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積極著手接管和改造各種舊教育,最終建立起社會主義人民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興邦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毛澤東同志勉勵道,“一定要忠于黨的人民教育事業(yè)”,并提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特別強調(diào)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然而,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上普遍興起一股物欲橫流和拜金主義的思潮。所謂“風尚所至,賢者難免”,作為占據(jù)教育主導地位的教師群體,難免也染其流毒,并呈不斷蔓延之勢,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教師整體師德修養(yǎng)急劇下降,而這十分不利于當下正處于改革浪潮下教育事業(yè)的正常有序發(fā)展,成為發(fā)展教育的首要障礙。
關鍵詞:人民教育;教育改革;師德修養(yǎng);神圣使命;整頓風氣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作為唯一沒有在歷史上出現(xiàn)斷層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驕人的五千年文明史,一直傳承至今。期間偶或有過動蕩和紛爭,特別是近代百余年來,各種內(nèi)憂外患紛至沓來,以致古老的中華備受欺凌,國體疲憊不堪,神州大地更是滿目瘡痍。但堅韌、勇敢、聰慧的中國人,從沒屈服過,也不曾低過頭。相反,憑藉生生不息的頑強拼搏精神,最終在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下,成立了新中國,人民重獲新生,實現(xiàn)了當家作主。
文明的國度,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富饒的國土,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讓我們高呼“中國人民萬歲”!然而,縱觀人類社會進程和人類發(fā)展史,優(yōu)秀的又豈只限于中華兒女!凡是那些勤勞樸素、愛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各色人等,無不優(yōu)秀和偉大!文藝復興巨匠、英國戲劇大家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那么,作為地球主宰者的我們——人:是不是衣食無憂,就萬事大吉了呢?是不是燈紅酒綠,就國泰民安了呢?
顯然,這不是人的終極關懷,這特別為心懷壯志、憂國淑世者所不敢茍同。從哲學上講,世界并不是永恒的;但對于志業(yè)而言,大體說來又都是永恒的。作為為學行教和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事業(yè),則甚是如此,無論古今,亦不分中西。古希臘有號稱“希臘三杰”之一的蘇格拉底,中國古代則更有比之更早的孔圣人——號稱“萬世師表”!古希臘因之人才層出不窮,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中國古代僅以孔教一流言之,即數(shù)不盡書,如孔門“七十二賢”,此后更有孟子、荀子,漢有孔安國、董廣川,唐有韓昌黎,宋有程朱,爾后復有陸王斜逸旁出。逮近世之中國,雖國事日艱,情勢萬變,然矢志于化民啟智、匡正世風者,亦比肩接踵,前有康梁、嚴復,后有章公太炎,繼之又有新文化陣營之蔡、陳、李、胡、魯諸公,不一而足。由此可見中國文化之傳承,代有人才,薪火相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文化體系,高度重視人民教育事業(yè)。社會經(jīng)濟的全面快速發(fā)展,印證了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所取得的光輝成績,因為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人才因素則又是其核心部分。那么,人才從哪里來?人才自教育中來。
值此社會大轉(zhuǎn)型之際,隨著社會歷史變遷,特別是科學技術和經(jīng)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當今社會賢達大多汲汲于追求富利,青少年縱情快樂、肆意妄為,呈現(xiàn)出秩序紊亂、道德沉淪、見利忘義、不識廉恥之怪現(xiàn)狀。教師群體亦大有垂青功利之情勢,是以上不上,下不下;是以師不師,生不生;是以讓不讓,諒不諒。故而,上下不相安,師生不相敬,人人無相諒,如此欲求安分守己,和氣守禮,功業(yè)有濟,焉可得乎!
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所以作為擔負神圣歷史使命的人民教師,一定要“以德立身”,爾后“以身立教”,最終才能“以教立業(yè)”、“以業(yè)立功”。如此,方可踐“一定要忠于黨的人民教育事業(yè)”的莊嚴承諾,方可顯“弘學業(yè),助人倫,成教化”之美意,方可達“教以載道,心向往之”之目的!
還記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人所共知的師范校訓嗎,這里起碼是說,老師不一定要有很高的本領,但一定要有品德。是否還記得“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這句古訓嗎,這里起碼是說,人們相處要互相關愛,團結互助,“人之相親親于情,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隨隨于義”,于我們教師亦是同理。是否有聽過這句外國格言嗎,說“瀑布之所以壯觀,在于其沒有任何退路”,中國也有類似格言,說“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中國,新時期,新世紀,新事業(yè)。傳統(tǒng)而又古老的“傳道授業(yè)”走至今天,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死氣沉沉的,相反,卻是歷久彌新的,卻是生機盎然的。讓我們教師一道,手牽手,肩并肩,永恒地以今天的事業(yè)為起點,不管有多少曲折,無畏有多大困難,始終執(zhí)著于“低調(diào)做人,高調(diào)做事”,兢兢業(yè)業(yè),克勤克勉,堅持方向,堅持理想,堅持正義,與艱難困苦搏斗,雖可以被摧毀,但絕不能被征服。敬愛的小平同志也勉勵道:“事情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態(tài)度”。
予少小懵懂,不知世事。青春花樣,罹患病疾。幸會學府,玩弄生命(生科院)。形勢所迫,遠察邊情(博爾塔拉)。喜聞樂見,史乘結緣。奮力一振,成功考研。盧師指點,業(yè)從秦漢。史學熏陶,實此起點。賴王賴周,亦賴洪生。平生受益,最謝志遠。一介書生,負笈多年。嗜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忘食欣然。路漫且艱,終能克然。性情所至,罵地恨天。然多情懷,蓋當勤善。子正妻賢,所司剛健。土苗之鄉(xiāng),仙人眷戀。美麗恩施,適宜終年。辭難達意,所思所念。教書育人,平生所愿!
教以載道,心向往之!
人的生命固然有長度,但可以無限拓展其寬度。雖生命有所不及,亦全神貫注,竭盡所能,樂業(yè)精業(yè)成大業(yè)!