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審美教育對培養(yǎng)人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文明素質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職業(yè)教育普遍忽視美育,是一種不健全的教育,與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不符。職業(yè)教育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狀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審美教育、職業(yè)教育、美育、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171-02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審美教育對培養(yǎng)崇高的道德、情操,提高文明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職業(yè)教育應重視美育,為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作不懈的努力。美育涵蓋的范圍很廣音樂、舞蹈、繪畫、戲劇、文學、攝影、書法等藝術類教育都可包括在審美教育內,其中美術欣賞是一種最普及、最受歡迎且影響最大的審美活動。
一、美術的作用
美術怡情悅性。高雅的美術有生氣勃勃的力量,它飽含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它猶如一簇圣火,直接點燃人們的感情,并促進情感的凈化與人格的升華。所有的美術作品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高雅作品。它們以歌頌美好,鞭笞丑惡,弘揚正氣為主要內容,配以優(yōu)美的色彩、構圖,而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并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流傳下來,成為人類藝術寶庫的經典,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糧。美術作品的巨大感染力,使置身于美術圣殿的人們能產生一種崇高的感覺。欣賞者在欣賞的浮想與領悟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性情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凈化。經常參加這類高雅的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人們注重儀表整潔,行為彬彬有禮,認真嚴肅的好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實踐證明,高雅美術作品對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起著巨大的作用。以高雅的藝術作品對學生進行美術審美教育,使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豁達的性情,豐富的情趣,從而增強為祖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獻身的精神。
美術益智。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半腦主司語言、計算、邏輯思維等活動,進行抽象思維。右半腦主司形象感知、記憶、時空概念、想象力、情感等活動,進行形象思維。研究表明,只有當人的左、右半腦均衡發(fā)展,相互補充時,智力才能得到全面開發(fā);也只有在兩種思維能力得到協(xié)調和平衡的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美術是以形象思維為特征的審美活動,它為發(fā)展人們的想象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正因為有想象力,人的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才成為可能,才不會斷開創(chuàng)科技發(fā)展的新起點、新領域、新紀元,推動社會不斷向前。古今中外的大科學家大都具有藝術家的氣質,在文學藝術方面有頗深的造詣。如達·芬奇不僅是畫家,還是數(shù)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茖W家被美術的火花激發(fā)了想象力,勇攀科學高峰的例子在科學史上并非鮮見。美術益智是毋庸置疑的。
美術健體?,F(xiàn)代醫(yī)學表明,一個人的性情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性情開朗、豁達,經常能保持心境愉快的人,心理較健康,身體也較健康。而整天郁郁寡歡,心事重重的人,因心理壓力大,機體的抵抗力弱則比較容易生病。因此調節(jié)好情緒,保持平和、快樂的精神對身體健康是大有益處的。美妙的美術能使繃緊的神經得到放松,忘卻疲勞,鏗鏘有力的美術作品能鼓舞斗志,振奮精神,激勵人們與困難作斗爭,抒情優(yōu)美的美術作品是任何心境的人都不會拒絕的。美術使人快樂,使人年輕,使人忘卻煩惱,使人信心百倍,使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美術教育是文化修養(yǎng)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它對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健全體魄、塑造深沉的科學氣質和高遠的精神境界,提高文明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有著特殊的意義。
二、職業(yè)教育的目的要求必須開展審美教育
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要有高深的學識,還應有良好的道德風范、文明優(yōu)雅的舉止談吐、高尚的情操和豐富的情趣,因此職業(yè)教育不僅是高等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有文明素質的培養(yǎng),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社會不斷進步,社會文明的程度也逐步提高,職業(yè)教育如果不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質方面下工夫,不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不把學生們的情趣引導到高雅的方面,而任其隨波逐流,那將培養(yǎng)出低水平畸形發(fā)展的人。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職業(yè)教育就應緊緊圍繞“全面發(fā)展”進行培養(yǎng),偏廢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職業(yè)教育應積極地把美育開展起來,盡快扭轉目前這種局面。
