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特的《好兵》運用了獨特的敘事方式,其敘事者的不可靠性更是其一大敘事特點。反諷是本小說的一種重要敘事修辭手段,它的使用對于突出文本的美學意義和敘事技巧具有關鍵作用。本文以熱奈特的敘事學理論為基礎,從聚焦、時間、引語三個方面探討了《好兵》中反諷手法的應用,然后又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好兵》中的敘事技巧。
關鍵詞:反諷;《好兵》;敘事技巧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2-0011-02
一、引言
《好兵:一個激情的故事》(以下簡稱《好兵》)是英國著名作家福特·馬多克斯·福特的代表作之一,福特在20世紀初是與約瑟夫·康拉德齊名的,《好兵》這部小說在剛問世之時并未得到評論界的肯定,馬克·肖特認為其原因是“福特在主編《英國人評論》雜志時,他的評判標準過高而拒絕發(fā)表許多文章,因而觸怒了一些有影響的評論家和作家......”,而其根本原因是當時許多英國評論家和讀者認為《好兵》這部小說過于注重寫作技巧,缺乏了當時社會倫理道德要求的嚴肅性。而多年之后,《好兵》卻出奇地在美國得到暢銷和高度的贊揚,美國評論家約翰·羅德克更是這樣高度評論《好兵》,“這是用英語寫成的最好的法國式小說”。
這部小說講述的是年輕富有的美國夫婦約翰·道爾和弗洛倫斯·道爾與同樣年輕富有的英國夫婦愛德華·阿什伯納姆和利奧諾拉·阿什伯納姆之間的感情糾葛和交往經(jīng)歷,小說是以約翰·道爾回憶往事的方式寫成的。故事發(fā)生在一戰(zhàn)前,當時的歐洲社會繁榮昌盛,但是其背后卻隱藏著欺騙、混亂和罪惡,弗洛倫斯成了愛德華的情人,在她得知愛德華愛上了她的養(yǎng)女南茜之后,自殺了,而愛德華也因心力憔悴割喉自殺,利奧諾拉則另嫁他人,南茜也瘋了,最后只剩下約翰照顧瘋了的南茜。
二、《好兵》中反諷修辭的具體應用
1、聚焦方面的反諷
熱奈特將敘事修辭中的聚焦分為三種:零度聚焦、內(nèi)聚焦和外聚焦?!逗帽分胁捎玫木劢狗绞绞莾?nèi)聚焦。約翰·道爾是本小說的敘事者,讀者從他這得到關于故事的點點滴滴,因而可以說他是本小說的一個聚焦者。聚焦反諷是指讀者從聚焦者那感知得到的消息與事實相反或不符。在《好兵》中,聚焦反諷有很多種表現(xiàn)形式,比如,本小說的標題《好兵:一個激情的故事》,而小說文本卻是由一個既沒有道德激情也沒有性激情的敘事者道來的,這就是一種聚焦反諷的表現(xiàn)形式。再比如,道爾認為其妻子患有心臟病,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而弗洛倫斯卻做了愛德華9年的地下情人,并在之前與另一位男士吉姆有過一段戀情,關于聚焦者弗洛倫斯的前后敘述就是一種矛盾、一種與事實的不符,因而也是一種聚焦反諷。
2、時間方面的反諷
敘事時間是小說的一個關鍵因素,能促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小說。敘事時間涉及三個方面:持續(xù)、次序和頻率。當敘事時間不再是通常所講的物理時間,且相悖于要表達的內(nèi)涵,與現(xiàn)實時間相對立時,并具有一定的反諷意味,時間反諷就形成了。在《好兵》中時間反諷主要表現(xiàn)在敘事時間的次序方面。比如,道爾在回憶敘述時,他的敘事時間順序是混亂在一起的,這種時間錯誤順序的敘事中就包含了時間反諷。記憶深刻的事情會首先得到敘述,其它較次要或相關的事情會在敘述深刻事情的過程中穿插進去,于是“閃前”成為“現(xiàn)在”所涉及的過去,時間順序錯亂,與現(xiàn)實時間相對立,符合時間反諷的產(chǎn)生條件。再比如,小說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日期8月4日,在不同年份的這一天發(fā)生了太多的事情,弗洛倫斯生于8月4日,在1913年的這一天又自殺了,而一戰(zhàn)時英德間的戰(zhàn)爭恰好又發(fā)生在1914年8月4日,這些巧合中的巧合其實是一種二元對立:生與死的對立,和平與戰(zhàn)爭的對立,這種以時間為支點的時間反諷,大大體現(xiàn)了小說的敘事技巧。
3、引語帶來的反諷
敘事模式涉及人物間的對話、獨白、間接話語等。引語在對話、獨白和間接話語中都會被使用,而在使用的同時,可能就會產(chǎn)生引語反諷。在《好兵》這部小說中,引語反諷用地非常多。約翰·道爾根據(jù)自己對故事的記憶,自然地將自己扮成敘事者,讀者則根據(jù)他的回憶了解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他則將自己的語言和其它角色的語言混合在一起對故事進行講述。在整個故事的敘事模式中,既有道爾與妻子的對話,也有利奧諾拉與弗洛倫斯的對話,還有道爾的內(nèi)心獨白,比如,“據(jù)我猜測,利奧諾拉會這樣回答......”等等。讀者期望敘事者是可靠的,而小說中的敘事者卻是不可靠的,這種可靠和不可靠便構成了引語反諷。另外,有時候道爾的語言是自相矛盾的,再比如,他說“我十分了解阿什伯納姆上尉,但從另一方面講,我對他一點也不了解”,這種話不會出自一個可靠敘事者的口中,引語反諷顯而易見。
三、《好兵》中反諷修辭體現(xiàn)的敘事技巧
