圓白菜,土豆條等等。
第三道菜是甜食,俄羅斯人喜歡甜食,因此他們戲稱自己是甜食家。甜品在俄式西餐中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它包括所有主菜和蔬菜之后的食物,比如布、丁煎餅、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二)中國的八大菜系之川菜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chǎn),風(fēng)俗習(xí)慣都存在差別,一直就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中國有四大菜系說、八大菜系說,也有十二大菜系說等。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還有四大菜系之說,即魯菜、川菜、蘇菜、粵菜,其他比較著名的還有京菜、滬菜、鄂菜、秦菜、豫菜等。
川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廣泛,調(diào)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diào)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fēng)味享譽中外,許多人發(fā)出“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贊嘆。
二、主食
(一)俄羅斯的面包
古往今來,面包是俄羅斯的主食,深深植根于俄羅斯大地,在俄羅斯民族的物質(zhì)生活,精神生活中具有須臾不離的價值,從下面兩句民諺可見面包對俄羅斯人的重要性,“魚兒離不開水,漿果離不開秧,面包誰也離不開”,“面包無一塊,處處是憂傷,有了大面包,樹下是天堂”。面包的品種很過,按原料分有小麥面包、黑麥面包,精粉面包、玉米面包等,按形狀分有大圓面包、小圓面包、長方形面包、橢圓形面包、面包圈、面包干等。俄羅斯的主食除各式面包外,還有各類餡餅,薄餅?zāi)淘?,干酪面糊和米粥等?/p>
(二)中國的主食
由于中國分布的不同區(qū)域生產(chǎn)出的糧食作物不同或互有差異,形成了不同的主食和制作方法。南方人慣食大米,北方人好食面食,面食有饅頭,畫卷,面條,餃子不分南方北方都被人們喜歡。中國的主副食界限分明,不像在俄羅斯,大米飯被稱為配菜,中國人吃大米飯是以菜配飯,以飯為主,而俄羅斯是以飯為主,以菜為輔。
三、飲食習(xí)慣
(一)俄羅斯的三餐最注重晚餐,中國最注重午餐
俄式大餐只有在節(jié)日或婚禮上才有,而日常生活中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其實非常簡單。無論是早餐還是它的準備,在俄羅斯通常都不占用很多時間,早餐通常不習(xí)慣吃許多。午餐由幾部分組成,就是上述提到的第一道菜,第二道菜,和第三道菜。一日三餐中俄羅斯人最注重的就是晚餐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此時才能好好的安頓一下自己的胃。這時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因此這是在一天中最長也是最愉快的吃飯時間,晚飯一般都在七點左右開始吃。晚餐豐富多彩,一般要有上述三道菜,在飯桌上一家人一起討論發(fā)生的事情,互相分享自己的觀點。通常都是在晚飯的時候邀請客人,在晚飯的時候,您有更好的機會認識俄羅斯的飲食文化。
按照中國人傳統(tǒng)的膳食習(xí)慣每日進餐分為三次,并且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說法,這也是把人體一日內(nèi)需要的熱能和營養(yǎng)素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午餐是補充能量最關(guān)鍵的一餐,除了要補充上午工作的消耗,還要滿足下午工作的需要。
(二)粥的區(qū)別
俄羅斯的粥是黏稠狀,介于我們的粥和飯之間,也就是屬于非流質(zhì)食物,并且通常不是用碗,而是用盤子盛裝,所以俄羅斯人不說喝粥而只說吃粥.中國的粥是以大米和小米熬制的,而俄羅斯的粥主料不是大米,而是玉米面,麥片,蕎麥等,俄羅斯人煮粥的最大特點是和牛奶(黃油,奶油)一起煮,而且認為放油越多,粥就越好吃,這種習(xí)俗延續(xù)至今.我們可以從一些民諺中看出這種特殊的民族習(xí)慣,“沒有黃油粥不香”“已經(jīng)煮了粥,就別舍不得黃油”。粥曾是傳統(tǒng)儀式或典禮上必備的食品,比如在婚禮上必須喝粥,因為它的制作過程復(fù)雜而又煩瑣,通常是幾家一起來煮粥。這也說明了古代社會中人們團結(jié)共事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也譴責(zé)了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
粥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中一支很重要的流派。粥與中國人的關(guān)系,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tǒng)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粥多指以五谷、豆類、干果為原料,加水小火煮燉而成的黏稠狀半流質(zhì)的飲食。是調(diào)節(jié)人體健康的最重要的飲食。
四、飲食用具
(一)俄羅斯人的食具
俄羅斯人進餐時采用分餐制,使用刀叉。刀叉的擺放位置是,叉子在盤碟的左邊,刀和羹匙在右邊,酒杯在盤碟的前面,用餐者應(yīng)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完一道菜后,將刀叉并排放在盤上,把兒朝右,服務(wù)員會把他們收走,如果下一道菜還要使用刀叉,盤子左右沒有備用的刀叉,就要把刀叉放在桌子上。此外飲食用具還有各種杯,盤,盅,碟其餐具的種類很是單一。
(二)中國的飲食用具
中國的飲食習(xí)慣中,多喜歡圓桌共餐,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jié),禮貌,共趣的氣氛。另外,飲食用具的多樣性也是中國飲食的一大特色,特別是用筷子進食,被歐美人贊為是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曜舆m應(yīng)性強,中國人手上只要有一雙筷子,吃什么都不在話下。
結(jié)語:
俄漢民族飲食文化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差異,當(dāng)然這些差異都具有相對性。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深入,飲食文化也成為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中俄飲食文化差異將使兩國增進相互間的了解,使兩國人民享受不同的飲食帶來的不同感受,增進文化間的交流與友誼.
參考文獻:
1、吳克禮.當(dāng)代俄羅斯社會與文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孫振彥.俄羅斯之旅[M].廣東:旅游出版社,2002
3、程恩慶.俄羅斯聯(lián)邦國情概論.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8
4、吳國華.俄語與俄羅斯文化.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