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新疆維吾爾族女性日常休閑體育行為的研究,透視維吾爾族女性日常休閑體育的現狀和參與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疆維吾爾族女性休閑體育健康、和諧發(fā)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休閑體育;參與;特征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199-02
休閑體育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間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生活、完善自我為目的而參與體育活動的總稱[1]。本研究運用人類社會學的“田野式”調查法,結合訪談法和文獻資料法,對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少數民族女性日常休閑行為的參與特征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選取新疆維吾爾女性的日常休閑體育行為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對維吾爾女性的日常休閑動機、休閑決策、休閑生活現狀、休閑的時空間行為結構、休閑期望、休閑滿意度、健康觀以及制約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因素進行探討,為維吾爾女性休閑體育的健康、和諧發(fā)展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一、維吾爾女性日常休閑體育活動的參與特征
1、日常休閑動機特征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2]。動機是休閑行為的第一步,是產生具體休閑行為的直接原因[3]。根據新疆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實際情況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休閑放松、消遣娛樂、鍛煉身體幾項均值較高,并成為其日常休閑的主要動機;而調節(jié)精神、擺脫壓力、修身養(yǎng)性、社會交往、自我發(fā)展幾項動機均值相對較低,反映出維吾爾族女性日常的休閑動機具有以下特點:其一、多重性特征,具有多重動機共同激發(fā)的特點;其二、主要動機突出明顯,表現為“休閑放松”、“消遣娛樂”和“鍛煉身體”。
2、日常休閑決策行為——戶外目的地的選擇決策行為
決策的核心是個人在各抉擇之間反復比較,以做出最能滿足自己要求的選擇[4]。在目的地選擇決策過程中,由于每個決策者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偏好特征。所以影響戶外休閑地選擇決策的主要因素——有兩個緯度八個因素:第一、外在因素:環(huán)境、服務設施、服務條件、距離、交通、費用和時間,第二、內在因素:個人偏愛。就維吾爾女性而言,統(tǒng)計結果得出其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可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級選擇的頻率最高,是目的地環(huán)境條件;第二等級選擇的頻率次之,是交通便利程度、目的地設施條件、目的地服務條件;第三等級選擇頻率相對較低, 是個人偏愛、花費的時間;第四等級選擇頻率最低, 是距離和總的使用費用。得出:維吾爾女性在戶外休閑目的地的決策時,目的地條件是起主要決定作用的,而距離、花費的時間、使用的費用都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
3、日常休閑的具體行為
由于休閑的具體行為包括的內容十分繁雜。本文主要分析維吾爾女性日常休閑具體行為的時間結構特征、行為的空間結構特征和休閑活動的項目選擇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3.1、日常休閑行為的時間總量特征
對于維吾爾女性日常休閑行為的時間特征, 本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探討:一是戶內的日常休閑時間總量;二是戶外的日常休閑時間總量。通過對戶內的日常休閑時間總量的調查統(tǒng)計,得出2—3小時選項的比例最高,占被調查總體的31.8%,1—2小時選項的比例次之,占23.3%;3—4小時選項的比例排到第三位,占17.2%;排第四位的是5小時以上選項,占11.1%;排第五位的是4—5小時選項,占10.5%;排最后的是少于 1 小時選項,占 6.1%,可見維吾爾女性的戶內日常休閑時間總量主要集中在1—3小時之間。與戶內時間總量相對應,維吾爾女性日常戶外休閑時間總量主要是少于1個小時,比例占 40.7%;其次是在1—2小時之間, 比例在38.3%;時間總量在2—3小時的比例占15.3%;3小時以上的比例占的最少為5.7%??梢娋S吾爾女性日常戶外休閑時間總量主要集中在 0—2小時之間。由此得出維吾爾女性戶內日常休閑時間總量高于戶外日常休閑時間總量,而且在調查中發(fā)現, 很多女性抱怨沒有時間進行戶外休閑,這主要與伊斯蘭社會文化中長期積淀形成的“男尊女卑”潛意識思想和社會行為有一定的聯系。
