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世紀知識飛速膨脹,新的理論不斷地涌現(xiàn),昨天還屬于幻想神話的東西,今天也許就變成了現(xiàn)實。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超越自我的表現(xiàn),超越自我需要自主的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的學習也不應固步自封,我們的教育應該開放,開放源于心理。除此之外,教學內(nèi)容也應根據(jù)當時情況及時調(diào)整,包括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都應該應時而變。
關鍵詞:創(chuàng)新;開放
作者簡介:李錚(1979年—),女,河南省安陽市第五中學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050-01
開放的課堂除了心理開放、教學內(nèi)容也應該是開放的。美術教學中,教師不應把教學知識來源控制在課本上,因為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對于創(chuàng)新,需要多元化的知識。對于美術學習,學生是在進行文化的學習,單單課本上的幾張圖片,幾句話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知識的吸取,需要多元化,創(chuàng)新也需要吸取多種學科的精髓。教學中學生的感知,可以觸動創(chuàng)新的靈感。如果單靠視覺看圖,不如利用通感營造一種全方位、立體式的氛圍讓學生感知。
通感,亦稱聯(lián)覺。朱智賢的《心理學大詞典》是這樣解釋的“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是指彼此聯(lián)系,互相感應的心理現(xiàn)象……各個感官之所以不是孤立的,因為他們都受大腦的統(tǒng)一支配,而且,在各個感官中,視、聽起著主導作用,并與其它感官相溝通,引起了共鳴”。也可以這樣解釋,通感是審美中借助當前刺激引起的單一感官的感覺、知覺,通過理解、聯(lián)想、想象、情緒等的作用,引起其它感官的感覺、知覺興奮和整體感受的心理現(xiàn)象?;蛑府斍耙环N感官的感覺、知覺借助其它感官的感覺、知覺的興奮而得到加強。正如道家所說:“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备鞣N感覺也可以雜交。
古希臘詩人西蒙奈底說“詩是有聲畫,猶如畫是有聲詩”。那些文字的東西可以使人充滿想象,根據(jù)文字的描述,每個人都可以在腦中形成一幅圖畫,這幅圖畫每個人都不相同。把文學的有關知識引入美術教學中,可以借助文學,觸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
在湘教版教材中八年級下冊中有一課講的是《心靈的關愛》。有位教師把朱自清的《背影》讀給大家聽。很多學生聽的入了神。我們的學生是住校生,每個星期他們的父母都要來送他們?!侗秤啊防锩娴囊荒荒唬路鹗菍W生們生活的再現(xiàn)。接下來,讓同學之間講講關愛的故事時,學生們尋找的事例很多。禮拜日在家時,父母端到面前的一杯牛奶;天氣變化的時候,父母來送衣服……他們發(fā)現(xiàn)關愛的事例很小,可是由于文學的引導,學生們更體會到了父母的愛無微不至,而在這以前,他們常常發(fā)現(xiàn)不了父母付出的愛。在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場面時,他們的畫畫的更具有情感了,并且還從細微的小事中表達了父母忘我的愛。(圖1)
圖1二年級學生作品《爸爸為我加油》【1】
創(chuàng)新需要“頓悟”式的靈感。就好像王羲之從鵝的形態(tài),感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法則。創(chuàng)新的靈光有時也不一定因視覺而起,如:一節(jié)音樂課上,教師播放《月光》。雖然沒有說出曲目的題目,可是有很多學生都在紙上不自覺的畫了窗外彎彎的月亮,整幅畫有一種音樂的韻律。創(chuàng)作就是這樣因聽覺而起。多種感覺參與教學,教師選取適合的輔助參與方式,如:視覺輔助參與、聽覺輔助參與、運動覺輔助參與、言語輔助參與。這樣可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對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起到了促進作用,創(chuàng)新的意圖就更容易表現(xiàn)了。
研究案例:
本人曾聽過一節(jié)關于《瓷器》的鑒賞課。要是往常,教師會展示各種各樣瓷器的圖片供學生鑒賞??蛇@位老師,不單展示圖片,還在學生的桌子上擺放了各式各樣的瓷器。鑒賞時,教師講解了鑒賞有關知識后,學生可以觸摸到桌上的瓷器。這樣,鑒賞就不單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了觸覺、視覺去鑒賞了。為了給鑒賞創(chuàng)造氛圍,教師還利用了多媒體播放舒緩的古箏音樂,在心情放松的情況下,學生感受瓷器的質地。
學生對瓷器的感受各具特點,不再單單是體會到瓷器直觀的特點,有些學生還設想了如果他是制作瓷器的工人,他如何去做這件瓷器,他們設想了制作的過程,制作的技巧。這種效果是單通過賞析圖片達不到的。學生們從不了解瓷器,到了解瓷器的一般知識,再到敢于設想一件瓷器的制作技巧。這是種勇敢的嘗試,這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而這種突破,是由于教師運用了通感。
很多老師在讓學生欣賞作品時都配以音樂。舒緩的音樂可以讓人靜下心來欣賞畫的韻味。為什么播放舒緩的音樂可以促進學生欣賞呢?舒緩的音樂對學生創(chuàng)新的發(fā)揮有什么作用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戈登教授將78名3-4歲智力相同的幼兒分成三組:一組學習和聆聽莫扎特及貝多芬的音樂曲,一組學習電腦,另一組不接受訓練。9個月之后,教授用拼圖游戲對這三組孩子進行智力測試發(fā)現(xiàn),學習音樂的孩子平均得分提高百分之三十五,而另外兩組孩子則幾乎沒有提高。兒童教育專家們經(jīng)過長期及大量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音樂具有開發(fā)右腦、調(diào)整大腦兩個半球的奇特功效。
讓學生畫畫時,經(jīng)常播放以巴洛克音樂為主的樂曲,如:G弦上的詠嘆調(diào)。經(jīng)過半個多學期的觀察,在實驗班里,有將近6成的學生上課精力不但集中,他們還經(jīng)常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在他們的美術作業(yè)上也表現(xiàn)了種種創(chuàng)新的跡象,例如,不局限于對范畫的臨摹,不喜歡按照既定模式進行繪畫。平常我們都用白紙畫畫,可這位學生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用黑紙畫畫。這就是思維上的一個突破,我覺得很好。
小結:
憑借美術教科書上的幾幅畫,幾行文字就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知識廣博的新一代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教師教學不是照本宣科,美術課本上的知識只是精髓,是需要教師依據(jù)書本內(nèi)容把知識面擴廣的,教師也應借助通感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指示。學生看的多了,聽得多了,接觸的多了,量的積累才能產(chǎn)生質的變化,一旦時機成熟,學生就會各取所需,有所創(chuàng)新。
注釋:
【1】據(jù)學生描述,畫中畫的是爸爸為她加油的故事。學校每年都有達標運動會,其中有一個必須參加的運動項目——800米長跑??墒怯捎谒w質不好,每次800米成績都不能達標。是爸爸不管刮風下雨,不管有多冷,每天堅持陪她跑步。一年后,在達標運動會上,她的800米成績達標了。畫中畫的就是爸爸在學校達標運動會上為自己加油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