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莎士比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其名作《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很強社會諷刺意義的喜劇,也是喜劇中的悲劇,堪稱巔峰。莎士比亞在這部劇作中大力宣揚了人文主義精神。古今中外的評論家大都圍繞著書中夏洛克、安東尼奧以及鮑西亞三個出場次數(shù)較多的人物的角度來展開分析,作了相當詳細且精妙的文本解讀。巴薩尼奧作為劇中貫穿所有人物,牽動線索,雖著墨不多卻是全劇的中心。下文將以巴薩尼奧為中心,具體闡述《威尼斯商人》中兩種愛情模式的存在及其如何高揚了人文精神。
關鍵詞:威尼斯商人;同性戀;人類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037-01
一、社會環(huán)境下男女愛情的功利性
一般認為,莎翁在《威尼斯商人》中高度贊揚了巴薩尼奧與鮑西亞之間美好的愛情,從而肯定了人的價值以及自覺追求愛情的意義,宣揚了人文主義精神。但是縱觀全劇,通過分析劇中人物關系,尤其是巴薩尼奧與鮑西亞、安東尼奧的關系,我們對于巴鮑之間是否有真愛卻產(chǎn)生了懷疑。
首先,社會環(huán)境下男女情愛為巴鮑愛情的不純粹提供了佐證。以羅蘭佐與杰西卡的愛情為例。杰西卡準備與羅蘭佐私奔后,羅蘭佐說道:“她已經(jīng)教我怎樣帶著她逃出她父親的家,還告訴我她隨身帶了多少金銀珠寶【1】”。對于剛剛得到愛情,羅蘭佐的注意力只集中在這份愛情所能帶來的財富,愛情本身的可貴之處則毫不在意。在羅蘭佐接杰西卡私奔遲到時,葛萊西安諾說:“他會遲到真是件怪事,因為戀人總是趕在時鐘前面的?!睆囊粋€旁觀者的角度道出羅蘭佐對杰西卡愛情的不純正,即這種愛情只是由于財富的吸引。這種功利性愛情觀在當時普遍存在。十六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的背后隱藏著階級矛盾的尖銳對立,尤其是金錢至上觀念帶來的種種道德沖突,尤其是隨著封建制度的沒落,守舊貴族們除了尊貴的姓氏與血統(tǒng)幾乎一無所有。而殘存的封建意識使得新興資產(chǎn)階級在獲得財富的同時渴望獲得尊貴的社會地位。于是,貴族空頭頭銜與“中下層”財富交換式的聯(lián)姻便應運產(chǎn)生了。羅蘭佐與杰西卡的愛情便是這種婚姻的變體。
其次,巴薩尼奧與鮑西亞的愛情同樣值得玩味。
巴薩尼奧在生活中多次向安東尼奧借錢,欠下了為數(shù)不小的一筆債務,他在借最后一筆錢用來追求鮑西亞時,打了一個比喻,說這是放第二支箭以此來找回失去的財富。以此承認這種感情的功利性,或者是作為對于安東尼奧的安慰。巴薩尼奧為了解救安東尼奧,不惜用生命相換,甚至將鮑西亞的指環(huán)也送給法官,表現(xiàn)出鮑西亞在巴薩尼奧心目中地位遠不及安東尼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鮑對巴的傾心愛慕:她盡情戲謔求婚的所有貴族,而侍女尼莉莎說有個文武全才的威尼斯商人前來求婚時,鮑西亞脫口而出巴薩尼奧的名字,可見其對巴薩尼奧的用情至深。
二、巴薩尼奧與安東尼奧的微妙情愫
作為一個商人,安東尼奧理應是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而作品中他卻有與這種常理相悖的表現(xiàn)。一開場,安東尼奧便表現(xiàn)出他那“神秘的憂郁”,使他的朋友認為他在擔心他的商船,然而他卻說自己的貨物問題并不能使他憂愁,朋友們就斷定他墜入情網(wǎng)了。后來, 巴薩尼奧一出場, 安東尼奧卻說:“好, 您今天答應告訴我您立誓要去秘密拜訪的那位姑娘的名字, 現(xiàn)在請您告訴我吧”道出了使他憂愁的根源。在得到巴薩尼奧對于他的許諾后,安東尼奧便欣慰地對巴薩尼奧表明心意:“我的錢囊可以供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驅(qū)使”。當安東尼奧深陷夏洛克的陷阱,生命受到威脅,讓人給巴薩尼奧寫信時,薩萊尼奧作為一個旁觀者說:“我看他只是為了他的緣故才愛這世界的”,兩人的友情已經(jīng)到了至死不渝的地步。這種感情并非單方面付出,巴薩尼奧對安東尼奧也有著超乎尋常的愛惜。當?shù)弥矕|尼奧的生命正在受夏洛克的威脅時,他焦急如焚,甚至說:“我的生命,我的妻子,以及整個的世界,在我眼中都不比你的生命更為貴重”。鮑西亞給巴薩尼奧的指環(huán)時,刻意強調(diào)了它的重要性:丟失或者送人都預示著愛情的毀滅。巴薩尼奧寧可違反妻子的命令成全安東尼奧,足以說明,在巴塞尼奧的愛情觀中,他與安東尼奧的感情是遠遠高于與鮑西亞的感情。