3.2、日常休閑行為的空間結構特征
城市物質設施的分布、社會環(huán)境以及個人自身的社會經濟屬性及個人能力的制約,都會導致個人休閑空間上表現出不同的傾向[5]。統(tǒng)計數據顯示:居住區(qū)附近選項頻率最高, 比例占36.3%,家里選項比例次之,為 35.2%,居于第三位的是工作單位附近,占19.6%,離居住區(qū)較遠的其他地點選擇的頻率最低,占8.9%。由此得出,維吾爾女性日常休閑活動主要選擇的地點是居住區(qū)附近, 其次是家里, 而工作單位附近和離居住區(qū)較遠的其他地點都不是經常選擇的地點。
3.3、活動項目的選擇。
調查中了解到當前維吾爾女性休閑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不僅體現在個體可獨立進行的諸如散步、跑步等有氧運動項目上,同時也增添了需有同伴參與或陪同的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瑜伽等,而且在項目的選擇上在有同伴參與的前提下她們的參與期望很高,其中羽毛球位居最受歡迎項目的第1位。反映出維吾爾女性隨自身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她們更加注重人際關系的交往,在追求個人休閑的同時加入了人際交往的因素。
4、日常休閑生活的期望和滿意度
4.1、日常休閑生活的期望
期望代表著驅動行為實施的強度,驅動具有前導性并能為行為補充內在動能[6]。通過對維吾爾女性休閑生活期望的隨訪實際記錄統(tǒng)計結果得出:其一、維吾爾女性對自己的日常休閑生活期望是很有見解的,認為無所謂、沒想過兩項選擇率很低;其二、維吾爾女性更期望輕松、愉快的日常休閑生活,說明大部分女性在滿足現有生活水平的基礎上,更希望自己的生活休閑、輕松、愉快;其三、有一小部分工薪階層的維吾爾女性希望自己的休閑生活是有收獲的、有意義的和充實的, 這部分比例占被調查總體的20%—35%,說明身處在工薪階層的維吾爾女性比較追求自己日常休閑生活的質量和價值。
4.2、日常休閑生活的滿意度
滿意度不僅反映了社會提供(或個人擁有)的閑暇生活的物質水平,還反映出人們對閑暇生活的需求程度以及市民閑暇生活的精神狀態(tài)[7]。因此,本研究也對新疆維吾爾女性對自己的休閑生活狀況的滿意性進行了調查研究。統(tǒng)計結果反映出:維吾爾女性對自己的日常休閑生活滿意度并不高,持很滿意態(tài)度的比例不超過3.0%,而持比較滿意態(tài)度的比例也不超過23%,大部分女性對自己的休閑生活保持中立態(tài)度,認為自己的日常休閑生活狀況一般。目前,新疆休閑體育產業(yè)尚未形成,休閑場所的相對缺乏等客觀因素也是制約維吾爾女性休閑滿意度的重要原因。
5、維吾爾女性的健康觀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會與道德等方面相互和諧的完好狀態(tài)[8]。在維吾爾女性中,對健康的認知還是單一的“不生病”,而多維健康現在維吾爾女性中尚未形成,這與維吾爾女性自身健康知識的缺乏和相關知識的傳播缺乏有關。同時,在維吾爾女性的潛意識中,無病與瘦體是其健康觀的集中體現。
二、影響維吾爾族女性參與休閑體育的限制因素分析
本文以邱亞君女士構建的制約中國女性休閑的限制模型為基本的研究思路,進行對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的限定因素分析。
1、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的自身限制因素
1.1、個人價值觀
個人價值觀不僅決定著個人怎樣看世界,也決定著個人怎樣解釋自己的狀況和行為,決定著面對一種對象采取什么樣的符合自我價值的行為[9]。新疆維吾爾女性的個人價值觀集中體現在以家庭為主的“相夫教子”,從事家務勞作是維吾爾女性的專利品,并以追求溫和、寬柔為美,這種價值觀將維吾爾女性限定在家庭環(huán)境中且使她們樂在其中;另一方面,《古蘭經》將伊斯蘭女性除了面部及手掌外的其他部位稱之為“羞體”,須予以遮蓋[10],這使得女性對外表的關注加之她們害羞的特性而不情愿參加那些使她們感覺身體被展露的活動。
1.2、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反映的是社會期待,它普遍存在于各個社會中影響人們對待男、女兩性的不同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11]。伊斯蘭文化中將已婚女性定位于“賢妻良母”,把家庭角色作為其主要角色,女性的價值觀體現在家庭范圍內。已婚女性的休閑活動以配合家庭成員為主,是一種“心甘情愿的工作”,這就意味著為了給家庭成員提供方便,她們常常要犧牲掉自己的休閑時間,這種性別角色的定位客觀上制約少數民族女性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同時,經濟條件的限制也影響著她們參與休閑體育,在經濟地位上新疆少數民族男性高于女性,部分維維吾爾女性(占被調查總體的25%)為家庭主婦沒有經濟收入,缺乏經濟來源使其自身的消費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約。