大學生屬于較高層次的文化階層,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認知方式、價值標準與社會其他群體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較少保守思想,對外在的社會變化反應靈敏,期望通過吸收各種文化因素(傳統(tǒng)的與現(xiàn)代的,民族的與外來的,世俗的與純精神的,滯后的與超前的等)來確定文化走向。他們的審美情趣從總體上看是積極向上的,但實際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滯后于其審美需要、審美認識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審美情趣與審美意向常表現(xiàn)不一致,審美情趣沒有完全以適合的審美認知作基礎和前提,即存在意識上的高追求和行為上低起點的矛盾。大學生意識上的高追求說明他們熱切渴望在大學期間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大學期間學生的文化基礎、理解能力、情感發(fā)展均達到一定水平,抓緊這一時期的美學教育,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成功人士都認為某一時期的美術審美教育奠定了自己崇高的美學觀基礎,使其對美的追求,對人生的追求都有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可以這么說,大學的美育將為每一個受教育者達到崇高的境界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的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高校每一個成員的人格特征對社會風尚和人們的生活方式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的精神風貌對促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風氣的好轉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健全高等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也是社會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前面論述了美術審美的普遍性、可行性及對提高人的文化修養(yǎng)、加強事業(yè)心、社會責任感,完善人格所起的特殊作用,鑒于職業(yè)教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自身完善人格的迫切需要,以及高校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的歷史使命,高等學校普遍地、廣泛地開展審美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革命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如何開展美術審美教育
第一,學校的領導要重視,應成立美育教研室,有專職人員抓,這樣美育才能成為一項常備不懈的工作開展起來。
第二,要創(chuàng)設高雅的藝術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就接受什么樣的熏陶。當代大學生以往接觸通俗美術多,大學校園要處處體現(xiàn)高雅的學術風氣,藝術氛圍,因此凡是學校主辦的各類與美術藝術有關的活動都要堅持高水平、高格調、高層次的藝術導向,使學生置身于高雅美術的海洋中。人對美術的敏感程度與人的視覺器官先天的敏感程度有關,但后天各人生活條件和經驗的不同,對感官的培養(yǎng)鍛煉不同,卻更現(xiàn)實地形成各人不同的審美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要經常刺激他們的視覺,在這種有意識與無意識之中,經過若干時間的鍛煉,欣賞水平是會有所提高的。
第三,學校要多舉辦高雅美術作品展覽會。舉辦高雅美術展覽會,邀請專業(yè)人士或藝術造詣較高的學者對作品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體會其精髓,逐步使欣賞者達到在美術的天地里思想能自由翱翔的水平。通過美術作品欣賞這一審美活動,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有了明顯的提高。實踐證明這類高雅的活動對一提高情趣、修養(yǎng)是行之有效的。
第四,組建學生藝術團體,聘請專業(yè)人士作指導,鑒賞高雅作品,使學生直接參與美術活動。校藝術團體的成員作為骨干力量有責任推動全校的藝術活動廣泛開展,在廣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水平。隨著學生藝術活動的展開,藝術水平的提高,學生藝術團體還可與專業(yè)藝術團體常聯(lián)系。一方面通過經常欣賞,學生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另一方面,學生也為傳播高雅藝術,提高人民大眾的欣賞水平,推動、繁榮我國的文化藝術事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五,開設美術理論選修課。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將減少盲目性,變得耳聰目明,取得顯著的效果。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將有助于對美術的感悟能力。了解美術家的生平,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能更正確地理解美術作品的涵義,因此開設一些美術理論方面的選修課,如美術基礎理論、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美術欣賞等課程配合美術教育,使學生不僅能聽、愛聽、還要會聽,這樣學生的鑒賞水平將會提高得更快。
第六,提高美育的地位。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就應把美育作為一門必修課來上。如果僅滿足于學校積極地引導,學生自覺的要求是不夠的。對于那些無此要求的學生來講,在情趣、情操方面的培養(yǎng)就產生了欠缺。學校不應將有某方面不足的人才輸送給社會,而應輸送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為此美育作為一門必修課,使每一個學生都受到一些最起碼的審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今后的教育,美育將成為熱點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質量越來越重視,“美”成為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目前世界上先進國家的教育都已把美育放在了重要了首位。我國的職業(yè)教育重視科技文化,卻忽略精神品貌的培養(yǎng)塑造,這種教育是殘缺的。要培養(yǎng)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國的職業(yè)教育必須盡快從僅注重知識教育轉到素質教育,即智能教育與文化道德修養(yǎng)教育并重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