1、敘述方法——效果的累進
效果的累進是指當故事在向前發(fā)展時,速度越來越快,產(chǎn)生的效果也同時會越來越強烈,關鍵的是這種效果逐步深入?!逗帽分饕譃樗拇蟛糠?,其結構的劃分并不像傳統(tǒng)小說那樣,《好兵》不是按照傳統(tǒng)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qū)懗傻?,而是采用了一種福特自創(chuàng)的敘事進程理論---效果的累進,這種非傳統(tǒng)的敘事時間順序既是一種反諷修辭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一種敘事技巧。約翰·道爾作為本小說的敘事者,其主要興趣是要寫一部關于愛德華·阿什伯納姆的“真實的故事”,因為愛德華是他見過的最好的戰(zhàn)士。而這部小說的寫作時機卻是道爾在愛德華自殺后幾個月以“口述的形式”講給他想象的讀者的。道爾關于愛德華的這個“真實的故事”,其實是一種非線性敘述,他的敘述順序是無規(guī)則的,只是按照自己頭腦中對事件的記憶,隨機的插入進去,這種跳躍式的、穿插式的敘述方法顯得雜亂無章,但卻是《好兵》的一個重要的敘事技巧,正是在這種雜亂無章的敘述中實現(xiàn)了效果的累進。
2、敘事人稱——第一人稱
敘述視角在現(xiàn)代小說的文學批評中占核心地位,是一種基本的敘事手段,它與小說中敘事人稱的使用有關,也可以宏觀地概括整部小說。在《好兵》中敘事者是第一人稱,他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小說的敘事者,也是故事情節(jié)的參與者,因為這種特殊的身份,道爾在敘述時并沒有過多地將自己與整個故事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認識力和觀察范圍則顯得比較薄弱和狹窄。第一人稱敘事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敘事者的視域受到限制,這樣就會將一些重要事件掩蓋住。比如,在敘述愛德華的自殺、弗洛倫斯的自殺等時,按理說是不應該由約翰·道爾來敘述的??此剖堑罓栆钥陀^的口吻轉(zhuǎn)述別人告訴他的事情,沒有加進他自己的觀點,而實際上卻是不同人物的視點在不斷的變換,甚至是相互矛盾,直到最后另外的角色人物告訴我們讀者事情發(fā)生的始末,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被第一人稱敘事欺騙了。福特一方面通過打破第一人稱敘事者的局限,拓寬敘事視野,讓讀者了解關于故事更多的真相和事實,另一方面,又使故事變得撲朔迷離,這樣讀者就需要不斷地回顧之前的講述,并將這些零碎的講述穿插到一起,才能很好地把握整個故事。
3、道爾——不可靠敘事者
英國傳統(tǒng)小說里的敘事者通常是可靠的,而《好兵》里的約翰·道爾卻是福特創(chuàng)造的一個不可靠敘事者,不可靠敘事者的講述可能是整個故事的一部分,也可能會歪曲整個故事,或是誤導讀者。道爾作為不可靠敘事者,有很多意象是不值得讀者相信的,他天真地認為通過一個人的外貌就可以了解整個人,所以他就想當然地認為那些人都是“好人”,在道爾的眼里,弗洛倫斯、愛德華和利奧諾拉都是“好人”:弗洛倫斯應該被同情,因為她患有心臟病,不應該受到任何刺激和驚嚇;利奧諾拉在家族管理方面是一把手,能把這種棘手的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為了家族的興旺,愿意犧牲自己;愛德華簡直完美無缺,“是一位優(yōu)秀的軍人,慷慨的紳士,......國家的驕傲,人類的英雄”,而真實情況卻反之,比如,弗洛倫斯與愛德華有染,他最親愛的妻子卻是他最好朋友的9年情人;利奧諾拉則是一只惡毒的母老虎。我們讀者從小說文本中所得到的任何信息都是經(jīng)過道爾的大腦過濾加工過的,所以也可以說我們通過道爾的思維、印象和想象,了解小說中發(fā)生的事情,這樣一來,道爾的思維、印象和想象就構成了整個故事,而實際上他的很多對記憶的講述都是不可靠的。
四、結語
從聚焦反諷、時間反諷和引語反諷中我們可以挖掘出作者深埋在文本下面的深邃和令人思考的深層意義,反諷對整部小說的文本話語敘事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使讀者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擺脫故事人物的消極、無奈、厭惡等情緒,體驗一種積極、愉快、輕松的感受。反諷的使用反映出矛盾在這個世界是無處不在的,從而升華了小說的審美高度,彰顯了其中蘊含的敘事技巧。
參考文獻:
[1]Kestner,Joseph A. Ford Madox Ford and the Arts:Vol.30[J]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1989, (2) :224-239。
[2]高繼海,福特小說《好兵》之經(jīng)典敘事學研究[J],外國文學,2006,(04)。
[3]吳劍光,道德的淪喪與重構《好兵》中的家庭倫理觀[D],江西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