1.3、性格
伊斯蘭文化要求女性溫順、體貼和服從,而且要說話輕聲輕氣、動作溫柔、不拋頭露面等等,在這種“社會文化氛圍”的熏陶下,維吾爾女性較少參加社會交往型的休閑活動和體育休閑活動,加之維吾爾女性具有害羞、敏感的特性,她們關注自己在伊斯蘭文化下的審美形象,這些都將影響其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同時,社會和單位對女性參加體育活動缺乏必要的組織,這也是影響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一個客觀因素。
2、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的人際限制因素
人際限制對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活動的影響比較明顯,她們參加很多戶外休閑活動時(如逛街、運動)都喜歡結伴而行,“結伴而行”是傳統(tǒng)游牧文化生活的一種積淀,在無同伴陪同的情況下多數已定的活動均被取消。同時,人際限制對維吾爾女性休閑參與的影響還表現在是否得到家庭成員的支持,尤其是丈夫微小的暗示(贊成或不贊成)對她們是否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中起至關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工作單位的上級領導或同事也會成為阻礙她們參與休閑體育的因素。以上現象在伊斯蘭文化社會中普遍存在,同時也與維吾爾女性文化中的“倫理關懷”密切關聯——考慮他人(家人)的休閑需要為美德。
3、維吾爾女性參與休閑體育的結構限制因素
結構限制是指影響個體休閑偏好或參與的外在因素,它阻礙個體休閑愿望向休閑參與轉化,體現了某項活動的興趣和實際之間的矛盾。維吾爾女性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處在工作和家庭角色的困擾中,在事業(yè)與家庭、社會和家庭面前,她們的選擇傾向是“兩者得兼”。這樣就導致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女性的休閑時間被剝奪,參與休閑活動的機會大大減少。
三、結論
提倡“一切體育為大眾(ALL Sports for ALL)”的少數民族休閑體育文化理念,樹立以改善身體健康、追求個人幸福和提高生活質量為主導的少數民族休閑體育指導方針,并體現休閑體育行為的日常性、廣泛性、連續(xù)性和民族性特點,從而形成適合新疆少數民族特點的休閑體育產業(yè)文化。加大健康知識宣傳力度和維吾爾女性自我價值觀的更新,鼓勵女性在閑暇時間里走出家庭環(huán)境,積極參與到體育娛樂健身活動中,進一步增強她們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意識。加快新疆休閑體育產業(yè)建設,形成由省、市、縣到鎮(zhèn)、鄉(xiāng)、村的專門分管群體工作的廣泛的大眾體育社會管理網絡,組建一支有一定組織能力、精通體育業(yè)務的社會體育指導隊伍,有效地組織、指導各民族群眾進行科學的健身活動,彌補許多女性因缺乏技術、技能、相關知識或缺少同伴而放棄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缺陷。
參考文獻:
[1]孔祥華,“休閑體育”的概念及理論詮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3):72。
[2]保繼剛等,旅游地理學[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31。
[3]鄭春霞等,高校女性教職工日常休閑行為探析—以廣州高校為例[J],人文地理,2007(3)66。
[4]D J 沃姆斯利等(著),王興中等(譯),行為地理學導論[M],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117-136。
[5]柴彥威等,中國城市的時空間結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431-243、256-257。
[6]鄭春霞等,高校女性教職工日常休閑行為探析—以廣州高校為例[J],人文地理,2007(3)68。
[7]沈康榮,城市居民閑暇生活探略[J],社會,2000(9):7-11。
[8]王敬浩,“健身”詞意辨析及其健康觀念管窺[J],體育文化導刊,2005(10):78。
[9]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7—189。
[10]樓望皓,新疆民俗[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86—87。
[11]許燕,儒家思想與民族性格[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