三、《威尼斯商人》創(chuàng)作的愛情觀
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底層的劇作家,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必然要從下層販夫走卒中選取,這就使莎氏作品帶上了濃重的市民意味。加之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帶有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馬克思甚至曾經(jīng)以“莎士比亞化”作為一種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加以提倡,其作品就更容易成為“現(xiàn)實之鏡”,也就更多地受到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
同性戀傳統(tǒng)在西方文化中由來已久。早在古希臘,男子對于同性之間的愛慕便被人看做陽剛的象征,青年人需要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長者,以此完成自己的成長過程。與之相對應的神話便是宙斯與加米尼德的曖昧情愫,而柏拉圖的《會飲篇》則是捍衛(wèi)同性戀的經(jīng)典之作。男子之間的情感傳統(tǒng)在文藝復興即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時期得到了再次爆發(fā)。這種強烈的同性情感和纏綿的異性情愛的對比是文藝復興時期道德哲學的基本主題?!?】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不可避免地被這種理念漸染。如果我們把巴薩尼奧和安東尼奧的感情看做愛情,就能看懂《威尼斯商人》了?!?】
在《威尼斯商人》中,有兩種愛情路線,一種是以鮑西亞與巴薩尼奧為代表的異性之愛,一種是以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為代表的同性之愛。這兩種愛幷生并進,相互影響,最終不可避免地引起沖突。莎士比亞將戲劇喜劇處理,以鮑西亞與巴薩尼奧的美滿結(jié)局為結(jié)尾,正象征了現(xiàn)實社會中異性戀對同性戀的勝利。這也是莎士比亞對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的認識,也是莎士比亞的偉大所在。在考珀莉婭·肯( Coppelia Kahn) 看來,在莎士比亞心里, 男人先是在同性戀情中尋找自己的影子,然后在差異中肯定自我, 和異性訂下婚姻契約。珍妮特·艾德孟( Janet Adelman) 也持有相似的觀點。她認為:男人走出家庭后不會直接進入婚姻, 中間會插入一個階段來經(jīng)歷同性情感, 而這份情感能幫助男人確立身份。也就是說, 自我在同性情感中得到肯定, 再去跟異性結(jié)合體驗差異, 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成熟。②
概言之,莎士比亞通過鮑西亞、巴薩尼奧、安東尼奧三人的感情路線塑造出兩種感情模式,說明人類的情感經(jīng)歷,并且通過異性戀的勝利指出人類感情的真正歸宿,即可使人類繁衍發(fā)展的異性戀之路,表現(xiàn)出莎士比亞對人類命運思考之理性與深遠。
注釋:
[1] 江蘇文藝出版社《莎士比亞戲劇選》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下同。
[2] Smith, Bruce R. Homosexual Desire in Shakespeare's England: A Cultural Poetic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3] 轉(zhuǎn)引自蔣敏珍<威尼斯商人>中鮑西亞與安東尼奧之間的戰(zhàn)爭》:S infield, Alan. How to Read The Merchant of Venice without being Heterosexist ..Shakespeare, Feminism and Gender. Ed. Kate Chedgzoy. New York: Palgrave, 2001.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